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平台让造车成了“搭积木”,但为什么骂“套娃脸”的少了?

在汽车发展的百年长河里,每一个品牌都有不可替代的产品,他们或多或少决定了车企的发展脉络和造车风格,但只要谈到汽车的历史,福特T型车就永远也绕不开。


1908年,从流水线上走下的福特T型车正式上市.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流水线生产的汽车。

这种从肉类生产线上获得灵感的制造方式,不仅让汽车的产能大幅增加、成本大幅降低,作为富人标志的汽车,也因此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正是因为福特的创举,车企才意识到成本和时间对汽车生产的重要意义。在汽车生产技术取得飞速进步之后,平台化开发应运而生。

在1980年之后,面对汽车多元化的需求,车企逐渐摸索出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汽车生产也正式进入了平台化的发展期。

相比流水线这种单一的生产方式,平台化生产不仅可以调整多项参数生产出不同车型,零部件和技术的共享也大大缩短了汽车的开发周期。


然而,随着车型的不断增多,平台化也出现很多的问题:原本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的平台,因为车型的增多变得过于分散,节省成本的能力大幅降低,花费的精力也不少.

继而又出现了更加简单高效的生产模式——模块化。而目前出现的“模块化平台”,比“平台化”更进了一步。

从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到丰田的精益生产,最后发展到今天的模块化概念,汽车的生产模式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变革。



简单来说,多款车型共用一个框架,即是平台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各个功能形成总成,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这便是模块化平台了。

话说回来,尽管平台、模块这些词看起来高大上,但核心目的还是省钱和省时间(还是省钱)。


据了解,在MQB平台的加持下,大众不仅保证了旗下多款车型的高效生产,也大大缩短了开发的周期。

一款新车型的开发,不再需要反复、长期的验证,只需要调整部分参数就能快速投产。同时不仅节省了20%的成本,还能减少30%的生产时间。至于“套娃”的弊病,大家现在已经习惯了。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的主流车企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平台,像大众的MQB、MLB;

丰田的TNGA架构(这个更高级)还有雷诺-日产的CMF平台,奔驰的MFA等等。


而国产品牌也不再屈居人后,长城有“柠檬”和“坦克”两大整车模块化平台;广汽有GPMA架构;还有吉利的SEA浩瀚架构等等。

可以说,平台化开发已经成为各大整车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说:

无论是平台化还是模块化,在今天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如何快速推出受到市场欢迎的产品,同时保证汽车的质量,对于车企都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只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模块化生产的方式增加了零部件的共用概率,尽管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但也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

这些年高田气囊、均胜安全​带引发的召回事件不在少数,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还能保质保量,这是接下来更大的课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78关注 | 308作品
+ 关注
听车闻 聊车事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