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车市 | 10% 渗透率与智能电动车的腾飞

「数说车市」是“汽车数字化研享社”的子栏目,以数据和专业的视角来洞察和诠释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内容涵盖行业热点、品牌、人群&需求、新能源、新车、销量等,希望为汽车及相关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把握行业机遇!

■ 「数说车市」之 NEV观察




“如果你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里,它必然会拼命地攀爬出来。但如果你轻轻地将其放置在不温不火的一锅水里并降低加热速度,它将十分坦然地漂浮着。随着水温逐渐升高,青蛙会陷入安宁的恍惚之中,过不了多久,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它将没有抵抗允许自己被煮死。”


以上文字来自环保作家丹尼尔·奎因的小说《B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被称为煮蛙效应(或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常用以告诫人们要注意逐渐产生的变化,作为对蔓延常态的警示,它也被用于商业上以加强需要逐渐接受变化的观念。


2021年的国内汽车市场,煮蛙效应正在上演。


1

电动车渗透率分析


2020年,乘用车纯电车型的渗透率为4.7%;2021年一季度,渗透率便三级跳,从不到5%,增长到2021年3月的9.4%,比例翻番,增长速度之快,超过预期。




2021年4月,头部品牌特斯拉主要因为Model Y产线调整,停产两周,再叠加上海车展维权事件不断发酵的影响,交付量大跌,智能电动车的安全性再次成为舆论的头条,行业的发展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这些只是暂时的波折,市场整体的增长趋势依然不会改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预测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20万辆,照此推算,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10%~11%之间,而电动车的渗透率在9%~10%之间。


整体渗透率不断增长的同时,不同城市的渗透率差异很大。


2021年3月,一线城市的电动车渗透率超过16.2%,二三线城市在7%~8%左右,属于第二梯队,而四五线城市则是在5%~6%左右。一线城市已经迈过了15%的腾飞门槛(后文解释为什么15%是门槛),到年底或许会达到甚至超过20%的渗透率。




从不同级别城市渗透率数据中可以看到,三线城市的渗透率还略高于二线城市,这背后体现了不同级别城市需求差异。


如下表所列不同级别城市销量TOP10的电动车,可以看到一二线城市TOP10车型中,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高价位车型的占比高,三线城市是分水岭,TOP10车型中既有Model3、汉,也有小蚂蚁、奔奔E-star等低价位车型,四五线城市TOP10车型中则更多是低价位的车型,如宝骏E200、宝骏E100、小蚂蚁、奔奔E-star等。




所有的城市中,上海的电动车渗透率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2021年一季度已经达到28%的高点,按此趋势发展,2021年底会超过30%,接近1/3。也就是说,新车销售中,三辆车里就有一辆车是纯电车。




我们把不同城市的电动车渗透率放入创新扩散曲线中,上海市已经跨入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阶段,电动车已经开始为大众接受,而一线城市总体刚跨过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阶段,正准备为更普遍的大众接受,其他级别城市则还处在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阶段。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延伸阅读:小米造车,智能电动车的下半场和终局已到)的文章里提到的,品牌要有自己的“高线城市战略“,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少数城市才能满足品牌在人才储备、组织能力和效率、新商业模式论证等方面的要求。品牌不能在上述城市完成自己的产品、研发、营销团队组织能力构建,并且把新商业模式跑通复制的,未来生存就会极其困难。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宏光MINIEV的成功证明“农村包围城市”也是一种成功的路径。高线城市重要还是低线城市重要,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取决于它是高线还是低线城市,而是哪种需求,哪种商业模式更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更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整个社会消费不断升级、分化的当下,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2

智能电动车腾飞的前夜


有观点说智能电动车还是汽车,有观点说智能电动车是消费电子产品。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仔细观察国内SUV市场渗透率,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两者都在渗透率达到15%左右的时候进入极速增长的阶段。这也就是我们说15%是腾飞门槛的原因。




按照现在的渗透率数据推演下去,15%的渗透率会在2023年左右到来,政策规划2025年20%的占有率目标或许会提前1年左右实现,比我们想象中要快。


2021年陆续新进入汽车行业的百度、小米们,第一辆车量产的时间节点也都在2023年左右,刚好能赶上腾飞的前夜。而规划更为保守的品牌,肯定会错失这个时间节点,并在此后未来的5~10年处于落后的状态。


3

活跃的青蛙


回到开头,煮蛙效应最先来自于十九世纪时,有人做过一些逐渐加热水,然后观察青蛙反应的实验。1872年海茵茨曼(Heinzmann)论证了如果水慢慢加热,那么一个正常的青蛙将不会试图逃跑,海茵茨曼将水从大概21°C加热到37.5°C,速率小于每分钟0.2°C。


但现代声音倾向于否认这种现象是真的。


2002年,俄克拉何马大学动物学退休教授维克托·H·哈金森(Victor H. Hutchison)说:“传言完全不正确!”。他描述称许多蛙类的最大承受温度已被现代实验研究确定:水以每分钟2°F或1.1°C加热,且青蛙所处容器可以使青蛙跳出,青蛙会因设法逃离而变的越来越来活跃,并最终跳出。


青蛙仍有机会,但是要赶紧活跃起来。


作者:王波(微信公众号ID:clzx-cig)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7关注 | 71作品
+ 关注
专注数字化时代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发展,用独特视角洞见汽车+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成果及趋势,分享专业知识与行业前沿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