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于10月5日结束了,一直想动笔,为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的车展写点什么。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的顶级国际汽车展览会,在疫情席卷全球,全行业备受冲击的背景下,今年的北京车展累计观众53万人次,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45家机构共12786名记者报道了此次展会的盛况。
先看看官方给出的数据,自从1990年首届举办至今,北京车展走过了30年。笔者是2004年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至今也有16年了。这30年,见证了中国汽车从小到大的过程,经历着中国逐步走向汽车强国的征程。
这次车展给人的第一印象首先是净。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本届北京车展入场实行了严格的实名制,媒体日,就真的只是媒体来采访报到,而观众每日参观分上、下午两个场次,组委会对每日参观总人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让这次的北京车展显得很安静,也很干净。
第二印象是大。本届北京车展面积达到20万平米,虽然赶不上往年,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下,仍然值得去尊敬。新能源车型占比近40%,这也是首次新能源和传统汽车最接近的一次。媒体日两天共举行了72场新闻发布会,共展示车辆785台、全球首发车82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概念车36台、新能源车160台(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147台)。
总之,北京车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对于北京,有什么印象?北京以外的孩子,小时候都会学过一个课文,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对笔者而已,北京是一幅只属于北京自己的的画卷。
吱吱呀呀的大门上,古老的朱漆脱落了。
灰色的砖墙中间,天空是一道湛蓝色的线。那道线中,看不见鸽子,却听见鸽哨响起。
北京是"单车踏着落叶","银锭桥望着西山"。
笔者小时候有一个亲戚就住在烟袋斜街上,那条街上有剃头的、裁缝铺、磨刀的、卖小吃的……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讲究。笔者小时特喜欢猫在门口看一个修自行车的老大爷,喜欢听他讲老北京的掌故,什么朝阳门走粮,崇文门走酒,安定门走兵。地安门外的黄城根,供有一尊砖砌的"火判儿"。每逢中秋,老北京的夫人家会为它添煤点火,火焰随即从"火判儿"耳口鼻眼冒出。
聊着聊着,老人家突然大声叫唤一声:"走哪儿去呀?打一次气,五毛钱您嘞!"
30年后,笔者胖了,胖得像一个普通的北京大叔。当年认识的胡同小伙伴,都住到了四环外,北京城北——像大多数北京人一样,在这座城市的新陈代谢中,慢慢远离北京的中心,远离过去的生活。
那些年,二环内的才能被称为北京城。朋友说这年头,二环里还有几个北京孩子?"如今北京什么都没有,除了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朋友很无奈的感叹,"连街边卖活鱼虫的小贩,都消失了"。
如今每座城市都变得越来越没有区别。有人说,北京是最像纽约的城市。在纽约人看来,纽约的乱代表着纽约的包容,不同血统、信仰、地方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几年前,消失了许多年的北冰洋汽水重新出现。当年1毛5,如今3块一瓶,成了比瓶装可乐贵的"奢侈品"。南锣鼓巷北口,也有人卖大碗茶,也是3块一碗。摊子的音响里,放着陈升的《北京一夜》,有时也会放何勇的《钟鼓楼》——喝的大多是游客。
北京,已经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北京,也不是中国人的北京,它是世界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