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考的同学:你知道曾经的赶考有多艰辛?

高考季就要来了,忙于备考的同学也会担心学科之外影响成绩的因素,比如考场环境、临场发挥等。其实还有一个因素也直接影响着高考发挥,那就是“赶考”。


很多同学会觉得“赶考“不是最重要的,但每年仍有许多考生踩着考场铃声抵达考场,慌忙中开考。甚至还有晚到的考生直接放弃某一学科的分数。忽视赶考的“提前量”会直接影响考场发挥。


在赶考这件事上,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考生们一定会突破次元壁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们的苦楚不会比我们少,甚至要艰辛得多。


科举时代:赶考如同命运赌注


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科举时代的考生是最辛苦的。


以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为例,考生并不是直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先去“省会城市”参加乡试,再上京城参加会试,最后参加殿试,至少要花费三年时间,更别说一次考不上,反复应试的。光看时间,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考生就要做好长途跋涉的准备了。


科举时代的典型考场


不过富人家的考生例外,骑马坐马车是他们陆路赶考的首选,富家子弟一般携带几名书童、随从和保镖,安全顺利到达考场。而坐船水路赶考的公子哥更能携带家中全部随从登船,一路吟诗作画顺流而下,堪比豪华游艇。


只是绝大部分普通清贫家庭的考生选择步行的居多,他们行走山林野道,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行走数月孤寂一人,甚至有遇到劫匪命丧黄泉的悲惨故事。缺少资金就不能租马、也不能住安全的旅店,这也是为什么《儒林外史》中,范进非要借钱才肯去赶考的原因。


有了交通工具就能顺利到达考场?非也,清代道光二年,昆明举人尹上廉由京杭运河乘小舟进京赶考,不料小舟说翻就翻,这位饱读经书的文学天才命丧赶考路上。


科举时代的赶考,如图中孤身流落天涯


科举时代赶考,就如同对命运下赌注,这一考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乡,也有可能再也回不去。


民国校考:赶考"跑断腿"


民国大部分时期采取的高考制度是“校考“,即大学自主招生。这意味着考生需前往大学较多的大城市赶考。这对外地、郊区考生来说和科举时代一样需要长途跋涉前往就近大城市,好在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缓解了考生的艰辛。


以一位无锡考生前往上海校考的考生为例,。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江浙沪间的长途交通日益发达,不仅有公路、铁路建设,也有不少长途汽车公司成立,特别是无锡至上海的锡沪线长途车,每天对开五班,日均1500人次的运送量极大提高赶考效率。

图为虬江路上的锡沪线上海站月台 图为虬江路上的锡沪线上海站月台


但这位考生仍需提前一天到达上海第二天前往校考,因为校考没有统一考场,需要穿梭在大城市中各大高校之间赶考。这时,已成型的上海有轨电车、公交车就派上用场了,上海高校附近皆有公共交通抵达。


20世纪20年代起上海市内交通工具呈现多样化发展,图为1920年代的上海老西门


如果考生家庭条件非常富足,完全可以呼叫上海祥生公司的出租车,或者包一辆人力车。但绝大多数考生所带赶考资金很少,最典型的是校考需要整整6天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名费是一大笔开销,另外校外住宿费也让他们头疼,不少考生便搭起蚊帐露宿校园之中。


图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园,民国时期校考考生穿梭于名校间奔波劳碌


所以民国时期赶考所选的交通工具,自然以最省钱的公共交通为主。若要继续报名同济、复旦的校考,考生还要乘长途汽车和火车返回外地老家补给、休整、备考,一来一去的赶考之路可谓“跑断腿”。


1980年代:从农场到考场之路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各地。上山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们得到可以报名高考的许可。50后的画家杨叔便是其中一位。


“我是在报纸上看到高考消息的。“当时正在黑龙江插队的苏州知青杨叔回忆道。杨叔擅长美术和艺术研究工作,恢复高考的消息让他立志报考中央美术学院。1981年,杨叔获得批准参加统一高考,但首先面临赶考之路的曲折。


80年代解放牌卡车兼顾货运和客运


“农场正好有解放卡车去火车站,我便跳了上去。”杨叔就这样偷偷躲在卡车货斗里整整一天没吃喝,直到上了火车也依旧艰辛。“长途火车票不便宜,我只得购买站票。”杨叔想起在赶考火车上的煎熬不禁叹了口气。他凭借几个干馒头,躺在火车座椅间隙下坚持到了北京。由于路途中没休息好,杨叔是在一场大病中顽强完成考试的。


80年代火车


80年代考生在赶考途中发生的囧事也不少。比如途中丢失准考证的,比如在途中劳累过度送医的,比如因天气恶劣无法顺利到达考场的。这些都侧面反映当时的交通条件以及高考保障远不如今天。再加上80年代初还没有系统性的备考资料,心理压力加上赶考的身体压力一同重压在80年代考生身上。


1977年北京高考考场


赶考“提前量”恒古不变


回顾艰辛,再看当下。现在的赶考已是极其便捷和优越。


现在的考生可以坐准时的地铁、预约赶考指定出租车、呼叫快车专车或者私家车接送至就近考场,考场周围还有交警维持秩序,确保赶考之路全程无阻。


可曾想到,科举时代提前半年也未必能赶上乡试、民国校考“跑断腿”也未必能准时到达考场。交通条件完备的今天,仍然存在许多考生迟到现象。这是忽视赶考“提前量”导致的。正所谓:道路千万条,守时第一条,做好提前准备才是确保顺利赶考的必要条件。(文:星词 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265关注 | 882作品
+ 关注
中国首家专业汽车博物馆,与你一起探索好玩和有趣的汽车文化与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