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这些年虽然民航发展的很快,但是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民航的执行机型其实并不多;洲际航线和国内主力航线几乎是清一色的波音空客,大部分都是空客330(少量340-350)和757-787之类,也有极少量的380——380实在是太大了,能够支撑它起降的机场和廊桥位实在稀少;支线一般都是小的320和737,再冷门的航线还会有一些庞巴迪CRJ\巴西航空ERJ和新舟60,国内通过民航网络能够购票乘坐的,大抵就是这些机型了。
国际航线:坐过330、747、757、767、787;很遗憾没坐过380;
国内干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737(300-800)系列、320(包括319、321)系列;
国内冷门:坐过新舟60、庞巴迪CRJ\巴西航空ERJ、安-24等等,主要是西北地区;
新舟 60 在某些支线航班的票价只要 10 块钱。
国内的通用航空这两年也发展的很快,不过私人购买飞机这块主要集中在小型直升机 范围,基本都是贝尔、西科、欧直等等,大都是中小机型,基本都是8座以下。即便富豪们出行的专机也大都是湾流、庞巴迪之类中小机型,只不过内饰豪华更适合个人使用罢了。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能够在国内开眼的机会其实不多。
不走寻常路的飞行才刺激
刚开始坐飞机那会子是很兴奋的,尤其是九十年代的时候,民航的航线和机型都特别少,有很多军民两用的航线在跑,不少人都有着这种经历;记得好多年前还有人写过一篇在新疆坐这种飞机的故事(似乎是伊尔),特别的逗。
飞机坐的多了,慢慢的也就没了心劲,而且越往后越觉得坐飞机是一种折磨,尤其是跨洲际航线的时候,如果是公务舱啥的还可以懒散的躺着度过漫长的飞行时光,看看电视写写东西,一直到躺的都受不了,飞机还在天上慢慢的飞。
如果是经济舱 —— 那就等死吧,去过几次南美,其中2014年那次是坐的经济舱,从北京飞-巴黎-布宜诺斯的经历,下飞机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是硬的,心跳都不会超过50,已经半石化状态了。
但是并不是飞机坐的多了就百无聊赖,确切的说,如果飞各种稀奇古怪机型的时候,心中还是有那种暗藏已久的兴奋劲的;而这个各种非标飞机的机会在民航系统里是很难有的,最刺激的历程绝对是跟着国际越野拉力赛去飞一趟,因为那些手眼通天的组委会能够给你提供的航线和飞机绝对会让你瞬间凌乱,这些过程每个都是你可以说一辈子的资本。
雷神之锤:约翰谷的经历
前两年在美国有过一次刺激的飞行经历,那是在南加州约翰谷的 king of the hammers(koh)雷神之锤比赛的营地, koh 的创始人 davecole 陪我们参观比赛路线和规划,租了一架直升机便于我们在天上俯瞰地形全貌;于是我们先开着车在地面兜了一圈大概了解地貌后,就坐上直升机去俯瞰地形了。
上飞机以后就是起飞爬升兜圈子,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无非就是飞行员起飞不是垂直而是直接翘屁股斜着划个弧线就走了,这个动作很像越战片里的机降;然后就是离山头的距离都比较近,有时候恨不得从峡谷和树丛中间穿过去,这倒也没啥,反正习惯了还更享受这份狂野——人家就是这么飞,降落之前你除了冒冷汗手脚冰凉啥也干不了。
我和飞行员并排坐在直升机的前面,起飞的时候都在集中精力拍照了,没顾上看别的;但是飞了一会有点感觉怪怪的,就不自觉的回头看了一眼飞行员,结果发现 —— 他的左手居然用一个手帕包着,并且不断的滴血出来 !!!而这个时候飞机还在盘旋着绕过峡谷;他一只手握着舵杆正在操作,那个流血的手似乎在犹豫着是继续放着还是干点什么。
