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双离合变速箱的车需要注意什么?

自从双离合变速箱在民用车上应用,网上对双离合变速箱的赞誉和质疑一直不断。固然双离合变速箱结构较传统自动变速箱简单,体积小,研发成本更低,同时换挡速度也相当快。但低速顿挫、容易过热、寿命较短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消费者。那么,有没有什么操作,或是注意事项,能让我们在日常驾驶时尽量发挥出双离合变速箱的优势,掩盖短板,并尽可能保护好双离合变速箱呢?

我们都知道,双离合变速箱最大的优势就是换挡快。变速箱中的两根齿轮轴,一根负责奇数挡,另一根负责偶数挡。当其中一根轴传递动力时,另一根轴已经为下一次换挡做好了准备,随时进行连接。当然,整个变速箱的换挡逻辑是由电脑来进行控制的。假如现在变速箱处于二挡,驾驶员持续对油门踏板施加压力,这是变速箱就会随时做好升三挡的准备。而如果此时驾驶员持续对制动踏板施加压力,变速箱就会随时做好降一挡的准备。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双离合变速箱通过预判驾驶员的下一步动作,从而提前做好准备,缩短换挡时间。可如果驾驶员没有按常理出牌呢?所以,我们最好避免在踩油门时降挡,或是在踩刹车时升挡。虽然这不会对变速箱造成什么损伤,但是此时变速箱的换挡会有延迟,因为变速箱已经做好升档或降挡准备,但驾驶员却执行了相反的操作。于是变速箱就需要将原先准备好的挡位断开,重新接合新的挡位,从而增加换挡时间,给驾驶带来不好的体验。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也是双离合变速箱所不擅长的。假设前方是路口是红灯,这时你踩下刹车准备停车,在车速降到很低时,变速箱会断开所有离合器的连接,以减少不必要的磨损。可在车完全停止前,红灯突然变绿,于是你踩下油门踏板。这时,你会感觉变速箱的反应有些延迟。这种延迟来自于变速箱认为你要停下来,但你却发出了继续前行的指令,于是变速箱需要重新将离合器接合,换挡时间也就比正常状态下要长一些。

同理,对于双离合变速箱来说,工程师们也建议尽量避免长时间踩着刹车蠕行的工况。由于双离合变速箱不像传统半自动变速箱拥有液力变矩器,因此在极低车速的情况下,离合器尝试接合,却无法完全接合。所以离合器会产生一些打滑,也就造成行驶上的顿挫感,以及不必要的磨损。

可能你会说:但是堵车时走走停停,车速很低,不得不靠慢慢松开制动踏板来控制车速。怎么办呢?其实最好的方法是与前车拉开一段距离后,完全松开制动踏板,使离合器完全接合。等到贴近前车时,直接踩下制动踏板。以这种操作来应对堵车,会使得双离合变速箱寿命更长,驾驶和乘坐体验也更舒适。

特别是在车辆重载或是在爬很陡的坡道的工况下,这时车子的负载比较大,更是要避免踩刹车蠕行的这种情况,否则会加剧离合器的磨损。

另外在有些人看来,只要是自动挡车,无论是AT还是双离合,在停车时,都需要将挡位换置空挡,从而断开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避免磨损离合器。

不过对于双离合变速箱来说,其实不必这么做,因为严谨的工程师们早就在研发过程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当驾驶员在一定车速下以一定的制动力让车辆停止,即便变速箱位于前进挡,电脑也会自动将两个离合器断开,也就相当于变速箱处于空挡了。

不过,这种设定的必要条件,就是驾驶员一定要踩住制动踏板。尤其是停在斜坡上时,双离合变速箱并不能像AT变速箱那样,仅仅依靠松开制动踏板停留在原地。因为AT变速箱配有液力变矩器,脚松开制动踏板,液力变矩器会持续运转,所以车子会有足够的牵引力停留在原地,并且不会对车辆产生太大的损害。但是双离合变速箱并没有液力变矩器,如果这样做,离合器会打滑、发热,造成不必要的磨损。只有在踩住制动踏板时,离合器才会断开连接。

最后还有一点,由于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快、体积重量小、消耗能量少,所以一些性能车会采用双离合变速箱。但如果你希望感受一下这台车的弹射起步,一定不要同时踩下制动和油门踏板太长时间,需要快速将制动踏板松开,因为离合器在接合的瞬间会产生大量热,车辆必须迅速起动,从而让离合器完全结合。虽然工程师们会针对这种情况做出特别设定,在驾驶员同时踩下油门和制动踏板时,转速上升,离合器进入预备位置并尝试接合,而如果变速箱发现车辆并没有起步,所设计的保护程序便会将转速降至一个较低的数值,保护变速箱,直到制动踏板松开。

不过,以上这些情况,除去弹射起步确实会比较伤车以外。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它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磨损,但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在用车过程中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以上这些情况出现。当然,工程师们在研发设计时,就会把变速箱设计得很坚固,从而保证可靠性,让用户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使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774关注 | 64作品
+ 关注
我们是行业内最资深的汽车工程师,乐于分享专业的汽车知识,善于提供最具价值的购车指导,跟我们在一起,看车的角度都会有所不同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