安-24、波音747、C-130和米-8: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飞机(上)

过年前去了一趟上海,选座位的时候打开了航旅纵横,结果惊讶的发现自己在这个App上的飞行记录已经超过了60w公里;从航旅纵横的记录上来看,是超过了99%以上的注册旅客里程数,不过这还不是我的全部已飞记录,因为航旅纵横上只有2011年以后的行程表,而我在2008-2011年间其实飞行密度也相当大,至于更早的记录肯定也不包括在内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坐飞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一样的事情,尤其是现在高铁的发达使得中短航线上的竞争愈加激烈,飞机也就从之前在人们心目中“昂贵”的交通工具变得快成了白菜价,在国内的西北地区,从阿左旗到银川的航线只要10块钱,华东华南的冷门航线两三百块一大把;坐亚航廉价去东南亚机票便宜的只是几十一百多块,从中国飞美国的往返淡季也只要三四千块;很多航线上的公务舱价格也水到地平线以下,所以现在坐飞机的前提有时并不是需要多少钱,而是有没有那个假期时间。



三十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第一次坐飞机的具体时间已经记得不太清晰了,大概应该是92年春天左右,那个时期正是前苏联刚解体后大量苏式飞机进入国内的时候,在民航系统内,尤其是联航这种背景的航空公司内,图波列夫、安东诺夫、伊尔系列大量在国内出现;那个时间段也正赶上西方的对华禁运开始,蜜月时期的西方产品纷纷下架,所以国内民航那个时期被很多的图-154、安-24、伊尔-18之类的飞机所占据。



我第一次坐的航班是从武汉飞往宜昌,飞宜昌的目的是想在三峡大坝建成前玩一趟完整的三峡;执飞的应该是一架安-24螺旋桨小型民航飞机,当时的武汉候机楼和现在四五线小城的大巴站差不多,安检完以后需要自己拎着行李走老远到停机坪上飞机。


安-24 滑跑起飞的时候嗡嗡响的厉害,飞起来之后巡航也不高,从武汉到宜昌一路上不断的被气流骚扰,一飞机的人在航路上尖叫不断,各种音频此起披伏,到宜昌的时候似乎很多人已经心肌梗塞多次了,大部分人下飞机的速度远比上飞机要慢很多,空勤急的就差让护士姐姐过来挨个拽着脚脖子拖出去。



宜昌机场到市区的通勤巴士是一台说不上什么牌子的车,发动机还在驾驶座的旁边,一看就是货车底盘改过来的典型;机场到市区的摆渡费每个人十块钱,这个价格其实一点也不贵,因为我们路上几乎是全程越野到的酒店。



安-24飞机在上个世界九十年代中期就从国内快速退出了;当我再次乘坐螺旋桨的飞机时已经是二三十年以后,航线是从阿拉善左旗飞往呼和浩特市,机型是新舟60,这其实也是脱胎于安-24的机型,只不过已经被改的快变成另一架飞机了。



上个世纪最后的那点时间里,中国的民航市场大量淘汰了前苏式的各类型飞机,转而采用西方的空客和波音为主,因此这些年乘坐的航班中飞来飞去的几十万里程中,飞过的机型绝大部分也是这两家的系列产品。


和国外市场的机型相比,国内的飞机类型并不多,这和国内航空公司的背景以及采购合同延伸的意义有很大关系;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国内的执飞航班一般都机龄短、机型新,我们平时乘坐的航班最老也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样子,这和国内的民航系统对于安全的高要求也有着深刻的关系。



可能是因为并不打算用太久的原因,国内很多老款的支线客机连翼梢小翼都懒的改了,反正用不了多久可能就卖给亚非拉了。国内航班中的陈旧机型以飞西北地区的支线为甚,除了外形略显陈旧,客舱布置水平和餐饮水平也都是垫桌脚,很多航线上机餐简朴到像陕北高原深处村子里的小卖铺,旅程中只给个烧饼充饥的事件经常发生。



很多人觉得国内的航班飞机并不怎么新,那是非干线短程航空坐多了的感受;去趟亚非拉,你会发现很多在我们印象中都应该放到博物馆里入土为安的古董依然在天上扑腾,机身上的铆钉都已经被气流吹到铮明瓦亮;尤其是二战期间生产的DC-3\4、C47之类的这些,那个历史的古老劲儿和骑着拖把满天飞的巫婆差不多。



骑拖把和老古董飞机都是飞,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起飞降落的方式和要求,哈利波特们的技术层面显然更高级一些。