瞬间我就觉得这不像是在看赛道,这简直就是在战斗,负伤的飞行员坚持驾机俯冲攻击敌人的据点,然后胜利返航获得银星勋章 …… ;那个带着蛤蟆镜的飞行员扭头瞅了我一眼,看到我的眼神以后龇牙一笑,我指了指他的手,他撇着嘴说了一句,直升机发出的类似 UH-1发动机那种打雷一样的声音太大听不清楚,估计是没问题的意思,龇牙的时候露出了里面镶的金属牙,我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赶快扭过头去看向窗外,任由他翻江倒海再不去理会。
脑补一下:一只手受伤的飞行员开着直升机带你在低空狂野的左摇右摆飞行是什么感觉。
格拉米斯:Robby Gordon 的赛车拍摄
这次飞行是在美国-墨西哥边境的沙漠格拉米斯进行的,戈登要去试一下他的一台 Buggy,据说有1200马力,然后他开着车就出发了,我们坐上直升机跟着,开始的时候沙漠很平坦,我们的直升机飞起来还挺好,一切波澜不惊。
但很快我就感觉刺激来了;估计是飞行员看我拿的相机挺大挺专业,为了想让我拍的更好,也可能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技术,开始围着戈登的赛车玩起来花样——先直着加速去追,追过去以后马上把飞机横过来让我这面对着赛车,就相当于突然来个90度的横推。
如果你没这么飞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开车跑一百多突然来个90度的侧滑,这个侧滑时车辆并不改变行进方向,然后 …… 然后你就感到手里那个沉重的1DX + 28-300像块板砖被按到脸上一样,脸上的造型瞬间被挤成1DX 的背部模具,那种突如其来的冲击除了心情紧张四肢酸麻外还有脸部极为不悦;我愤怒又奋力的推开相机瞪向飞行员,他冲我输竖了个大拇指得意的说:不用谢。
我屮艸芔茻,来来来我把板砖按你脸上你试试是不是很爽!
在玻利维亚乘坐 C-130 大力神
2017年的 dakar 比赛,我们随着组委会从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转场乌尤尼(天空之境),乘坐的运输工具就是玻利维亚空军的 C-130 大力神运输机,我们在拉巴斯的军用机场拿着自己的行李排队走过跑道从飞机屁股登机。
登机之前需要把所有的行李摆在跑道上等着缉毒人员牵着狗挨个闻一遍。
C-130 的尾部货仓空间并不大,和它的名字大力神比起来有点言过其实;因为确实不大,所以我们把里面对置的纵向4排座椅坐的满满当当还坐不下,我挤在了最后部机械师的位置上,机械师被我挤到了尾部液压升降门上边蹲着,C-130 的货仓托盘被我们的行李堆得满满的,飞行途中行李不断的从上面滚落下来砸到我们脚面上,我们就不停的往上扔行李。
C-130 的内部可以说没有任何覆盖件,各种管线和框架构造暴露无遗,这可能是为了检修维护方便,另外一个军机肯定是实用为主啊,包来包去的多费钱啊;玻利维亚空军的这架大力神维护的不错,虽然地板上早就被磨得锃亮,但是机身内部飞起来没有什么杂音,飞行员起飞降落的也很娴熟,没有任何不适感。
坐C-130 最大的好处是这里不用关闭手机,没有空姐盯着你“打开遮光板,调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因为压根就没有这些;130 的座椅就是一个金属骨架蒙着帆布,美式的四点安全带勒的死死的,遮光板没有,你也可以自己站起来随意看窗外,机械师并不干涉,只是起飞降落的时候机械师要站起来通过舷窗看飞机的尾部,这时候你就得老老实实坐着了。
从 C-130的内部空间看,如果改装成 AC-130的话,里面还真是挺局促的;105mm 的大炮、40mm的博福斯和20mm的 6 管火神那么多武器都挤在里面,还要安装105mm 火炮的长程反后座装置减轻发射时的冲击,还有上百发的大口径炮弹和几千发 20mm 炮弹,还有火神的链式导管-弹药架,外加好几个炮手,里面真的是拥挤不堪,干起活来肯定不宽松。
