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标准,方能值得 | 试2.0L丰田亚洲龙

还记得 亚洲龙上市那晚,我刚参加完捷达的品牌发布会。看着朋友圈里老师们争先公布亚洲龙的价格,几乎所有人都在为凯美瑞惋惜着,都认为这个皇冠继任者还会让同门凯美瑞无法生存。当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凯美瑞没受影响,而亚洲龙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路子,两位就这样和谐相处了起来。之前一度对亚洲龙很感兴趣,因为我想知道这个中国市场皇冠的继任者,究竟够不够资格。在他上市一年多后,终于有了机会接触他。

先交代下这台车的年款和配置-2019款2.0进取版

全系最低配,显著特点:没有皮座椅和皮方向盘。

对亚洲龙感兴趣的原因除了如上所说,还有他的设计。都是大嘴,在凯美瑞上和那灯组设计放一起不知是啥章法,亚洲龙大嘴则得眉清目秀炯炯有神。(海外鱼骨灯组+网状中网,又是另一种恶狠的味道了。)更长车身还带来了更修长的视觉效果,很有行政轿车庄重的感觉。

先来说说拿到车以后的第一感觉。

很空。坐进车内感觉周遭特别敞亮,也可能纯粹是车窗没贴膜特别透亮。随手使用触摸车上的东西,一股廉价感便扑面而来。(只看还是很舒服的)



方向盘没有真皮覆盖,硬到甚至有些硌手;


细长条的镀铬按键,按键回馈像是曾经的BB机;


轻轻拨一拨转向杆,噢,清脆到像是塑料掰断的声音;

(丰田展厅的其他亚洲龙并没有这个感觉,起初以为是最低配专属,后来试驾燃油版2.5亚洲龙时,转向拨杆那熟悉廉价的感觉又回来了。)


车窗按键啊啥的,使用感受都是大块粗犷不精致的感觉;


最低配才有的布座椅,触感也不好,略微硌手。

手的触觉告诉我这台车不太行,屁股却告诉我这台车还不错。前排座椅整体感受很Q弹,偏软。坐垫长度足够,侧翼的支撑马马虎虎一般。大腿根部、腰部的支撑初次乘坐时感觉长时间驾驶后会下降,实际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

后排乘坐感受整体本可以得一个很高的评价,无论是坐垫的厚实程度和扬起角度,还是凹陷感,或者腰部以及肩部的支撑都不错,偏偏后排头枕的位置有点顶,舒适瘫坐以后会出现头枕把颈椎往前顶的囧象,让人很难受。

乘坐非布座椅版本的亚洲龙时又没有这个问题,随后我仔细对比了下皮质座椅和非皮质座椅,他俩的头枕样式不一样,原因可能就在此。

座椅方面额外再多说一句,凯美瑞和亚洲龙的后排座椅样式是基本一致的,凯美瑞靠背稍微立一些,没亚洲龙来得好;亚洲龙更大的后排空间和更舒适的座椅能给人带来更棒的乘坐感受。

再把车开起来说说。首先要称赞的是这套发变的匹配。早先CHR上市后第一次试驾时,我便大赞DirectShift-CVT和M20A的匹配,这套总成在亚洲龙上表现依旧优秀。

绝大多数时候这个1AT+CVT的变速箱都能正确地意识到并迅速执行你想要的“挡位”,好在发动机的动力数据也不错,且输出特性很顺畅没有任何突兀的变化,使得驾驶起来能非常得心应手,在有限的马力内,你几乎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地支配动力。

同门排量更大2.5+8AT的亚洲龙/凯美瑞与之相比又怎样呢?

可以这么说,那0.5L排量多出31马力/40牛米扭矩没有建立起任何优势,没有2.0+CVT的表现好。这个不好在体感加速、“变速箱响应速度”“换挡速度”诸多方面皆有体现。2.5亚洲龙/凯美瑞仅能做到正常的代步驾驶,稍微运动一点的驾驶行为他俩都是无法胜任的。

那两位是这样的表现:最常见的地板油,请求下去了,挡位根本没降到位,距离红线转速还差着3000多的差值,变速箱便已允许发动机在这个挡位全力输出。即便运动模式也是如此,提升不大。在我看来燃油版2.5的亚洲龙和凯美瑞的发变匹配表现,仅能满足这个级别消费者的基本需求。2.0+CVT和2.5+8AT,这两套同场销售的总成,根本不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当然了,完美是要付出极高成本的。一流匹配背后,丰田2.0+CVT这套总成还是有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低速滑行时,无论怎么踩油门车子都很容易窜一下,这会突然打破行驶节奏让驾驶者和乘坐者都会比较难适应;带着刹车到低速区域(大概20km/h附近),极大概率会引发一次比较明显的拖拽感,会破坏车辆的行驶品质。

