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高功率不如低功率顺滑?那怎样的车才算得上“好开”?

这是一篇个人观点非常强烈的文章,不可否认每个人对驾驶的感知力一定存在着差异,但是今天我想来聊聊自己对与一辆车是否好开的看法,促使这个想法产生的原因是 前段时间桶哥试驾了领克02高能版,原本对2.0T+6AT这套动力总成在领克02上的表现是非常期待的,可实际上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台高能版甚至还没有1.5T三缸来得顺滑,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我心中的“好开”应该被如何定义呢?我们一项一项来说。

动力

“动力就像存款,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这句话我个人是认同的,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绝对动力强并不带表一辆车就“好开”。因为从车企调教汽车的思路来看,如今大小排量、高低功率逐渐成为划分级别的筹码,而大部分车企推出的高功率车型开起来都没有低功率甚至小排量车型来得好,这里的好指的是驾驶起来的轻快感与变速箱匹配。

比较典型的是大众集团的车,在我驾驶过的高低功率版大众、奥迪上,普遍低功率车型在起步与变速箱动作上会更加顺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由于低功率车型基础动力更弱,所以车企需要更精良的调教弥补短板,于是乎他们就会在变速箱匹配上下功夫,像是以前1.8T途观就比2.0T开着更舒服,40TFS低功率版的A4L就比高功率开着顺滑,虽然它们的绝对加速力来得没有“高阶”版来得猛。所以,从动力来看,我并不认为绝对动力排第一,毕竟我们日常驾驶能用到3000转以上转速的时候屈指可数,更多的还是低速市区驾驶的轻快感、油门执行的精准性与变速箱前三个挡位换挡的不可察觉性来得更加重要。

转向

事实上,随着电动助力转向发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车型所采用的转向形式都为电子助力转向。电子助力转向的初衷是为了什么呢?除了节省那一丁点燃油消耗之外,就是能够通过更好的标定以实现差异化的转向手感。要知道,在液压助力转向时代,普遍汽车的转向逻辑都是低速重,高速轻,而电子转向由于有了电机加持,在低速时能让手感变得轻盈,而高速又能够加重方向盘以实现稳定的操控性。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去缅怀老宝马、老本田的机械转向时代。

而说到转向手感,我认为一辆车好开必须做到低速足够轻盈,轻到一根手指就可以实现转动。而高速时不一定非要沉重,但方向盘中间的框量越小越好。更高阶的需求则是,在不同速域下,方向盘的重量的增加一定要线性,不能说同样40公里速度下有时轻有时重。而在转向回馈上,方向盘一定要有“回中里”,像是奥迪和雪佛兰的一些车型在回中这件事儿上就做得不好,所以在激烈驾驶中会让驾驶者感觉需要一直支撑着车辆从而增加疲劳感。总结转向手感,我并不认为重得像机械转向的转向手感就好,低速轻、高速稳、回正适中的转向才是好转向。

车身、底盘

车身主要是指车头的响应性与车身跟随行。在这点上,我认为车身跟随性比车头响应性会来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在过弯、并线、高速并线的过程中,一般不会给到很大角度的转向输入,所以车头指向性响应性在日常驾驶时的意义并不那么重要。可是在并线的过程中,若是车头过去了,车身还停留在另一根车道的话那么就会威胁到驾驶安全,这点在奥迪的一些L轿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车身长、轴距长,很多时候车头已经到目标车道,驾驶员认为转向结束,于是乎回打方向盘,可是车屁股还停留在之前车道,若是旁边有车的话说不定就发生碰撞。

底盘部分,其实也是我们评车时判断一辆车行驶质感的一大环节。在这一块,我们当然认为底盘比动力总成更能展现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这里据两个极端的例子,本田的底盘和大众的底盘,众所周知,本田的底盘在业界是出了名的硬,特别是低端车型,但这种硬底盘虽然面对坑洼路面比较狼狈,但在平整起伏路面却更带给车身更好的安定感与操控感。而大众(国产)大部分车型底盘都偏软,能够在日常乘坐时获得更好的舒适性,可却丧失了驾驶沟通感。

所以,价格越低,底盘越差这个道理是一定成立的。特别对于十几万家用车消费者来说,在有限的价位,只能选择一头,要么舒适要么操控。而我个人建议若家里没有老年人需要长时间乘坐的话,选择硬底盘的车其实更好,因为硬底盘不仅能开着更有乐趣,在车辆濒临失控时也会更加可控,此外硬底盘的车还可以通过更换轮胎换取相对柔和的滤震感受。

说说观点

其实以上观点都是桶哥个人对一辆车好开与否的主观看法,可以看到我所认为的好开更多是满足日常驾驶的轻松性与可控性。而对于我上述的观点,相信也有很多小伙伴持不同的看法,那么在您心目中怎样的车才是好开的车呢?或者说您驾驶过最好开的车是什么车?欢迎在下方留言,我将与大家一起交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748关注 | 550作品
+ 关注
主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