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物理键

本周轮值



靳军


《油门到底》总编辑



现在的汽车没几块大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高级”了。在今年的CES上,从某腾的48英寸大屏到索尼汽车,这种风潮已经快改变汽车设计方式了。虽然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按键手机自然而然,但是在汽车上,物理键真的会消失吗?



第一代BMW iDrive推出时曾经轰动一时。它的理念非常超前,摒弃了多年设计传统,可以调用更多功能,简化物理按键旋钮。不过很快,这套系统受到了诟病:操作复杂,难以使用。现在,BMW iDrive已经进化到了第七代,通过双12.3英寸高清组合仪表和触控中央控制显示屏显示,全数字式设计,辅以BMW智能个人助理。用户可以在五维交互界面中自由选择iDrive旋钮、方向盘多功能按键、触屏、声音或手势控制。也就是说,人机交互成为一个庞大体系,触屏操作是选项之一。



我并没有觉得传统仪表和按键操作有什么不好,相反,那种真实的质感和触手可及的操作方式熟悉了就难以割舍。我也不觉得用手指在车上划来划去并留下大量痕迹有多“高级”,特别是在车辆行驶中,并不安全。实际上,一个糟糕的界面或者软件设计会让使用者心情变差。或许,语音操作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可是,现在的技术让人机互动的范围相当有限。不过,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让新型人机互动成为必然趋势,传统物理键的简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触摸屏风行一时自然是有道理的。它看上去很科幻,很符合现代人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习惯。自从梅赛德斯-奔驰的双大屏设计推出,一股追逐科技感和豪华性的风潮也达到了新高度。从制造商的角度看,用触摸屏替代传统物理按键对成本控制是有利的,这意味着功能的增加并不会带来车辆成本或者重量的明显提高,而且界面设计可以千变万化,就像流行的车内氛围灯光那样对年轻人产生诱惑。但是,不是每块屏幕都可以代表科技和智能。

奥迪现在用MMI触碰响应取代了MMI触控。系统启用时,界面和智能手机一样,用户可以自行排列图标。驾驶者在大触控屏上控制信息娱乐系统,中央通道控制台另设有一个触控屏,用于操作空调和快捷功能以及通过手写识别输入文字。当驾驶者通过触碰控制激活任一显示屏上的功能,都会通过声音和点击反馈得到确认。奥迪的做法一定程度改善了触摸屏缺乏回馈的问题。但是,你仍然不能不通过视觉准确找到功能图标位置,不像物理键容易辨识。


另一个问题是,每个制造商提供的屏幕用户界面和菜单逻辑都是不同的。比如雷克萨斯有自己的触控式Remote Touch信息操作系统,捷豹有InContral智能驭领尊享触控系统,保时捷Taycan则是将曲面组合仪表设置在仪表台最上方,在横向展开的仪表台黑色玻璃饰板中无缝嵌入了中央显示屏和副驾驶显示屏。雷克萨斯的触控板看上去时髦,用起来像在操作电脑,但在选择不同条目时,光标移动就有些难以控制,有些常用功能藏得较深。另外,对像特斯拉那样的一块大屏幕和路虎的上下分屏设计哪个更人性化也有不同观点。相比之下,后者的功能分区比较明确,上方屏幕负责导航、媒体、车辆设置以及自动泊车等功能信息,下方屏幕则是空调、座椅、驾驶模式的功能区。


看起来,完美的操作系统并没有出现,传统物理键仍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不管是移到了方向盘上,还是集成为中央控制旋钮。搞不清楚有多少人会像对待智能手机一样与车载屏幕纠缠不清?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高,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可是不小。



李克

《FREECAR车势》创始人

《Test World轮胎测试报告》中文版 主编

如果说汽车行业都在“争屏”那只能说物理按键的极致就是没有按键。最早的机械物理按键,触摸,语音。按键的目的就是触发驾驶者的指令,反馈到屏幕可视化的一种表现。

想象一下我们十五年前还在讨论德国人设计的车内物理按键那种“触感”和“阻尼”再到后来德系推出的各种启动后翻转屏幕的“仪式感”到现在大面积开始流行手势和语音搞定。

如今的人机协作完全可以通过语音来搞定。未来的汽车发展一定是没有太多物理或者只有一个紧急按键,最终都会被集成在系统之内。所有的互联网品牌和商业模式都在争夺人的24小时为努力。随着发展人们对于驾驶车辆这件事感兴趣程度会降低,车辆就是一个移动出行的空间。所以人们会研究在车内如何更好的社交更好的玩耍。把一切重复性机械性工作都交给车辆ECU。你认为呢?




