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真的那么可怕吗?

捷达品牌来了,这无论对于大众集团、一汽-大众,还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是一件大事。关于捷达品牌的具体信息,可以查看昨天的文章:大众的重要一步。其实,受到这个事情冲击最大的,还是那些正在奋力向上的中国品牌。那么捷达品牌真的那么可怕吗?

很不幸,答案是肯定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捷达”这个中文品牌的知识产权属于一汽-大众,捷达车也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跑了28年,因此,将捷达从车型升级为子品牌,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针对中国市场。这次活动的发布会搞到了大众的总部狼堡,大众集团的高层也纷纷出来站台,从表面上看是强调捷达品牌源自大众,继承大众DNA的品牌基础,但其实也是在表态支持一汽-大众,利用捷达品牌继续把大众在华市场份额做大。这一表态的背后,意味着一汽-大众会在捷达品牌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也就是说,一汽-大众会更加自由、更加自主地把握捷达品牌的走向,这其中包括车型规划与开发、供应商的选择、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可以说,一汽-大众基本具备了全部掌控权。这样一来,以前我们在一汽-大众合资公司中看到的一些短板,理论上在捷达品牌基本都是不存在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捷达就是一个新诞生的、带有良好口碑的、具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带有大众血统的中国品牌,这才是这个品牌令人感到可怕的根本原因。


在捷达上面,我们不要指望看到大众合资企业身上的短板,它会更加敏捷、更加接地气、也更加亲民。

VA3与现款捷达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进,这款车的底层架构仍旧是PQ25加长版平台。


产品层面,第一拨即将推出三款车型,除了VA3轿车属于在原本的捷达上面做设计改变、底盘架构仍属于PQ25加长版平台外,但两款VS5和VS7两款SUV则是MQB平台上的产品,分别源自西雅特Ateca和Tarraco。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下,经过重新定位,西雅特品牌目前并不是所谓大众集团旗下的廉价品牌,它的车型在市场上和大众品牌同类车型相比,价格基本一样。其优势在于独特的设计。看得出,捷达品牌以西雅特品牌为基础,一方面是想在产品区隔上与大众车型尽量拉开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捷达的新的设计风格能够一改大众以往较为中庸平淡的理念,尽量做出一些突破,以满足年轻人的喜好。

VS5源自西雅特Ateca,其实就是上汽大众的途岳。在设计上,VS5采取了自己的家族语言,配置和空间方面则具有较强的优势。这台车基于MQB架构,所以在先进程度上不存在短板。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捷达采用的新的设计语言的确比较大胆,中网部位明显加大,细节的处理上有点类似满天星,但又更加夸张一些,显然比大众的传统风格更加年轻化一些。“Y”字型尾灯很有辨识度,突出了家族化的特征。从整体来看,捷达的设计并达不到一线中国品牌的最高水平,但至少比大众有了明显的突破。


作为一个独立的子品牌,捷达在车型规划方面的是“全谱系”的。这就意味着今年推出的这三款车显然不是全部。考虑到品牌定位以及与一汽-大众其他两个品牌的区隔,捷达的价格区间将会覆盖5万~15万元。按照当前的价格来看,入门级的VA3价格有可能在6、7万元左右,紧凑级的SUV车型VS5,价格应该在10万元左右,而最高级别的VS7,价格应该在15万元左右。按照这样的布局来看,捷达在后续至少还会再推出一款更低级别的两厢轿车(或命名为VA1),价格有可能低至5万元。SUV车型也非常有可能导入大众最新推出的小型SUV:T-Cross(或命名为VS3)。这款车的长度只有4.1米左右,轴距2.5米,尺寸比缤智、翼博还要再小一些,价格可能低至7、8万元。如果市场有需求,也完全可以导入MPV车型。因此,以如此的价格区间搭配如此丰富的车型,这对消费者来说,的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T-Cross是一款小型SUV,采用MQB架构,在POLO的车型基础上开发而来。这款车于去年在国内首次亮相。

在车头的设计层面,T-Cross的大众家族“遗传”很强烈,一眼就能辨认出这是大众的产品。 在车头的设计层面,T-Cross的大众家族“遗传”很强烈,一眼就能辨认出这是大众的产品。
T-Cross的车身尺寸很紧凑,长度只有4.1米左右,轴距为2.5米左右,只是比POLO略大一些。 T-Cross的车身尺寸很紧凑,长度只有4.1米左右,轴距为2.5米左右,只是比POLO略大一些。
外观设计层面,车尾相对来说是比较有特点的。 外观设计层面,车尾相对来说是比较有特点的。

