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之我见


      我(杜全涛)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叫《设计管理学》,由工业设计系副主任黄老师代课,其课程很长,老师也多次强调课程很重要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可是像这种偏于形而上学并脱离当时日常生活的课程,对于当时年轻的我,还是很难对其提起学习兴趣。就这样几十个课时过去了,而我就记着一句话:“这门课很难”。




     而今,我毕业参加工作从事汽车设计已经许多年了,参加的汽车项目大大小小也有四五十个,我才意识到工作内容与学校的当年那门《设计管理学》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无数个项目实践之后,我还是感觉“这门课很难”,但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它在我家汽车设计工作之中的重要性!

    一般汽车设计公司的业务项目,主要包括前期造型项目和后期工程项目这两大块,然而有这么一个事实,前期造型阶段多半是亏损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后期工程阶段。我经常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造成做造型设计很难赚钱这种情况呢?

     此时我想到了学校那门很难的课程《设计管理学》,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设计管理出现了问题,不能有效抓住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点,尤其是误解客户的诉求或消费者的痛点,很多项目在运行中经常出现设计失控现象,客户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导致成本攀升,甚至造成亏损。

    首先,先了解下什么是设计。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的交融。科学是指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从它的定义中不难看出,科学一定是理性、严谨和一丝不苟的,而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简单的理解,艺术是用来反映现实的,通过加入人们的灵感和想象,使其超脱于现实。




     而具体到汽车造型设计,正好包含了科学的理性、严谨,和艺术的感性、超脱,这两股力量是对立的、更是统一的。从事造型设计既需要科学的严谨,又需要艺术化的思维模式,汽车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当艺术大于科学的时候,那是一辆概念车,而当科学大于艺术的时候,那是一辆量产车。

    可见,在每次的汽车造型和模型评审中,评价造型设计的好坏是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的,只可惜评价设计时,当下的环境是没有门槛的,人人都有指点江山的权利。其实客户是绝大部分是理性的,并会明确的提出他们对产品的诉求,我们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应抱着同样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客户的诉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然后逐个分析消化理解,而如果我们此时抱着一种感性的思维,强加一些我们自己认为好的设计给客户,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另外,更多的客户对于设计的需求是感性的、模糊和不确定的,这个时候倒是体现我们专业性的时候,从最开始的效果图到后来的模型阶段,需要我们大胆试错、小心观察和把握客户的真正诉求,最后提出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如果此时我们没有科学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只做我们自己认为对的,那结果将是遭糕的。

   记得之前在广州做过的一个整车项目,是由一家设计公司承包,前期效果图、CAS阶段都挺顺利,可是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化,也就是第一轮油泥模型评审的时候,甲方(客户)只是提出了不少问题。然而到最后意见汇总的时候,设计公司领导确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种认为效果图还有待提升,主张重新优化效果图,然后在进行模型修改;另一种主张在现有的模型上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使其更加贴近效果图。

   经过各方妥协按照第一种方式就行,可是当新的效果图出来之后,模型师傻眼了,虽然还是那辆车,可是对于很多重要特征做了巨大的调整,细节也做了大修改,最终导致第二轮模型评审结果非常惨烈,甚至甲方(客户)对于设计公司的专业性产生怀疑,其核心原因就是本来甲方的意思只是进一步优化,可是我们却把精力放在效果图上,进行大修大改,本质上是设计中管理出现了巨大问题,最后导致项目戛然而止。




     总之,设计是难事情,尤其是汽车设计,本身设计就是没有统一标准,缘于每个人的审美没有统一标准,加上理解和消化客户的诉求具有相当的难度,使设计难上加难。更难的是怎么能够从一群人中和无数的输入信息中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掉一辆辆车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是设计中的管理问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2关注 | 30作品
+ 关注
资深汽车油泥模型师,专注于汽车模型设计制作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