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国内首个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暨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正式启用。
就从这一天开始,三辆长安逸动电动车改造而来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将和普通社会车辆一起,混合行驶在这条4.3公里的开放道路上。这此项示范运营将为期两年。长安汽车也成为国内第一家,面向公众开启自动驾驶技术示范运营的车企。
首次开放道路上的自动驾驶,有何现实意义?
在此之前,不管是在某个技术园区、或是在某段封闭道路上,甚至有条件开放的道路上,国内所有的L4级自动驾驶测试,都带有实验性质,属于关起门来搞测试。
而长安汽车,则是第一家将L4级自动驾驶汽车,开上了真正的城市道路。去和普通社会车辆一起混行,应付红灯、拥堵、行人等各种常规和突发状况。其难点在哪里?
首先,封闭道路只是实际道路的简化版,真实的交通场景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影响因素包括天气、温度、以及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互动,驾驶员和行人的违章以及各种突发状况等等。通过了封闭道路测试,只是刚刚及格而已。
其次,真正有序且安全的自动驾驶,不仅要依靠车本身的传感、计算和控制,一定要依靠高精地图,一定要涉及到云端的调度控制,车与路、车与车、车与设施、云端之间的频繁数据通信。而传统的4G无法支持如此巨量的信息传输,必须要在5G下才能实现。所以L4自动驾驶,只有在5G道路上做实地测试,才具现实意义,否则就只是纸上谈兵。而重庆仙桃是目前国内首个5G示范运营基地,基地内也实施了相当规模的5G网络建设和网联化改造。
最后,对车本身来说,真正在开放道路上随时随地进行数据处理,其数据量和所要求的传输速度,相比封闭道路呈几何倍数递增,不仅需要更高的感知范围和精度,也需要更精确的自动驾驶算法和更高效稳定的计算平台,以及决策规划控制的高性能,同时具备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系统,确保在道路上遇到突发状况也能从容应付。这一切都考验车企本身的技术实力。
综上,如果离开5G,L4的研发就是空中楼阁。长安此次目的当然不仅是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它更是在开创探索如何将5G高速网络与自动驾驶真正融合。这道难关一旦攻克,一旦具备商业化能力,掌握技术优势的长安汽车,随着中国5G时代的全面到来,其市场前景怎么想象都不过分。
那么长安此次示范运营,对未来智能出行将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此次示范运营,首次展示了未来智能出行的雏形
其实早在去年12月的长安汽车第三届技术开放日活动中,来宾们就体验到了长安L4智能出行的神奇之处。
手机下载注册APP、设定目的地、扫码上车,启动、出发、到达。所有过程一气呵成。车上没有司机,这辆车全程自动操作,它甚至会给你说一声:旅途愉快!到达目的地后,这辆车还会自己去找停车位完成泊车。长安的技术工程师自豪的说,这是长安对于2025年的技术储备。
七个月后,这辆车已经行驶在了重庆的开放道路上。普通市民也可申请体验。而且,今年长安展示的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车,相比去年已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在时速上,去年测试车的最高时速为20km/h,今年示范运营的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测试车,最高时速可达到40km/h。据了解国内其他车企最先进的L4,最高时速在20-30km/h之间。
其次,此次在测试车上新增了Robo Taxi模式(无人出租车)和私家车模式, Robo Taxi模式下,通过手机APP一键实现随时随地约车,上车人脸识别、无感生成订单,用户下车后,车辆继续运营接单或自动进入待客区。私家车模式下,通过用户手机APP招车,将用户送往目的地后,车辆自动寻找停车位泊车。如果车的电量不足,车辆自动搜索无线充电停车位,自动行驶到到无线充电停车位,完成泊车和无线充电。
另外,此次L4示范运营车,相比去年新增了自主避障、自主变道、甚至能自主规划线路,已经无限接近于实际场景下的人工驾驶。
长安此次L4级自动驾驶已经给我们展示了智能出行场景的雏形,也能看到长安自动驾驶技术一直在加速迭代进化中。为什么长安能够在智能驾驶领域做到持续领先?