横贯车尾的尾灯让T-Cross特别显好,尾门下面的英文字母让人觉得很厉害——不是有那么句话嘛:不怕奔驰和路虎,就怕大众带字母……

轮圈的样式和颜色都非常棒,而且注意看下标号,轮圈居然是18寸的。 轮圈的样式和颜色都非常棒,而且注意看下标号,轮圈居然是18寸的。

别看是手动挡车型,但车内装饰一点都不寒酸,相反活跃的颜色倒是增加了不少活力和动感的感觉。

仪表居然是液晶的,逼格显得很高。 仪表居然是液晶的,逼格显得很高。
从大屏的显示上就能看出,这台车用的是BEATS的音响系统,潮牌啊…… 从大屏的显示上就能看出,这台车用的是BEATS的音响系统,潮牌啊……
这台车在配置方面也不低,有自动启/停、自动泊车、驾驶模式选择等等。空调下方还有两个USB充电口。 这台车在配置方面也不低,有自动启/停、自动泊车、驾驶模式选择等等。空调下方还有两个USB充电口。
座椅面料是织物的,但采用了和车身一致的撞色设计,所以看上去毫无违和感。 座椅面料是织物的,但采用了和车身一致的撞色设计,所以看上去毫无违和感。
后排空间比想象中要大,1.8米的人坐进去并不觉得特别拥挤和压迫。 后排空间比想象中要大,1.8米的人坐进去并不觉得特别拥挤和压迫。
行李厢容积也足够日常使用的。 行李厢容积也足够日常使用的。
动力系统采用115马力1.0T发动机+6速手动变速箱。整备质量1380公斤,动力应该是够用的。 动力系统采用115马力1.0T发动机+6速手动变速箱。整备质量1380公斤,动力应该是够用的。

在配置方面,捷达并没有给人吝啬的感觉。相反,在VS5的实车上,我看到了LED大灯、ACC主动巡航等这些时髦的配置。而且正是由于一汽-大众的主导,捷达将会逐渐采用国内供应商的配套产品,其中最显眼的,就应该是车载互联系统了。据一汽-大众的工作人员介绍,捷达车上大屏所具备的功能,一定会是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最新的。

由于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且与大众品牌做了切割,因此,捷达的经销商店头设计得更加潮一些。 由于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且与大众品牌做了切割,因此,捷达的经销商店头设计得更加潮一些。
经销店内部的装潢也非常时髦,保持了青春活力的基调。 经销店内部的装潢也非常时髦,保持了青春活力的基调。

销售渠道及售后层面,一汽-大众也借助原有的大众品牌店的体系,快速发展出超过200家经销网店。而且结合当前汽车销售的大趋势,这些网点将以体验店为主,4S店、2S店为辅,目的是能让网店下沉到消费者的各个生活场景当中去。借助现有投资人体系,不仅能达到快速建立网络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捷达所有车型的售后服务,全部在悬挂一汽-大众LOGO的4S店完成,这样的设置不但能省去投资人重复建设的浪费,对于增强消费者信心更是极为有利的。


正是有了现有体系,捷达的体验店能够轻装上阵,尝试一些新的玩法。比如在店面的设计上就非常年轻、非常有特点。而且据说店内也基本实现各个端口的数字化——即各种服务完全通过无线终端来实现。在此基础上,一汽-大众甚至还为捷达开发了一款APP,使得潜在消费者能快速、就近地试驾、体验捷达的产品。

捷达的新玩法之一:经销店各个端口全面实现数字化。最简单的体现形式就是,消费者进店后可以通过各种电子设备了解需要的信息。

捷达品牌将会拥有属于自己的APP,以便于方便潜客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捷达的车。这是一汽-大众为了迎合当前的用户习惯,在营销层面做出的努力。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捷达品牌已经非常接地气了,各种打法都很时髦,和以前一汽-大众给人留下的印象完全不同。本身产品力就足够,现在不但价格更亲民,而且做事的思路也很上道,这才是捷达品牌最可怕的地方。


那么,正在艰难爬坡的中国品牌是否毫无胜算呢?


也不尽然。


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正越来越强。这就为中国品牌的发展壮大、品牌向上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品牌对于合资及外资品牌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


其次,捷达品牌在当下的主流消费者、尤其是90后甚至00后消费者群体中是否仍旧具有影响力,这仍旧是个问题。捷达的成功是建立在汽车刚刚进入中国家庭的特殊历史环境之上,在当前90后、甚至00后主流首次购车群体中,未必有想象中的影响力。另外一个层面,捷达品牌一直以来具备的“皮实耐用”、“空调好”、“动力强”等特点并非是如今消费者的唯一诉求。反而是个性化、智能化、新能源等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捷达的历史积淀未必完全是好事。


第三,这些年,中国品牌车型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大大的进步,有些甚至与合资品牌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内外造型设计及做工用料方面——以此种价格得到这种水平的产品,也就是中国品牌能做得到了。具体点说,捷达品牌虽然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在设计、材料、制造等方面依旧要与其他大众集团旗下品牌车型保持一致——毕竟,只有规模足够大,亲民的价格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整体设计、尤其是内饰质感方面,中国品牌仍旧保有一定的优势。


第四,服务层面依旧是一个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切入点。捷达品牌与一汽-大众品牌共享售后服务体系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层面,捷达想做出点提高或改进是很难的。日系品牌的服务水平有口皆碑,德系品牌和中国品牌在这个层面上都很有不少差距需要追赶,后面就要看谁的动作更快了。


简单总结一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这几十年,最初是由合资企业确定的游戏规则并且树立市场的标杆。中国品牌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另辟蹊径,以对中国消费者的洞察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为法宝,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而且这些年还在电动化、车联网等方面逐渐反超。现在轮到老牌合资企业开始紧张起来。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果断推进本土化策略,其目的就是吸取中国品牌身上的优点,再结合自身上百年的积累,继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捷达来了,对于那些正在奋力向上的中国品牌来说,的确有不小的威胁。但如果能够化威胁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继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在市场上拼搏、历练。或许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中国品牌才会成为经过战火洗礼的真正的强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77关注 | 5作品
+ 关注
AI汽车,我爱汽车,包罗汽车圈万象,行业动态、新车解析、车型导购及评测、用车知识……一切尽收眼底,让你随时了解汽车圈动态。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