不过C-130 飞行的稳定性超过了我之前的想象,甚至于机舱内的压力也与客机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客舱服务是肯定没了——机械师被我们挤到高高的尾门上,无聊的一屁股坐在上面玩着手机,我们一堆人则好奇的看着飞机内部,无论是我们这些亚洲人还是那些欧洲人、北美人或者拉美人,以平民身份坐这种军机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从拉巴斯飞到乌尤尼也就一个多小时,很快我们就在盐湖边着陆;那个可以起飞民用飞机的跑道对于 C-130来说简直太长了,它只是滑了跑道长度的一半都不到就原地调头来到了停机坪;尾舱的液压装置徐徐打开,我们排着队从里面走出来,比我们先出来的还有哪个倒霉蛋的行李——塞得太满了,一开门就有滑下来的。
最长的直升机行程:俄罗斯的 mi-8
mi-8 是我们参加 silk way rally 丝绸之路拉力赛时坐的;当时是每个组委会邀请的媒体都有机会坐一次mi-8 去赛道里航拍,我们发扬先人后己的精神,结果就排在了最后一批;但是却轮到了最长的航线 — 从里海边的阿斯特拉罕一直飞到六百公里外的伏尔加格勒(曾经的斯大林格勒)。
和我们一起搭乘mi-8航班的还有 swr 的终点裁判人员;起飞后mi-8直接先飞到终点,然后再从终点折返回赛道中央的一个渡河点拍摄,拍完再回到赛道终点,等待比赛结束后拉上所有后勤人员再飞到伏尔加格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搞不清楚到底飞了多远,但是从时间上来算的话,我们差不多一天都在轰隆隆的mi-8 里面来回的飞,其中只是从终点飞到伏尔加格勒就差不多用了接近两个小时,说是最长的直升机航线一点不掺假。
mi-8直升机简直就是俄罗斯的空中 KAMAZ;刚开始进入直升机的时候,你是很难相信闻名世界的 mi-8 怎么就这个德行:驾驶舱里布满了各种开关,俄罗斯航电系统的落后程度在mi-8 上展现无疑,整个飞机驾驶舱上面的开关数量多到你根本数不过来,从仪表台到侧围到头顶密密麻麻满满都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一定待不下去。
负责通讯的同学看起来很苦差,因为飞起来的时候根本没有自己的座位,在通道上搭个盖板就要飞几个小时的飞行员是不是农民工级别的;我在想飞行员到底知道不知道第3排第6个开关是干吗使的 ?
mi-8 直升机内很宽大,这远超出之前所坐的通航直升机内的空间想象,座椅是对向的各一排,中间是多功能的地板固定槽,坐着的感觉有点像幼儿园的排排座吃果果;起飞的时候除了十几个人还有一堆终点物料;尤其是裁判人员下去以后,里面大的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在相当一段航程里我们因为困乏了,都躺在里面睡觉,这可是堪比公务舱的待遇,只是不提供那么挑剔的饮食罢了。
mi-8 的飞行员在赛道中带着我们去航拍,这个俄式飞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舷窗有几个是可以打开的,也就是说你可以不用打开舱门,更不用吊挂在舱门外就可以无阻碍的把相机伸出去拍照,这对于航拍来说是个再大不过的优点。
并且mi-8 因为尺寸巨大,它飞起来很稳定,不像那些小型直升机虽然轻快灵活,但是很容易被各种风切变气流影响,尤其在复杂地形下总是摇摇晃晃的,相机很难端稳,而mi-8 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mi-8 的航程同样惊人,我们飞了一天几百公里的行程完全不许加油,这就是俄式基于军用机为基础的通勤飞机的优点;飞小型民用机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考虑补充燃油的问题,这会大大抑制它的活动范围和应用可行性,而 mi-8 的大航程则会在民用领域和专业领域有着更多的前景,不过尺寸大和高成本也是需要克服的问题,但是说到高成本的时候,mi-8 的成本会比欧洲航空的很多中小型飞机更便宜,这也是它的优势。
其实坐过的各种奇怪的飞机和航线还有很多,比如在南美从玻利维亚飞到阿根廷坐过波音 727,估计机龄比我还大,还坐过国内早已无踪影的 MD,就是从机尾登机的那个;但是码字太累了,就先到这吧,有时间再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