张琦

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

制作人、主持人

说到人机交互,最近真的有话要说,2020第一周就拿到了不少试驾车,有的是去年拖欠没来得及试驾的,有的是全新车型。人机交互这点上,很多厂家为了走差异化而差异化,为了大屏而大屏,为了触控而触控。根本没考虑司机的操作逻辑。在驾驶某新势力造车时,北京下起了雪,空调打到auto模式依然不可以很好的除去前风挡的雾气,当时和司机在车里的大屏幕里找了半天前风挡除雾按钮,有显示就是按不了,后来发现,实体物理按钮设计在了,左侧大灯处。。。后玻璃除霜加热按钮放在了点火按钮旁边。。。这么反人类操作逻辑的设计,大概是第一个吧,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传统品牌带来的所谓E-touch面板,非常高科技,但是,到底按上了没,反映迟滞加音效模糊,让人不断在重复点按,有时候还操作不灵敏。现在的中控大屏基本都可以点按触控,但是操作逻辑复杂,菜单深入,找一个简单的功能需要盯着屏幕半天,这绝对是影响驾驶安全的。在一部分厂商的屏幕越来越大的时候,美国有部分州开始用法律手段限制屏幕的大小、亮度和功能,避免驾驶员在操作当中过度使用屏幕功能,还是应该聚焦在路面上。所以,在自动驾驶普及的情况下,屏幕越大越好,那时候,驾驶员可以完全当作一块娱乐面板来操作,可当我们还没完全实现眼不离路,需要注意道路安全情况的时候,还是不要为了炫酷和炫技,搞那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当下,还是安全第一,好用第一。




周展

优酷汽车频道主编


现在聊汽车感觉越来越像聊IT了,以往媒体老师们说的是操控,现在已经在提交互,果然汽车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IT玩具。

在我看来,虽说交互系统的发展的确有所谓方向和潮流,比如说如今一统天下的触摸系统,但要一定说触摸操控就是比物理按键高级先进,那就不一定了。你看真正揭开触摸交互时代的iPhone,至今还保留了物理静音按钮,还是最老式的拨动开关,你就能理解这两者的使用差异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会,会议上忘了关静音,iPhone的用户一定能在第一声铃声响起后,迅速拨动静音,而很多号称全触屏的安卓用户,可能就要手忙脚乱好一阵,至少铃声会响不止一声。

以上这个例子大概能说明汽车内交互的一类场景:紧急情况。作为一个时刻以安全作为第一需求,又和速度时间紧密联系的交互产品,关键时刻,物理按键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未来汽车已经能发展到自动驾驶,全车都用触摸屏来操控,但我相信最后一定还是会保留一个机械物理设计的按钮-刹车。

所以,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车内交互UI,应该是从每个功能的使用场景来进行设计的,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全触屏或者全按钮。在涉及到非行驶操作部分,当然可以尽量采用触摸UI,利用触摸屏丰富的设置可能和无限的功能扩展。但当涉及到行驶操控,物理按钮还是非常重要,尤其是方向盘按钮,才是王道。说到这一点我非常反感把音量调节也要采用触摸的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平调节旋钮,带来的安全感可能要比触摸高出好多倍。

最后在聊一下越来越多的语音控制,虽然很多汽车圈的老师对这个功能的使用场景还有些不屑一顾。但我的确已经在大量的滴滴司机工作中,看到他们已经是语音输入的重度用户了。这一方面说明,在驾驶场景下,语音的确是最好的交互方式,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的语音操控真的已经很靠谱了,也许用不了一两年,真正取代物理按钮和触摸屏的车内交互方式,正是语音,当然,前提是你要克服对着空气说话的尴尬。

至于其他什么手势控制,表情控制之类,也就是车企的前沿探索吧,没有真正实用的意义了。




保罗

Cars01创始人 微博达人PS3保罗

大屏是现在车内饰设计的必然趋势。但用过很多车内的大屏,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屏幕越大越大越好,更重要的是人机交互和系统设计的逻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时候一台新车,你想用的一个功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大屏系统里搜寻,一次找到了,第二次又忘了,虽然屏幕很漂亮,但使用感受却很垃圾。另外有一些车机逻辑和你早已习惯的手机系统逻辑差距太远,反应也很慢。看起来整个车内是简洁了大方了,但却把麻烦都留给了使用人。车机系统设计不是一个简单任务,却不像硬件那样被重视,反倒容易忽视。目前用过比较好的车机系统有特斯拉,宝马iDrive,奔驰MBUX。在语音和手势加入人机交互后,很多功能的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和智能,听说之后可能还会有瞳孔控制等高科技方式。总之,真正方便快捷又安全的交互形式才是消费者喜欢的。




李楠

李楠工作室 创始人  

《李楠说道》主播/制片人

关于人机交互,对于汽车来说其实操作需要精准和简约,传统的物理按键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很容易成为习惯来盲操作,相比触屏来说,触屏需要牵扯的精力就比较多线性,并不太适合汽车,而手势操作又识别性又不高,除了物理按键之外,语音操作对于未来而言最可行,操作简单,注意力不需要分散,无非就是对系统的语音识别能力要求很高,这部分完全可以本土合作,不说我们的汉语口音多种,就连国际语言英语也有着非常大不同的口音,我们现在的中文识别已经达到了日常指令识别的很高级别,接下来如何智慧运算又是新的课题,所以对于人机交互,我们还需要耐心。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18关注 | 46作品
+ 关注
中国年度车的评委们,为你讲述车轮上的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