丰田其他车型上,列如C-HR,起步后常常还会有1AT接入CVT时的顿挫。这些遗憾,从车友的反馈来看,现售国内丰田集团所有搭载2.0L+CVT的车型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如上所说的问题。

让人意外的是,亚洲龙还能明白驾驶者躁动的心,偶尔应付一把你的不务正业。

转向手感很亲和,低速轻盈高速沉,中间的阻尼变化过渡自然,回正力矩也刚刚好,对这辆车的消费者来说根本挑不出毛病。刹车的脚感也不错,油门踏板阻尼调得特别好,难得的是这个大个块头车子动起来很敏捷,指向性和跟随性都相当好,以至于在放心大胆不务正业后,突然出现的推头告诉我这不是他该做的事。

再来回归一下他的正业——行驶舒适表现。

试驾车型使用的轮胎为普利司通T005A ,四轮胎压为厂家推荐2.4Bar。

国内皇冠退市,亚洲龙顶上,他到底够不够资格?

不够,至少在非常重要的行驶品质方面,和皇冠的差距是明显的。

从拿到车一开始他的内饰以及空间,就给了我很“空旷”的感觉,行驶质感也有“空旷”的感觉,下面详细说说。首先整车的隔音-静谧性,很一般,仅能达到一个B级车该有的水平;发动机仓传来的噪音让人瞩耳,从1000来转给油开始,细碎粗糙的发动机声音就开始时刻伴随着你,声音不是很大,但足以让人轻易察觉。

另外,行驶起来以后这套轮胎的噪音表现整体也不好,且不同材质路面的噪音表现差距很大。好在悬挂的滤震表现挑不出毛病,大小震动的过滤以及在细碎路面的表现都不错,没有特别跳戏的存在。

行驶品质的表现上,有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燃油版亚洲龙、凯美瑞,他们表现十分接近,可以说就是不同轴距的同款车。同样品牌的轮胎,同样的胎噪表现,同样的静谧性表现。要说区别,2.5版本的发动机噪音会更小一些。(亚洲龙2.5版本的可变悬挂没能仔细体验,有机会补上)

接下来说说亚洲龙上的一些辅助驾驶功能。

自适应巡航需要50km/h以上才可激活使用,在时速低至40km/h时系统会自动取消。整个加速、刹车体验都还不错,没有突兀的感觉,但是在其他车辆卡位时特别容易识别不到前车。试驾过程中多次遇到卡位车距离我过近不得不刹车的情况。

还有一点,跟车距离整体过近,跟车距的选择只有三档,且三档的距离差距还不大。高速上即便开着最远距离的那一档,距离还是不够稳妥。

(手机焦段较广,实际距离更近一些)

车道偏离预警识别效率挺高,该系统自带的偏离纠正。车道识别效率和准确度都不错,自带的偏离纠正(支持纠正并不能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在纠正过程中转向很顺畅线性,不会引起驾驶者和乘坐者的恐慌。车辆多次跑偏车辆多次干预纠正后,系统会判定你疲劳驾驶,在仪表中间显示停车休息的图案。

最后就是油耗了,油耗算出来挺意外的。

整个试驾里程下来,有20%的超低速行驶+30%的城区+50的郊区组成,共计144.9公里,用掉11.11L油量。经过计算得出油耗为7.6L/100km,而行车电脑显示这段里程油耗的是8.3L/100km,相差竟有0.7个油。这台亚洲龙如果是日常代步,我应该可以做到表显7.5个油附近。

总结一下。原本以为亚洲龙在国内接过的毕竟是皇冠的衣钵,怎么着也是一台比普通中大型车高一个段位的“高级”中大型车。实际体验下来,除了一开始的外观吸引,高级感再无在脑海中浮现。

他充满着实用与经济的品格。

大空间、大座椅、甚至还有国人审美里最喜闻乐见的大身材,你可以随心所欲取支配他的动力,还能享受至低的耗能,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他和高级就是没有一点关联。

或许一开始就不能用高级的中大型车来要求他,放低标准,你会发觉这是一台非常值得的大轿车,这个配置特别值得。买他一定记得包个皮质方向盘,装个装个倒车雷达/影像。

(自适应远近光一堆辅助驾驶都全系标配,2021年这么大个车还不给一个倒车雷达/影像,你可长点心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亚洲龙
标签: 评测体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94关注 | 30作品
+ 关注
47?可能是2UZ?是LC200?还是LX470?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