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是否会影响绞牙避震弹簧的软硬?

大家好,我是小林。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加速度的节目内容一直被粉丝们所期待,我们也从来不令大家失望。关于避震安装,我们预计将会出五到六期系列内容,基本会涵盖一些对大众误区的解惑、以及同行们非常喜欢的,类似刹车油更换一样的安装操作指南。

很可喜的是我们上一期关于副簧的视频引起了KW中国的注意,经过交流以后达成初步意向。KW中国将会提供技术支持,并由加速度参与制作教学内容。

 (我们持开放态度期待更多优秀品牌共同合作输出优质内容)

进入正题,本期我们将会和大家分享以KW、BILSTEIN、等为代表的(桶身)非全长避震的小知识点。那即是:车身高度会不会影响弹簧软硬(刚性)。

让我们进入正题:

因为非全长式避震都必须通过调节弹簧底座,给弹簧一个预先的压缩来抬高车身。所有就有人说底盘调高之后,会让避震器更硬,真的是这样吗?

这是一根避震器的弹簧,他的自由长度是30厘米

弹簧要承受一个重量,就会对应着一个压缩量。

假如说这根弹簧为了撑起车身,比如说400公斤,会压缩10厘米。这个弹簧的刚度就是40公斤/厘米。

现在我们有两个不同的车身高度,一个是调节弹簧座圈,让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正好等于弹簧的自由长度30厘米,另一个同样是调节弹簧座圈,让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比弹簧自由长度少2厘米,等于28厘米。这就对应两个不同的弹簧预载,一个是0预载,一个是2厘米预载。

车在落地后,0预载弹簧需要压缩10厘米才能撑起车身,2厘米预载的弹簧因为已经压缩了2厘米,所以他只要继续压缩8厘米就能撑起车身。这样,2厘米预载的车辆车身高度相比0预载的也会高2厘米。此时两套避震的弹簧都被压缩的只剩20厘米长了。

大家觉得这样的两套东西,在日常行驶时,会有软硬的区别吗?当然没有。

但有不少人反应我车调高了之后,预载变大了,避震开起来像铁杆子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预载会影响弹簧回弹的行程。大家都看得出来如果预载的越大,弹簧的活动空间就越小。这个缩小的活动空间主要是弹簧回弹的空间。

0预载的车他避震有10厘米的回弹空间。2厘米预载的车他避震就只有8厘米的回弹空间了。

如果我极端一点,做了10厘米的预载,这时候车轮一点回弹的空间都没有,过个坑车轮分分钟离地,这就是预载太大导致操控变差的原因,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车过坑的时候,本来有10公分的回弹行程,这个轮胎在离地10厘米内车轮都会有一个支撑力,会让车身重新落地冲击之后更柔和。但是如果我们缩短这个回弹行程,车子一旦离开地面后重新落回,那么这会产生一个额外的冲击力。

所以厂商想了两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添加副弹簧,可以在不影响主弹簧行程的情况下改变车辆的高低。详见我们上一期视频。

第二种是用变径变距弹簧,渐进式弹簧,这种弹簧在刚开始压缩的时候刚度比较小,压缩到位之后才能提供正常的刚度。他在正常行驶时提供的刚度和刚才的直卷式弹簧差不多,但是在车轮下跳的那一段区间刚度会比较小,同样是400公斤的车身,他可能需要压缩15厘米才能承受。使用这样的弹簧,预载的调节空间就会比普通弹簧大不少。

kw,说明书上都有写明避震高度的调节范围,在设计范围内调节高度,都能保留足够的回弹空间,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以下部分因为拍摄问题画面丢失,会在安装篇与大家见面。欢迎全长式避震品牌合作,本节目组将会原厂3D建模。

对于全长可调的车来说,车身高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预载。那这时候需要怎么调节呢。我的建议是大概压个3-5mm。来保留最多的悬架可用行程,同时避免极限情况下弹簧与筒身脱离的风险。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以前那种1公分起,动不动好几公分预压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那时候我还没有玩车并不知道流传的原因,但从我这些的实际使用经验来推测。我感觉是因为早期大家玩车的时候接触的都是些廉价的台产避震,他们的弹簧质量非常差,基本上第一个月使用就会缩短1cm,一下来少上1.5到2cm都是轻而易举的,所以为了避免弹簧在避震机里面晃动,也为了避免之前提的冲击力。不得已而为之,然后大部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改装者们以讹传讹,变成了一个流行误区了。 

总结:

① 对于非全长可调的避震,我们要调节车身高度就必然会改变弹簧预载。

② 为了获得更高的车身高度就一定会用到更大的预载。

③ 预载不会让弹簧变硬,也不会影响车在静态时弹簧真正的压缩量。

④ 但是预载太大会缩短避震回弹的行程,舒适性操控性双双崩溃。

  

惯例,最后的废话。

加速度的理想很小,却也很难实现。

我们没有能力靠一己之力提升整个行业商家的操作水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免费的内容分享提升国内改装爱好者的知识水平。

让你们,用脚投票,倒逼那些只想靠保健品销售套路来从事改装的店家提升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

最后,喜欢我们节目就请你点赞加关注,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就这样,希望我们下期,还能见,88。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改装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574关注 | 110作品
+ 关注
不专业的汽车改装测评栏目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