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要想办好一所民办高校,到底有多难?

1978年12月18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方向。自那时开始,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逐渐焕发出了活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得不说,自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

时光荏苒。时间来到2020年,我国经历过30多年的励精图治,改革开放。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高素质人才占比大幅度提高。只是,数据显示,我国本科毕业生占全部劳动人口比例为10%左右。而分摊到总人口,这一比例仍会有所下降。

而世界范围内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占比高达51%。相比之下,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则依旧有很大提升空间,且绝非朝夕可至。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缺乏世界竞争力也是事实。截止2019年6月,中国普通高校数量达2956所,但在世界大学TOP50中,中国大陆仅有4所高校上榜。

资料显示,中国虽然近年来教育投入占比GDP比例持续提升,但仍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19年统计,全球教育开支占GDP比重均值为4.487%。在可查的190个国家、地区中,中国以4.04%的成绩位居第110位。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想的防线是一个国家最廉价和最有效的国防。”一个国家的强大,是由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决定的。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极度复杂,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理念不断对冲,世界局部冲突频繁,中美贸易冲突升级。严峻国际形势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需要。民办教育有天然的灵活机制、创新基因和竞争优势,应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30多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为国家和市场培育了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但是,在中国想要办好一所民办高等学府,到底有多难呢?起步晚,扶持少,学历认可度不高,这些从民办高校创办之日起,质疑声就常伴左右。

有了国家的大力扶持,民办教育的创办有了思想、物质的双重肯定。不过,对公众而言,认可民办教育的存在需要时间。对于师资力量,也是如此。

民办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公办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讲师宁愿在公办高校拿着低工资,也不愿意到工资待遇更好,福利条件更高的民办高校任教。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1999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一所民办大学,在国家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北京吉利大学。

北京吉利大学建校20多年,一直坚持以公益为宗旨办学。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一步步加大投入,持续提高教育规模和办学层次。现在已经形成了本科、研究生且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打造成了中国民办教育标杆。现如今,当初的北京吉利大学已更名吉利学院,迁址成都,是一所拥有33个本科专业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高校。


2019年5月,北京大学和吉利学院签订协议,战略支持吉利学院创新发展。2020年7月23日,吉利学院成都校区正式落成揭幕。

吉利学院迁址成都,是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战略的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落户成都,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缩小教育差距,对提高四川本科录取率有一定意义。

教育部、北京市政府、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共同推进这一系列合作。这是深入探索公办民办高校融通发展创新机制的一次尝试,是助力民办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一次尝试。

作为双一流建设优秀代表,北京大学支持吉利学院这一非营利民办高校创新发展,彰显了世界顶级高校的高站位、大格局以及与众不同的责任担当,对有效解决民办高校办学痛点,打造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融通发展、创新发展典范,具有独特示范意义。同时,吉利学院有了“北大师资库”,必定能够再次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实际上,吉利办学的初衷,是为了向社会持续输出人才。同时,刚刚也提到过,吉利办学的宗旨就是将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在教育领域,吉利只有投入,并无经济回报。

自1997起,23年间,吉利共创办了9所高校,逐渐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

笔者发现,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吉利的汽车奋斗创业史和投身教育创业史,是同步的。时至今日,吉利深入探索产学研融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的模式,对中国民办教育进行了一次一定程度的有益探索。

在价值追求过程中,企业的生存发展不能仅仅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第一考量,而应该更加注重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方效应共赢,对现实价值,长远价值和永恒价值需要平衡取舍。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中国民办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看来,吉利把引领中国民办教育升级发展作为民营企业回报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崇高使命,彰显了从大企业到伟大企业的思考。


吉利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之后,就一直在反哺吉利办学,持续扩大对吉利教育的支持,而吉利办学成果中的一部分汽车类人才,也为中国汽车领域提供了许多新鲜血液。目前,吉利各大院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为社会累计培养人才15万。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民办高校在定位上也与公立高校有所不同。从一开始,民办高校就更注重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性人才。吉利也是如此。

近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加速。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1998年开始,我国新增设本科院校高达200余所,而传统的本科教育使得我国知识型人才过剩,使得人才供给结构失调。

大量的知识型人才涌入市场,而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反而逐渐呈现短缺的情况。

吉利旗下几所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恰好契合了这一点。同时,吉利对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也初见成效。二者的结合则体现了民办高校在教育领域的开放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产学研创新发展需要培养适合市场竞争的各种人才。

对于国家而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高层次技师技工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创新能力竞争是包括技师技工在内的全面、立体、综合能力的竞争,许多创新成果的产生以及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自于一线的实践与启发。

以吉利学院、三亚学院为首,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湘潭理工学院等9所院校,正是吉利控股集团基于核心宗旨,以及社会发展需要陆续创办起来的。

写在最后:

1997年,李书福在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就曾说过“我们要办教育”。以实干著称的李书福用事实证明了,其所言非虚。

2020年,吉利学院将在四川省成都市迎来自己的2020届学子。他们将全程享受吉利学院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后的全新师资团队,和全新的33个本科专业。


同时,吉利学院对抗疫新冠一线医护子女也有额外的优惠政策,免学费、住宿费和额外生活补贴,累计四年。另外,对于川籍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的考生报考学校并被录取注册学籍后,免收学费、住宿费,给予生活补贴每人每月500元,累计四年;对于2018年、2019年川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但仍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的考生,报考学校并被录取注册学籍后,学校在每人每年颁发奖学金7000元的基础上再奖励3000元(不包括艺术类专业)。

种种迹象也再次印证了,吉利办学的非营利性,和对人才的渴望,以及想对社会输出人才的决心。这样的吉利学院,值得我们不再用另类的眼光看待。


吉利学院的变迁,也让我们再次看到,想要在中国办好一所民办高校,到底有多难,什么时候,民办教育能与公立学校在政策、师资、社会认可度上展开竞争,民办教育才是真正开始走向成功了。

未来,可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798关注 | 63作品
+ 关注
从90后汽车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洞察当今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化,做一个不同的汽车媒体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