在我坐过的国内航线飞机中,广州到北京、川航往返和京沪线这类热点航线普遍会有大的公务舱设置,也就是那种30座以上的主流支线客机大公务舱,甚至于还有头等舱;其余的航线水平大部分就很勉强,基本都是弄几个布面座椅拉个帘就叫所谓的头等舱了,连乌鲁木齐到华北华东地区的南航、国航都这样,远达不到公务舱最起码完全平躺的应有水准。



大公务舱的飞机一般都是宽体,而这种大机型飞中程航线并不划算,最为典型的就像南航A380广州飞北京一样,一定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国内的航线还是用320至多330这种就可以了。



和绝大部分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国内的航班价格都比较高,这和国际上区域内航班廉航化的趋势还是有很大区别;另外准点率则和价格没有任何关系,这两年各大航空公司虽然做了一些改进但仍然非常的糟糕,虽然这不是民航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但对于乘客来说,他要的就是乘机准时和舒适,别的原因乘客也不想理解。




洲际航空对比:机型-机餐-空姐

这些年来国际航线坐了不少,北美的欧洲的尤其多;在我乘坐过的国际航班中,日航的水平相当高,无论配餐水准还是服务水平还是机型布置都很好,绝对是世界航空界的标杆;同样是经济舱,日餐的精致和多样化绝对可以让国航的烧饼和塑料米饭无地自容;


但国航空姐端上来的那种自信劲儿日航就相形见绌。



和国航相比,日航空姐那个满脸堆笑的劲儿,你即便挑出来毛病也不好意思去说——何况真的是没什么毛病可挑。



新航和卡塔尔航空也是相当的不错,卡塔尔航空的公务舱还很便宜,去欧洲虽然要飞趟红海中转有点绕,但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一路也相当不错,只是卡塔尔飞欧洲的路线要跨过伊拉克上空,巴格达那满天飞的子弹、炮弹、火箭弹,冷不丁的还有个萨姆毒刺西北风啥的,可真够刺激的。



在我坐过的所有国际航班中,法航往返南美航线布宜诺斯的Airbus330客舱布局最新,一早的就把公务舱席位改成全部单排(1+2+1),达到乘客个人舒适度和隐私、方便的最佳状态;每个乘客都可以无障碍的自由进出座位。


而同机型的国内航空大部分还在用并排座位公务舱(2+2+2),至少我坐过的都是这样;晚上去个卫生间每每都得练一下“大回环”+“拉拉提”才能出去进来;碰到个隔壁搭档喜欢嗜睡,那实在是不方便到了极点。



法航一伙的荷航也飞过几次,几次的机型都是747,这种三十年前设计的大而笨重的航空器机身和荷兰空姐成年奶牛般的身材搭配真是相得益彰,般配的完美无瑕,每次她们推着餐车过来服务,侧身的一瞬间立刻就感到走廊空间实在是太小了,荷兰空姐臀部后面的大哥脸部随时都会被挤成三级以上伤残,如果还有颅内损伤也别奇怪。


与荷兰巨无霸空姐的身材相比,传说中的俄航大妈身材只能算是中号水平。



俄航——也就是SU打头的俄罗斯航空公司,和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恐怕完全不同,俄航不存在那些所谓的战斗气息,相反俄航的飞行非常平稳,这几年飞俄罗斯的航班很多趟,基本上每次都感觉非常舒适惬意,俄航的简称虽然是SU,但飞行员没学会苏霍伊的看家本领“眼镜蛇”和“落叶飘”,所以只管安心的睡觉、吃喝、打豆豆。


俄航的空姐大部分身材窈窕,配上红色的套装更显柔美,只有少数的年龄到大妈级别,身材被爆炸过的更少,和荷航空姐最常见的奶牛大象河马相比,俄罗斯姐姐简直就是 🌺 花儿一样。



俄航的餐饮水平一般,有黑面包有红菜汤,但俄罗斯风味的东西并不多,也是各国一贯的可乐雪碧火腿肠;俄姐的英文水平一般不错,只有在她们自己打招呼的时候那浓重的俄语才会让你记得这是红色航空。


顺道说一句俄罗斯的地方航空西伯利亚航空也是廉航系列,和亚航差不多,虽然都是跨国,但俭朴的劲儿都是一样样的。



在多次往返美国的航班中,印象最差的就是美国航空(AA);飞往洛杉矶的航线一路上它的扰流板都在哆嗦,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日本停留的时候日餐份量少没吃饱还是银座夜总会去多了,反正我坐的那侧扰流板一刻不停的摇摆,飞的心里很不踏实。


美航空姐的服务水平称不上好坏,你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热情,但是比日航新航卡塔尔感觉还是有差距,餐食也一般。



