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天堂~“人鹰之斗”——纳西族的猎鹰文化


作者:和金荣 / 今日民族
版式:Houri Wong
制图:游子 作者:和金荣 / 今日民族 版式:Houri Wong 制图:游子

纳西族鹰猎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遵循自然规律,猎人会在第二年春天将猎鹰放回大自然,让它参与繁殖,恢复生态平衡,这一习俗成了辈辈遵守、口口相传的“乡规民约”。

↑纳西老人与鹰 ↑纳西老人与鹰

纳西族是古羌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从西北一路南迁来到丽江时,也把用鹰捕猎的习俗带到了高原。

鹰猎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数千年之前,人类就已经掌握鹰猎的技巧,历代史书上也有关于鹰猎活动的记载。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密州出猎》中写下的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正是一次壮观的鹰猎场面。杜甫《画鹰》中写道:“耸身似狡兔,侧目似愁胡。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鹰猎人和四堂 ↑鹰猎人和四堂

鹰猎,在纳西语中表述为“我克”,内容分为捕鹰、驯鹰、驯犬、鹰猎、放生。鹰猎在古代是一项富贵人家的娱乐方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丽江古城中的部分富商不惜重金购买好鹰,委托他人驯养。当时鹰价昂贵,头拨黄鹰(当年出生的雌鹰)要十几块大洋,而当时丽江大研古城一个普通工匠的月工钱只有四至五块大洋。

↑猎鹰人手里的鹰 ↑猎鹰人手里的鹰

捕鹰一靠经验,二靠耐心。秋天是捕鹰的最佳时节,南徙的苍鹰飞越丽江上空时,丽江周边的山民都要到山上网鹰,然后拿进城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是买鹰的最好时节。为避免过多的外界刺激,鹰在买来时眼睛一般是缝合的,买来后先将其尾巴封住,放上脚绊,用布条或皮作材料,圈状物,安置在鹰的双脚上,便于拴系。

↑纳西汉子和鹰 ↑纳西汉子和鹰

熬鹰。用上好的牛肉喂饱一顿后,将鹰开眼,把鹰放在手臂上,之后便开始漫长的熬鹰过程。熬鹰更像熬人,之所以称为“熬”是因为猎人每天除了睡觉,都必须时刻架着鹰,让鹰习惯在自己的手上活动,一天到晚不让它睡觉,看到鹰快睡着时把它摇醒。

↑熬鹰的老人 ↑熬鹰的老人

每天架着鹰出门,让鹰熟悉有人的环境,晚上将鹰绑在鹰杆上,让它对着猎犬,互相熟悉。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周时间,才能给鹰控膘。经过这个步骤,鹰在最短时间内不仅能达到最好的体质标准,而且慢慢消磨了它的野性,让它熟悉了主人身上的味道,从此认定主人。如此这般,鹰就服软了,然后用食物来控制它、驯服它,并让它配合猎人发出的口令。

↑鹰与人 ↑鹰与人

叫远是熬鹰之后必不可少的步骤,即用口令和食物,呼叫鹰飞回猎人手臂上。主人拿着上好的牛肉,依次拉开10米、20米、50米……的距离,叫唤自己的鹰,等鹰听到声音飞过来,主人便给它一块牛肉。随着主人一次比一次站得远,鹰也一次比一次飞得更远,这样让鹰在主人的呼叫声中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主人的声音就能飞回主人手上。

↑鹰,是天空的王者 ↑鹰,是天空的王者

丽江鹰猎人驯养的都是苍鹰,苍鹰是食肉猛禽,飞行速度快,生来就是捕猎高手,能猎杀比自己体重大4倍的猎物。鹰的视力是人的8倍,可以在云端看清地上的一只老鼠。鹰的爪子极尖锐,能轻易扎穿人的手掌。

放鹰即狩猎,是一次人、鹰、犬互相配合的行动。猎犬将野鸡从草丛中赶出来,站在山坡高处的放鹰手迅速放飞手臂上的猎鹰。猎鹰表现好的话,可以直接在空中将野鸡猎杀。猎人赶到后,用手遮住鹰的视线,用牛肉引开鹰的注意力,小心地掰开鹰爪,取出猎物。

↑李实(右)家三代都是丽江地区的猎鹰高手 ↑李实(右)家三代都是丽江地区的猎鹰高手

纳西族鹰猎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遵循自然规律,猎人会在第二年春天将猎鹰放回大自然,让它参与繁殖,恢复生态平衡,这一习俗成了辈辈遵守,口口相传的“乡规民约”。东巴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兄弟,在这样的文化认同下产生的纳西族鹰猎活动将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

↑来自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鹰猎艺术代表团参加2014年第三届阿布扎比“国际友好猎鹰节” ↑来自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鹰猎艺术代表团参加2014年第三届阿布扎比“国际友好猎鹰节”

早年间,纳西族鹰猎是为了维持生活,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猎鹰已经成为纳西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丽江地区鹰猎爱好者越来越多,一些年轻人也加入其中,活动范围遍及丽江坝区、半山区的纳西族村寨。

近年来,丽江纳西族的鹰猎文化在国际上知名度渐高,不少国家的鹰猎组织前来丽江交流。如今,爱好者们把鹰的人工繁殖技术引进来,并专门划出鹰猎林区,人工饲养猎物。在保护与发展中文明鹰猎,鹰猎队伍逐渐壮大,这项民间民族文化的技艺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从猎鹰到放鹰,纳西族的猎鹰文化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实对于“和谐”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我们当代人的价值观中,也存在百年前纳西族古人的价值观中。

本文转载自云南民宗委《今日民族》杂志,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其版权归属原作者,侵删请联系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26关注 | 70作品
+ 关注
以车轮的印迹绘制我们精彩的人生,以车轮的印迹讲述我们感人的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