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不够快充来凑!然,现在的快充技术似乎并不美好

众所周知,近年来,在能源转型、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治理环保的综合考虑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国家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科研支撑到汽车配套政策再到补贴优惠都做足了文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动力电池相关行业迅速发展,电动汽车也开始让大家熟悉起来。随着对电动汽车的了解的增多,人们开始对于电动汽车有了越来越高的期待:期待它可以像汽油车一样便宜,一样加一次油/充一次电跑600公里,一样一次加油/充电只需要几分钟等等……而在这样的期待下,科研界和工业界一直在努力向着这些方向努力。

从目前的纯电动车的发展状况来看,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大多数自主品牌都推出了续航超5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而特斯拉更是将续航提到了650公里以上。不过相比续航里程得到了质的提高,充电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极大的改善,快充桩的数量和快充技术水平依然不理想。充电桩数量不够多、通用性差、充电效率较差的60-90kW充电桩居多、快充伤电池等问题已经频繁浮现。等等这些让人不禁担心,快充技术是不是在画饼?

制约快充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快充?如果我们通俗的下定义,就是给电动汽车(的电池)用比较快的速率来充电。不过多快算快充,多快不算之间恐怕就没有那么明确的区分点了。

从当下量产纯电动车来看,目前公认充电最快的有今年上市的保时捷Taycan,其充电功率高达350kW的超快充电站就引起了不小轰动。按照保时捷的说法,他们结合800V高压快充设备,可以实现在15分钟内充电约80%(超过3c)的需求。其次还有Tesla的super charge,大约半小时可以充80%的电。

从上面来看,似乎当下快充技术似乎并不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尽人意,但实际情况和行业领先还有很大的距离。事实上,目前乘用车的快充倍率仅在1c-1.2c左右,且60kW直流快充桩依然是主流。

我们拿目前市面上的中国品牌主流纯电动车来说,如采用60kW直流快充桩,低电量充满一般需要1.5小时左右。虽然20分钟能增加约100km的续航看起来不错,但跑高速就够呛了。

见此状况,国内已经在开始配套120kW或150kW的直流快充桩,但目前国内在售且支持120kW或以上充电功率的量产车型就只有特斯拉Model S、Model X和Model 3,进展速度并不容乐观。

总结以上现状,我们能发现,一方面是保时捷等企业推出了超强快充技术,另一方面是市场上依然有着大量落后时代需求的充电设备。反差之下,不得不让人感叹,快充进展缓慢,主因不是技术不够成熟,而是受到了市场制约。

快充一时爽,一直充未必一直爽

除了快充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之外,关于快充技术,业内一直这样一种疑问:“快充伤电池吗?”而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知道,快充是一种应急充电方式,用的是直流充电,这个直流充电的电压一般都是大于电池电压的,需要通过整流装置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对动力电池组的耐压性和保护提出更高要求,充电电流大,是常规充电电流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大量的电子以非常高的速度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从这点来看,快充明显对电池有较大的危害啊!

说到这里,笔者想多说一句,其实对于手机电池,快充造成的影响基本也一样,只不过区别在于,手机这样的消费电子品淘汰快,一个手机里的电池也只值十到几十块钱,坏了大不了换,对你没什么大损失,所以手机电池用起来怎么开心怎么来就好了;而对于汽车,一辆汽车上的电池动辄价值万元,用坏了一会造成危险,二会贬值,三会影响续航,所以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快充对电池造成的损伤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

不过,大家也不要完全担心。快充技术损害电池这是既定的事实,但是如何将这种损失降低最小,甚至忽略不计也并不是不可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BMS电池组管理系统。

对电池来说,电池密度、材料、温度决定了快充的速度,而BMS才是控制快充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比如,当你在给新能源车快充时,BMS可以对输入的电流及电压进行控制后,尽可能低的减少快充对电池的损伤,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这些损伤可忽略不计。比如电动车充电至90%后,电控系统会“控流”,降低电流的输入,同样是出于保护电池寿命和安全的考虑。

其实,业内普遍认为,纯电动车电池充到80%的时候就可以了,除了时间消耗等因素之外,充满电池会处于一个满负荷状态,长期以往容易疲劳,也就是说折损电池的使用寿命。作为混合动力技术之父的丰田,研究了二十几年的电池技术,因此对电池的管理有着独特的见解:浅充浅放!放电只放到40%就会充电,充电只充到80%,电池的寿命才会长。简单来说,电池电量在40%-80%之间充放电是最理想的用电情况。

快充与换电应该长期互补共存

总结来说,想要将快充技术发展起来并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这其中必然要横跨多个层面的研发,从充电基础设施到电池以及电控,都有提升空间。

此外,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很多事情其实未必是单选题,除了快充之外,换电也是不错提高纯电动车出行效率的一大选项。换电的优势是效率更高,而且换电引申出的“车电分离”概念,也能在后补贴时代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只是,换电站的高额建设成本意味着只有达到一定的日活数才能产生盈利。

显然,出租车和共享出行领域非常适合换电技术的普及。根据北汽新能源换电车辆的合作方奥动新能源提供的数据显示,换电司机日均行驶里程能比充电司机多运营60公里,日均收入增加84元。而且新能源出租车必然会越来越多,足够的体量也能保证换电站的盈利。

总之,充电也好换电也好,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充电和换电都是消费者在不同需求下采用的方式,并不存在对立。应该让充电和换电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展现实力,以消费者的选择为衡量标准,交给市场去选择。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就换电模式曾表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换电有利于电池梯次利用、车端梯次利用,能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综合经济效益,优势很多。充换电不是对立,而是互补。应以市场为导向,从经济性、便捷性的角度去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写在最后

随着国内外都在大力投入快充技术,乃至换电技术的发展,资本角逐戏码正在上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做的是要保持冷静、客观不盲从的态度,电动汽车确实很火,但困难依然很多。谁要和你说快充很快就能掀翻传统燃油车市场,那真的是故弄玄虚,虚张声势。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03关注 | 254作品
+ 关注
聚焦新能源汽车前沿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