技术控的习惯,用结果为自己背书
去年的8月24日,长安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宣布长安汽车将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更早些的去年4月23日,长安汽车召开“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大会对外宣布,长安汽车将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从提供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向引领智能出行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公司转型。
当“行业趋势正在狠狠抛弃传统汽车”这样的残酷现实面前,包括长安、大众、福特、宝马、奔驰……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已经毫不犹豫的踏上了自我革新的道路。
不过,当越来越多车企还只是停留在战略上,或只是选择收购一家科技公司或共享出行公司、或干脆选择合资合作(譬如近期大众与福特合作,投资研发自动驾驶),希望借助外力、用一种比较讨巧的方式“试水“不同。长安汽车虽然对外号称转型的时间比较晚,这些年却已是默默投入了巨大资源、一步一个脚印,在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网联三大领域持续发力,已掌握了100多项智能化核心技术。其中15项为国内首发。所有核心技术,都是自己踏踏实实研发出来的,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
这就是长安这家“技术控”企业的特点,先做后说,用结果为自己背书。当“L4自动驾驶”这类的科技成果一项项展示在公众面前,背后正是长安多年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
积累的背后,是对技术的执念
所有的梦想背后,都有一种坚硬的信念、坚持的付出。长安的梦想背后,也离不开它对“技术过剩”宗教般的痴迷和追求。
在企业价值观上,长安汽车对坚持自我创新,有种执念。众所周知,长安已建立了“六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体系;打造了“7院2部3中心”的精细研发组织;拥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近万人的研发团队。这么多年的积累,即使财报不好看,也几乎都投入在了研发上。这一点,从连续5届10年蝉联“中国汽车研发实力行业第一”,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1257项,实现智能语音、飞屏互动等49项领先技术国内首发……就足以说明。
还记得此前《线外邦》在长安汽车技术中心实地看到,小到一个螺栓的可靠性测试、车漆颜色设计和光影流动效果、大到汽车风阻设计、底盘性能的平衡优化、乃至生产线的优化布局,长安已经全部通过数字化虚拟设计工艺(CAE),实现了100%的智能制造。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智能制造 数字化工厂技术应用的企业之一。这背后依仗的,是巨额的投入和全球化的高科技人才储备。没有对技术的执念,怎能支撑如此巨大的投入?
即便是中国车市在下滑。长安对技术的投入却一直在持续加大。就在今年4月,投资43亿的长安汽车全球智慧研发平台开放暨全球研发中心建成启用。这个研发中心,除了作为总枢纽和数据中心,与长安“六国九地“研发中心协同展开产品开发及实验验证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是以重庆大本营为枢纽,辐射全球的人才管理体系,着力引进智能化、新能源等领域高级人才。
技术开发的关键是人才!根据长安的规划,到2020年,打造2000人规模的开发团队,其中软件开发人员占比40%。到2025年,打造5000人规模的开发团队,软件开发人员占比提升至60%。资源保障方面,重点布局智慧出行、人工智能、芯片、高精地图、语音交互、全息技术等领域。
可以说,正是对技术这种执念,持续的、短期不计回报的坚持巨额投入,长安汽车这两年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表现上,才越来越多出现在媒体的视线焦点中。
从同级最强的蓝鲸动力、到国内体验最好的智能交互、再到不断推陈出新的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进化……你所看到的冰山一角。海面下是长安多年深厚技术积累所形成的“巨大山体”。
长安的智能驾驶,目前是什么水平?
将“技术过剩”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长安汽车,其智能驾驶目前在国内是什么水平?
L2级自动驾驶,目前长安是国内少数能量产的车企之一。这点无需赘言。
L3级自动驾驶,长安已经做到了国内一流。去年12月,长安在重庆垫江试验场,用55辆长安汽车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誉——“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巡游”。所用的技术就接近于L3(由无人驾驶完成所有操作)。
55辆车一起巡游,相当于将一辆车控制的难度提高了不止55倍,充分展现了长安L3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成了特斯拉之前也没做到的事情。
长安通过此举也奠定了自身在L3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长安计划在2020年,率先实现L3量产。
而在L4自动驾驶领域,长安国内此次首家面向公众开放开放道路上的L4自动驾驶体验,用户可在开放道路上,体验手机APP预约自动驾驶、远程全自动泊车、无线充电等高科技。这在国内目前还是独一份。特别是APA6.0远距离自动泊车技术,是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领先的智能化技术。
计划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实现L4级量产。此次为期两年的示范运营,将为5G与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积累足够的数据和经验,从而为量产做好准备。
最后说说
当中国社会率先全面进入5G时代的当口,一场自动驾驶革命,也将率先在中国市场启动。而走在前面的中国车企,可能会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源头。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是简单地用机器代替人,它背后所影响的人车生态链、汽车价值观、车辆使用方式、以及车路协同、万物互联,都将给汽车行业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从长安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开上重庆的街头,从大众寻求与福特合资以开发自动驾驶技术,足可以看出,以长安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这场决定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科技竞赛中,并不落后于那些老牌的国际车企,甚至很多方面还更领先。
当长安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一辆一辆开上了城市道路,我们似乎看到中国车企弯道超车的机会,也许真的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