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在南方说“趁墟”,是指到“墟市”里购物或出售农副产品,其实与北方说的“赶集”是同一个意思。而这些乡村的集市统称为“墟市”。乡村“墟市”不是每天都开,摊位是临时的、商贩不是固定的、商品会因时而变,每到“墟期”,来到墟市交易的除当地商户外,还有周边乡村的村民和商贩,墟市中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副食品、手工业品、日用工业品售卖,周边的群众都会聚集在这里,整个“墟市”变得人气火爆。可以说,逛“墟市”曾经广州乡村最传统的逛街方式。
留在珊珊三丫头脑海中的“墟市”,是一些美好的回忆:在那个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计算着用和买,等于墟日,跟着爸妈来到“墟市”,小朋友就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偶然还会添置一些新衣服、新鞋子……在墟市“趁墟”的日子,就是快乐的日子。
我们无法确认广州乡村的墟市何年何月开始的,据不完全统计,明永乐年间广州地区约有墟市30多个,至嘉靖年间发展到90多个,万历年间达170多个,清代墟市数量更是急剧增加……这些存在在广州古墟市,大多在珠江与流溪河沿岸,作为货物集散的中心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构成了现代城镇空间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
时代发展,人们购物方式和城镇交通枢纽在不断的变迁中,人们购物方式除了有许多大商场、超市、市场外,还有不少电商平台;城镇交通枢纽从河畔码头到铁路站点,再到公路枢纽……正因为这样,古墟市经历着起起落落。那么,这些从前的古墟市,今天是怎样的状况呢?今天,珊珊三丫头带大家来到广州郊外的流溪河畔,探访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的“古墟市”:蚌湖墟。
这个周末的清晨,珊珊三丫头从广州市区出发,走广州机场高速,出蚌湖路后沿方华公路朝广州方向折回两公里,见到蚌湖路口再往内进几百米,就进入白云区的镇湖村,进入镇湖村后,很快就找到蚌湖墟。
蚌湖墟位于广州白云区镇湖村,也是流溪河流经过的一个乡村。白云区从前大小的墟市有10多个,都是依傍着流溪河而生。流溪河经过的乡村,农业生产要靠渡船下田,农产品也要通过水路运到墟市上交易,墟市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史料记载,从前流溪河可以通行四五十吨的大船,河面船只最多时超过500艘,充分说明当时流溪河的通航条件很好。蚌湖墟,就是流溪河上规模最大的墟市之一,曾经民丰物阜,市井繁荣,曾经风光无限,非常热闹。
珊珊三丫头进入镇湖村后,曾向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问路,他们都会很自然反应:墟市现在没有人和铺了!根据村民的指引,我很快就来到了蚌湖墟的中心地带。沿路走进蚌湖墟这个古墟市的过程,我的第一反应是:人呢?在蚌湖墟绕行了一圈,道路上空无一人,即使很偶然有人经过,也就是穿梭而过。道路两边都是一些老店铺,有些铺面上还能看到残存的繁体字招牌。而所有的店铺,都是大门紧闭着。古墟市中最热闹的戏院,已破旧不堪,成为危楼……我站在曾经熙来攘往的蚌湖墟,如今喧闹不再,分外寂静。
在蚌湖墟逗留的时间,珊珊三丫头与村里的老人聊过这里从前的样子,根据老人的记忆,从前的蚌湖墟,就像是一条商业街,墟市上商铺有卖布、卖粮、卖肉,还有卖各种农产品、日用品……可以说生活所需的应有尽有。后来,蚌湖墟新建起了茶楼、戏院、银行、牙科诊所、戏院,这里还出现了蚌湖地区第一家银行……总之,提到蚌湖墟的从前,老人们是充满了情怀的。
根据村中老人的指引,珊珊三丫头专门来到了蚌湖墟上最后关门的一家店铺:蚌湖果杂商店。这间最后关门店铺,就在路口的拐角处,此时也是大门紧闭,紧锁的大门锁上布满了灰尘。从1980年代开始,蚌湖墟受新商业中心的冲击,逐渐变得冷落与萧条,直到最后一间老铺结业关门。如今集市迁走,只留下一片斑驳的砖瓦房与时光作伴。
在蚌湖墟的中央,也就是玉虚宫旁边,立起了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广州传统村落,蚌湖圩,确定时间2014年11月,确定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这个牌子的存在,仿佛要告诉人们,这里曾经的历史,曾经的风光无限。蚌湖墟是曾经是集合了江、村、墟、田的历史与生态环境资源,是白云区独有的。
站在这块立起来的牌子,我们能感受到有关部门对蚌湖墟的保护,这种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还彰显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也因为这种保护。此刻此刻,看到“静止”了的蚌湖墟,看到了大约30年前模样,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蚌湖墟。
那么,你有到逛墟市的经历吗?你对从前的古墟市有回忆吗?你有来过广州白云区郊外“蚌湖墟”吗?看到这个只留下一片斑驳的砖瓦房的古墟市,有勾起你的回忆吗?你是否有兴趣去逛一逛“静止”30年前模样的蚌湖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