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汽车时代准备好迎接5G了吗?

本周轮值



崔珺

“先智卓思”创始人、

“车研社”/“马王爷撩车”创始人



2019年作为移动通讯最为热闹的词就是“5G”,一个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宣布对中国华为在5G领域实施“禁入”,而2019年11月1日,中国5G商用套餐正式发布。

我们的移动网络从2G时代迅速的扩展到5G时代,并且在5G技术上已经领先于全球,还有一个你可能不相信,6G已经同步于5G在研发阶段了。我们的移动网络到底能有多快?这可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移动设备只不过是5G的最基本的应用场景,而5G带来的大数据海量传输以及低延迟才是这项技术的重点,而这些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汽车生活。


众所周知,5G的传输速度是4G的100倍,延迟将达到1毫秒左右,我们能够想见的场景就是无人驾驶。汽车以高速在道路上行驶,无人驾驶的摄像头以及雷达要处理海量的视频以及数据信息,一点点的延迟都有可能造成数据处理的不正确,从而导致事故的诞生。5G技术因为拥有了海量数据传输能力以及低延迟的特性,无人驾驶汽车的芯片以及云端的处理能力将得到飞速的扩展,紧急信息处理能力也将提升,这些都为无人驾驶技术提供了高标准的网络需求。同时,我们的车载导航地图也将实现真正意义的0延迟,智能地图对于道路信息的数据反馈将会更加及时和准确,包括VR实景地图都将实现高清以及低延迟的使用标准。当然了,对于车辆的安全系统也将得到升级,车辆电脑芯片的处理能力大幅提高,这也将进一步降低电脑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主动安全系统将会更快、更准确的监测信号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5G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似乎不跟5G关联就会落伍,人们对于5G生活也充满了幻想和期待,也许网速的快慢对我们的日常应用影响不大,可信号传输的速度在有些领域就有着重大意义,例如几乎零迟滞的特性在远程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就是极为重要的。

而中国在移动互联方面的超高速发展也受益于国人对新鲜事物强大的适应能力,但凡能带来便利的都能快速接受。有如此理想的应用场景,自然催生了大量互联科技的研发和使用,可以说国内汽车的智能互联应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


而5G技术对于汽车智能科技方面的发展自然也会带来质的飞跃,几乎零延迟和超高速传输的优势为终极的无人驾驶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性,可我相信5G不会是终点,也不是无人驾驶的最终解决方案的唯一要素。

目前5G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建设也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各种应用的匹配也要基于成熟的网络才能有效进行。

而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这片红海也将争夺激烈,就目前的网络覆盖率和资费标准,还没有达到合理的比例,大家暂时不用着急出手购买5G手机和更换资费套餐,晚1秒知道比赛结果不会影响你的心情,早1秒知道新车价格也不会让你出手。




李克

《FREECAR车势》创始人

《Test World轮胎测试报告》中文版 主编


目前自动驾驶卡在L2.5主要的问题在于5G基础网络所涉及软硬件的升级上面。要知道即使目前5G商业测试到民用大幅度普及也需要3-5年时间。与此同时需要汽车零配件软硬件和周围智能化提升。虽然部分国内手机品牌推出了5G手机,但价格贵,可以应用场景少。当前依然是4G天下。所以苹果今年的新款也没有搭载5G,按照计划会放在2020年第三个季度开启。虽说科技技术可以让低迷的经济出现一道彩虹,但是也需要产业结合起来。所以这几年低迷的经济也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起到影响。




靳军

《油门到底》总编辑


“5G是个烫手山芋”。这是不少人的想法,恐怕也是事实。但是,5G时代不会因为“烫手”就不发展了,至少,中国在5G技术上的某些优势是可见的。目前,我们在5G领域有三分之一的专利,其它专利主要来自欧洲和日韩公司。在技术转化方面,像中国的华为等公司的能力很强,以致让某些国家颇为担心中国在5G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汽车应用中,5G技术之于V2X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智能交通时代,5G网络对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车辆安全性,以及信息互联的便利性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不过,5G之所以“烫手”,在于它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包括数据网络安全、公共基础设施漏洞、资费、运营商竞争、基站建设等等。并且,5G仅仅是实现交通智能化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升汽车的使用体验,增强行车安全性,但仍需要相关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和一些软硬件的配套支持。仅建设5G基站这一项,所需巨额资金的一部分恐怕还得向社会募集。比如依靠国有银行,发行企业债券、增资扩股等,风险是存在的。在技术上,5G前途似锦,应用场景美如画。实际上,它的落实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定周期。从普通消费者角度看,在4G移动网络尚不能保证完美体验的时候,目前对5G只能是仰望,还是平常心看待为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18关注 | 46作品
+ 关注
中国年度车的评委们,为你讲述车轮上的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