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宅男改变世界的故事丨痛车文化的由来

当大家读到这段文字时,也许你只用一秒钟就读完了。但其实你们不知道——我为了写句话用了三个多小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宅文化和痛车文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一领域,但它们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讲哪个都不行。其次,痛车文化影响的范围太广、又各具特色,光是挑选车型就能逼死一个选择恐惧症。

当然,最重要的是…混迹了这么多年ACG圈、被人常常冠以“宅男”头衔的我,竟然在面对最喜欢的领域时无从下手。这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最终我还是决定,咱们从最简单、最易懂的地方开始聊起——御宅族。


御宅族

这是讲痛车文化之前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毕竟御宅族才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广义上讲,御宅族就是那些热衷于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电子游戏(Game)的人。最初国内将这个圈子统称为“ACG”。后来随着圈子的扩大,小说(Novel)也逐渐被划入内部,于是就有了今天的“ACGN”文化。我们常常听到的二次元、宅男,均都是出自于此。

要注意的是,国内有些人对宅男一词的用法不正确。有时候我妈也会叫我宅男,但她的意思是“宅在家里的男人”,换成“懒男”也没什么不妥。宅男真正的含义,自然就是指那些热衷ACGN文化的人。

▲标准的御宅族形象,WDNMD太像我了...

众所周知,日本的ACGN产业非常发达(日本人自己并不这么叫),于是就诞生了众多疯狂喜爱ACGN文化的御宅族们。

出于对某部动漫、游戏,或其中某一角色的喜爱,他们会将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图案和角色形象绘制在自己平时使用的物品上,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比如手机、钱包、衣服、电子产品等等。

仔细想想,你身边有没有用动漫图片当做手机壁纸、或者戴着动漫手机壳的人呢?如果有,那不用多想,这就是御宅族本宅了。

▲我用了7年的手机壁纸,看出是什么动漫了吗?

随着圈子的扩大,御宅族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其中开始充斥着“既是御宅族,又是车迷”的人。于是他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我可以把喜欢的图案贴在手机上,那为什么不能贴在车上呢?

于是,痛车文化诞生了。


痛车由来

很多人不理解:这说白了不就是个动漫贴纸吗?和“痛”这个字有什么关系?说实话,这也是我一直不理解的地方…为此我特意查找了许多资料,但现实很残酷——目前已经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它的起源了,

只剩下几个广泛流传的故事,真实性无法考证,大家就当听个故事就好。


1.这些汽车的动漫贴纸和动漫喷漆就像人的纹身一样,由于制作纹身时十分疼痛,所以这种行为被称为“痛车”。

2.日语中有一个词语叫「视线が痛い」,用于其他人做出尴尬的事情造成了尴尬的氛围,这种糗事特别容易造成“眼睛疼”(大概相当于国内的“辣眼睛”),所以也就被称为“痛车”了。

3.因为英语的读音问题,最早就被称为paint car(喷漆过的车)时间长久以往,就被叫成了pain car。痛车的名称也就这样来了。

这些广为流传的段子看起来倒不像是编的,却总让人觉得禁不起推敲。甚至有传言说,整个「痛文化」最早就是起源于汽车。


有人认为汽车上可以用来发挥的空间很大,一些绘画功底不错的爱好者就开始在自己的车上手绘一些图案。由于技术要求高,所以初期并不是很普及。

但随着网络制图和数码打印技术的发展,就算自己不会绘画,想要找到一些图案并打印制作出贴纸也非常容易,于是痛文化也就开始普及起来。

总而言之,这些传言我们都无法证实真伪。反正最终的结论就是:等到大家追溯“痛车”这个名字的起源时,痛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了。


痛车与日本文化的交汇贯通

▲游戏里面的痛车

很多人说痛车在日本如此流行,只是因为日本的御宅族比较多而已。我承认,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日本天生就是一个带有“矛盾性格”的民族,而痛车恰好体现了日本性格上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我们印象中的日本人彬彬有礼、做事谦逊,时不时就把“すみません”(抱歉)挂在嘴边。另一方面,日本却又诞生了许多极具个性的行业,有些不用我说你们也懂。

▲日本的礼仪很讲究,但有些行业又个性十足

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很多日本的商务车、豪车、超级跑车也开始融入「痛文化」。

据日本网友说,有些豪车车主认为把车辆改成痛车之后会产生一种劣质感,车主通过这种方式主动让自己的豪车掉价,这样就拉近了豪车和一般民众的距离,让人感觉十分亲切。

▲兰博基尼盖拉多的痛车,少了几分超跑飞扬跋扈的感觉

想来也是,如果像飞度这样本身就比较“可爱”的车,改成痛车后虽然会更可爱,本质却没有变化。但如果把一辆 丰田埃尔法改成痛车,那车辆自带的强大气场就会被磨平,而且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会让每个人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由此可见,在日本喜欢ACGN文化的人,无论是豪车车主,还是K-Car车主,它们的初衷就是拥有共同爱好的群体。由此联想到国内消费者的购车理念,想必这也是痛车无法在国内流行的原因之一吧。

▲丰田埃尔法的痛车,商务范儿全无

痛车的实际作用

痛车之所以能在日本占有一席之地,很大一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卖萌”。毕竟痛文化发展之初,就是御宅族们聚在一起讨论动漫、动画、游戏的一种交流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日本的“老司机”开始找到了痛车的一些实际作用。

众所周知,日本属于岛国,四面环海,海鲜市场相当繁华。在原来,日本运送海鲜的货车里盐分非常大,车辆腐蚀情况很严重,于是日本老司机开始在货车上涂饰喷漆,这样可以防止货车过快腐蚀。喷着喷着就发现:诶?我为什么不直接喷个漂亮的图案出来呢?

