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揭示真相,2019本田HR-V中美综合对比(XR-V篇)

2014年,笔者开始了货比货系列的第一季,将中美同款车型在价格和配置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转眼间已经到了2019年,在这5年里,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壮大,新能源车型和新的传统动力车型大量上市。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外观、品牌和口碑”上,对关系到消费者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配置”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购买到安全合格、配置便利、适合自己的车型,笔者准备开始“中美对比系列”的第二季,将新上市的主要车型进行综合对比,用具体的数据向国内消费者展示,自己目标车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中意的品牌是否真的像口碑传颂的那样好。


本篇我们用数据说话,看看 本田HR-V与XR-V的较量结果。



美版HR-V主要车型及在美国售价如下:


美版HR-V售价与国内XR-V售价对比如下:


国内XR-V共计5款车型,从其命名来看,基本与美版HR-V一一对应,但从数量来看,远少于美版9款。国内的LX、EX车型均有两款,与美版数量一致,但是LX车型动力均简配为1.5L,且每个车型仅有两驱可供选择,变速箱也由美版的CVT改为手动。

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HR-V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配置差异,我们选取低、中、高三个配置(上表灰色部分)作为本期详细对比的车型。


美版LX(两驱)与国内XR-V 1.5L LXi CVT经典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EX(两驱)与国内XR-V1.8L EXi CVT舒适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EX-L型与国内XR-V 1.8L VTi CVT豪华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参数差异汇总表:


差异简评:

1. 国内版价格普遍低于美版,幅度达17%-31%。就笔者看来,目前小型SUV市场上,中国品牌对合资品牌已经造成了强力的竞争,合资品牌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不得不降低价格。XR-V作为本田在国内小型SUV市场的代表车型,采用了相当务实的定价。

2. 国内版质保里程比美版多73%,值得肯定。

3. 国内版底盘存在简配行为。主要简配项为车身重量和驱动形式。轴距相同且采用同样发动机的舒适版和豪华版车型,车重比美版轻了45kg,考虑到HR-V本身是一款车重在1.3吨左右的小型SUV,本来不需要特别控制车重,因此笔者怀疑,国内版XR-V的车身结构与美版相比存在简配行为。驱动形式方面,美版HR-V除了Touring车型外,其余车型均为两驱/四驱可选,到了国内的XR-V,全系竟然没有一款四驱车型可选,这明显限制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自由。鉴于国内冬季雨雪冰冻天气用车并不比美国少的实际情况,笔者再次呼吁本田在中国市场增加AWD车型。

4. 动力系统方面,国内版有2款车型采用了1.5L发动机。按照国内的消费税规定,1.5L发动机的税率为3%,1.8L发动机的消费税为5%,通过采用1.5L发动机,本田可以降低2%的税收成本。对于1.8L的车型,中美两国采用了同样的动力系统。

5. 国内版车型安全配置全部低于美版,安全配置简配严重。胎压监测、前排侧气囊、头部气帘在美版为全系标配,国内版仅在1.8L车型配备。美版2019款EX及以上车型还增加了更加高端的并线辅助系统、车道偏离报警、主动刹车/碰撞预警等主动安全配置,使得美版的HR-V安全性进一步提升。笔者再次呼吁本田在中国市场增加安全配置,并建议消费者选择安全配置与美版一致的车型。

6. 便利性配置方面。本田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关注天窗的情况,在中国中高配车型中增配了“全景天窗”。但是,本田在大灯、座椅加热、倒车全景影响等舒适性配置上,全面落后于美版车型,国内版车型的驾乘便利性低于美版车型。

购车建议:

在笔者看来,HR-V安全及格配置应为:6气囊、车身稳定、胎压监测。显然美版所有车型均符合要求,而国内版各车型均无胎压监测,需后期加装。鉴于国内务实的定价,笔者认为1.8L动力车型自己后期加装胎压监测装置还是可以购买的。

购车建议分为:不推荐——可以购买——推荐购买——强烈推荐四个级别。


附录一:

国内汽车相关税费包括:

1. 关税(仅对应进口车),目前为15%,由于中美贸易战影响,美版进口车关税为40%。

2. 消费税。与排量绑定,排量<1L=1%;排量<1.5L=3%;排量<2L=5%;排量<2.5L=9%;排量<3L=12%;排量<4L=25%;排量>4L=40%。

3. 增值税。固定税率16%。

国内进口车型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计算办法:


附录二:本系列文章的意义

中美对比系列文章,对比的不是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的税率高多少,比的不是中国老百姓比美国老百姓收入少多少,比的是厂家在中国卖一辆车比在美国卖一辆车多挣了多少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略低于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在同样的税率下,为什么国内的汽车指导价竟然高于美版?答案就是部分外国厂商通过“品牌影响力”、通过“国内消费者的盲目信任”、通过“简配加价”的办法,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市场获取了额外的利润。本系列文章意义就是要把企业的这种行为揭露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国内车价高企的表面之下,部分外国车企的“吃相”是多么的难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海选导购 对比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万关注 | 256作品
+ 关注
工程师,用数据量化分析车的价值。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