美航(AA)的飞机,包括达美(DELTA)之类的,虽然头顶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光环,但其实飞机的机龄都比较老,坐了几次都是这样,至少感觉和国内航空以及法航汉莎卡塔尔相比要老,当然他们的机票也比较便宜,至少比国航的便宜。


寰宇一家的官网上经常能看到往返美国-中国之类的航线“仅要600刀”之类的广告,比起我们绝大部分人买的往返美国的机票要便宜很多。


其实赶上淡季的时候,国内航空的机票也是很便宜;只是既然淡季,就没几个人出去,要不也不会便宜。


南亚区内航线(非洲际)的亚洲廉航、虎航之类的公司在坐过以后,真的建议能不坐就不要再坐;亚航的廉价飞机比欧洲人的廉航套路更甚,看起来明显就是二手飞机,整个客舱里面被拆的精光,从后部登机门上去一眼差不多能看到飞行员的方向舵,进去的感觉就像是绿皮火车,所有座椅上的仿皮层面统统裂开笑脸,爬升起来以后满飞机的人都在祈祷,坐了一次真的是感觉时刻要准备荒野求生。



南亚地区除了几个大城市的机场还像模像样之外,其余很多地方的机场真的像是国内县城的公交站——甚至还没有国内县城的公交站大,海关、移民局、安检、航空公司服务全挤在一个小房子里,入关要在跑道边上的海关窗口排队候着,出关要在马路边上排队一个个进去安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群人大包小行李等着红十字会发放救助的难民点。



很多廉航座椅的感觉像极了这个塑料凳子。


2017年去南美参加dakar的时候,北京-巴黎-里约的飞了半个地球,最后在里约转机去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时候,再也没有公务舱可坐,只能去飞当地干线的廉航,半夜三更的当时也没看清是啥机型,反正在人山人海中落座的时候,就感觉屁股上的仿皮坐垫已经皮包了骨头,臀部直接划过海绵垫蹾在了座椅骨架上,不难想象这个坐垫的历史有多久和经历过什么,两个来小时的飞行,本来已经飞了二十多个小时了,结果最后感觉像是又飞了二十个小时。


虽然全世界的廉航机舱内都是拆的差不多或者压根就没有过那些隔板-衣帽间之类的装饰,但是和南亚、南美这些地方的廉航相比,欧洲、美国的廉航还是要好一些。




国际航线中的国内航空公司

在国外做过的国际航班中,国航、南航的飞机算是比较多,两者的水平在和国外公司对比的时候算是一般,比较特别的一次是旧金山飞北京的国航航班坐过747,那时候才知道这个大家伙虽然老了还都留着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747机舱前部隆起的二层公务舱安静度比其它宽体单层——比如330、757、787之类的的感觉要好一些;国航内饰保养的也比荷航的要新,乘坐舒适感还可以,至于机餐,虽然经济舱的烧饼吃了很多次,但公务舱的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



跨洲际的飞行中,2014年和老婆去新西兰补个蜜月假期,往返坐的都是南航的超级经济舱,所谓超级其实就是紧急出口的空间大小,虽然只是大了十几二十厘米,但是感觉却舒服多了;那个机票因为买的早,南航提供国内段北京到广州的免费摆渡,来回的机票价格比后来卖的经济舱还要便宜。


因为我那时候是天合联盟的银卡,南航还提供了在大洋洲航线国家的代签证业务,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发过去就可以签证了,就这点来说对南航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南航的银卡真的可以当贵宾用,而国航做到同等级服务金卡也难。



但现实中以出远门来说,国内航空公司中国航的选择还是多,尤其是从国航老巢北京出发的时候,国航就更是萦绕在眼前挥之不去;2018年的11月参加日产的全球 LCV 摩洛哥试驾活动,我们先飞往西班牙,随后在马德里包机飞摩洛哥。抵达西班牙准备下机的时候,听到广播才知道我们乘坐的这架国航飞机是飞往巴西的,这也是目前国内飞的最远的航班了。



其实民航飞机的飞行寿命是很长的,因为大型客机的设计冗余度都比较高,又不用做高负荷的动作,通常飞行的万米以上高空气流几乎恒定的稳定,对飞机基本没有什么冲击,因此只要保养得当,民航客机飞个三五十年并不是什么问题,麦道的DC-3、DC-4以及C47系列飞机都已经飞上六七十年了还在天上,那还是在民用航空不健全不发达的年代。


所以出了中国之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广大的亚非拉,你只要去飞一趟小城市保证让你大开眼界;什么机型都可能遇到。


下集我们就来谈谈不走寻常路:不坐民航的飞行才刺激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718关注 | 473作品
+ 关注
The ultimate adventure 是dakar的宣传语,意为无尽的历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