▲日本小型的痛“货车”

另一方面,货车款式比较单一,如果单纯用货车的造型进行辨认的话,在海鲜市场门口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车。后来老司机们开动脑筋,决定在硕大的货车表面上做功夫,相比于千篇一律的大广告牌,贴上大图片和动漫LOGO反而更容易让人记住。

对了,日本还有一种说法是:“痛车”文化起初是在日本的海鲜货车中流行开来的…还是那句话,起源已经不可寻了,大家就当听个乐呵儿得了。


痛车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在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讲了《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终》和两厢版思域联动的相关情报。实际上,自从痛车文化发展之后,很多动漫、游戏厂商开始主动和汽车主机厂寻求合作,以达成双赢的目标。


日本御宅族的疯狂程度我可是亲眼见识过,因为绫波丽、明日香代言了某一款车之后,御宅族们就立刻去买,这事儿绝对有可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反正这个东西我早晚也需要,为什么我不买绫波丽推荐给我的呢?

御宅族出手阔绰的心态,加上动漫、游戏、汽车主机厂的精准营销策略,导致整个痛车文化都在推着相关行业大步前行。当然了,两厢版思域貌似并没有和《EVA》推出特殊涂装版车型的计划…

▲用户DIY的思域和EVA联名款车型

在日本,能痛的可不止汽车

开头说过,御宅族的「痛文化」其实是起源于小物品,比如手机、钱包、笔记本等。但随着痛车文化的逐渐升温,在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也开始“痛”了。

痛摩托车、痛自行车、痛滑板、痛地铁、痛飞机,如果不是怕在水里掉漆,我相信日本绝对有人干得出“痛潜水艇”这种事儿。

▲全日空航空公司的“痛飞机”

把这件事儿往深了说,其实日本政府明显没有过分阻止「痛文化」的发展,甚至在一些旅游胜地专门用二次元文化来展现日本的风土人情。比如我去大阪旅游时,发现大部分井盖都设计的都异常可爱,列车上的广告也充斥着“萌”系风格。痛车除了在日本需要交点税之外,并没有明确禁止的规定,这种开放的态度也孕育了二次元生态和谐发展。对于至少曾经是个宅男的我来说,确实挺羡慕。

▲日本的井盖都会融入一些当地特色,看起来很萌

官方推出的痛车

实际上,痛车注定会带有DIY色彩,毕竟每个人喜欢的动漫和角色都不同,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会在“痛车文化”上实现交流,就像我朋友带我去过的“纹身展”一样。

然而随着痛车文化的普及,一些主机厂即使不需要合作,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从2009年开始,在日本国内最受欢迎的车赛SUPER GT系列(GT300级)中,各车队就陆续开始使用痛车参赛。下面这些车,就是当年参加过比赛的车型。

宝马 Z4 GT3

法拉利 430 GTC

奔驰 SLS AMG GT3

除了比赛场上的痛车,一些日本的主机厂甚至推出“官方版”的痛车。比如丰田就以《机动战士高达》中的夏亚为主题,推出了一款夏亚专用的丰田AURIS(未引入国内,相当于两厢版卡罗拉),并且车内的导航系统收录了500多条夏亚的语音导航(类似于高德的语音包)。

▲相比高达的粉丝一定爱死这款车了吧

除了丰田这种大厂之外,光冈汽车也在2014年11月份推出过一辆EVA限定版的光冈大蛇。而且据了解,该车全世界仅有一辆。

▲不得不说,大蛇这辆车涂装完之后好看多了

可以说,官方推出的痛车只是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猎奇”心态,顺便看一看主机厂在研究御宅族的心态时能不能拿捏准确。如果想要彻底释放对ACGN文化的热爱,这种乐此不疲的事情怎么能交给别人呢?


写在最后

其实我本来还想讲一讲国内的痛车文化和环境,但考虑到这毕竟是在法律的边缘来回试探,本篇文章也就点到为止。其实不只是代表着二次元的ACGN文化,任何人喜欢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寄托在别的物品身上,我去楼下吃碗拉面还愿意加个卤蛋呢。只要一切不违法违规,说破大天终归就是时间和金钱的问题。

如今二次元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终于接上了正轨,曾经代表着“番剧专用”的bilibili甚至快成为中国第一大视频网站了。那些既是御宅族又是车迷的朋友,你们的春天不会太远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改装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00关注 | 334作品
+ 关注
车生活影像分享互动媒体平台。
Ta的内容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