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广东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面临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门、横门、洪奇沥等三条经市境出海。古代称“香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山是一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地方,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同时,中山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广东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
珊珊三丫头从广州到中山石岐后,准备先解决午餐问题,来到老城区的一间老店品尝云吞,却因食客太多需要等候。无聊间与坐在旁边的一位老伯闲聊起来,当得知我是来中山游玩时,老伯便给我介绍了许多中山历史文化和景点,其中提到:在我们吃云吞的小店旁边,就是中山公园,在里面走上烟墩山,可以看到中山的老地标 “烟墩塔”,这是一座对于中山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塔,非常值得看看。
到一座城市旅行,想感受这座城市文化,其中有一项就是要看看这座城市里的“地标建筑”。当人们一看到“地标建筑”的简单形态和画面,就能让人马上联想到这建筑所在的城市,例如广州现在的地标“小蛮腰”广州塔,还有古老的地标镇海楼……就是这样!于是,吃完午餐后,珊珊三丫头决定到中山公园内的烟墩山参观“烟墩塔”。在中国,许多城市都有一个中山公园,但中山公园位于一座山,并且在山上有一座城市老地标,实在是非常罕见。
当珊珊三丫头看到一座写着“中山公园”四个字牌坊,便沿牌坊往内走,这中山公园真的很特别:牌坊门后不是直接进入到公园,而是经过一排居民楼,然后再沿着山脚下修好的车道往上走,才是公园,才是一片碧绿的烟墩山。
进入公园后,一直跟着路牌走就可以了,从烟墩山脚到山顶,距离并不算远,周围绿树成荫,即使现在烈日当空,也不会感到炎热。沿楼梯而上,茂盛的植被供给了令人舒适的氧气,再加上一阵又一阵山风吹来,十分舒服。心想,这真是个好地方,古人真的会选址建塔!
走到中山公园的最高处,就看到烟墩山塔。出现在珊珊三丫头眼前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塔,旁边立了一个牌子“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墩山塔。此时的烟墩山塔被围了起来,不能进入内部参观。 站在塔的下面往上望,感觉十分挺拔,高处还能看到金灿灿的塔针直插云霄。
烟墩山又名阜峰,烟墩山塔建在中山市城区烟墩山山顶,因外形像一支在蓝天写诗文的巨笔,所以民间又把烟墩山塔 称为“文笔”或“阜峰文笔”,中山人更习惯这样的称呼,体现中山人的清雅。
烟墩山在古代原是南海的海防前哨之一,上面有烽火台,每当发现海盗来侵袭,就会焚烟示警。南宋绍兴22年(1152年)香山立县后,由于地理位置边隅,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在全国被划归“下县”。当时有人想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可能由于当时的局限,于是有人从“风水”的角度找到了原因。据说,这里的地势原属“网缯(即渔网)地”,岐江东西两岸的烟墩山和马山,就是张开“神缯”就向烟墩山倾斜,结果“财气”就白白地给漏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九月,香山知县蔡继善接受了乡绅们的提议,决定在烟墩山上兴修风水塔,使山的总高度与长洲的马山相齐,这就是烟墩山塔的来历。
珊珊三丫头环着烟墩山塔细看,这是一座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结构塔,塔置平座,凌角牙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塔顶用铸铁制成。整个烟墩山塔高24.5米,原为空心塔,1952年重修时,把上三层改为实心。宝瓶状刹为铁铸。在1983年再次重修时,上面装了霓虹灯,到了晚上时熠熠生辉。
在烟墩山塔旁,珊珊三丫头见到有一尊土炮,从前,每当正午12时,便由政府派专人燃点,作为“报时”的作用,这一做法在50年代废除,现在这枚土炮依然摆着,供游人参观!
此时,我站在烟墩山顶,看着烟墩山塔。这个在城市闹市中心的山林中,有这样一座塔,一直守望着中山的变迁。古代时候,这里是“香山八景”之一,在1985年、1998年新评的“中山十景”中,烟墩山塔又无可争议地入选。可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烟墩山塔在中山人心中都有重要位置。
那么,你有来过中山旅行吗?你有来过中山这座建在山中的中山公园吗?你有看过当地人称为“文笔”的烟墩山塔?你还在哪里见过有特色的塔?如果有机会,你会来中山看一看烟墩山塔吗?欢迎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及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