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动车好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了,就连北京这种油车指标极其珍贵的地方,都有不少人自发性地换成了电车。我们总结了一下原因;
一是因为日常使用成本确实便宜。
二是配置普遍偏高,更低的价格就能享受到更丰富的功能。
三是技术越发成熟,电车的行动范围不单单在城市里了。
如果你家里有个固定车位能安充电桩,我还是挺建议购买电动车的。其实之前关于是否有必要买电动车的问题我也没有仔细想过,就算买也只是个顺应趋势,但最近试驾完一款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之后,一下刺激到了我搁置已久,关于电动车的思考,这台车就是比亚迪宋PLUS EV。
五官经过仔细雕琢的巨人
按照惯例先来说说外形设计,宋PLUS EV沿袭了比亚迪最新的“Dragon Face 3.0”设计语言,大老远就能知道它的“祖籍”,细节上相比插混和燃油版做出了些许调整。前脸整体设计感觉和汉EV比较接近,横向的银色饰条很是显眼,正中央的“宋”字则是表明自己的身份。两侧大灯借鉴了龙爪设计,倒777型LED日行灯为车头增加了层次感。
车身侧面注入了不少运动车型基因,优雅的曲线第一时间映入眼帘,过渡到尾部修长的腰身没有SUV的臃肿,长时间看应该也不至于审美疲劳。还有一点值得说的是宋EV的整体尺寸要比同级别车型略大,所以气场会更强。
尾部采用贯穿式LED尾灯,有点内凹的设计像极了深邃的眼眸,内部也暗藏龙爪流水灯光,在夜晚的时候很有辨识度。
第一眼是屏幕,第二眼是科技
比亚迪这一代的内饰设计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了,长久以来都挑不出明显缺点,而且越用越顺手。尤其是会自动旋转的12.8英寸中控屏幕,搭载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支持OTA升级,内置了音乐娱乐和导航APP,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下载,虽然和咱们平常使用的手机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无限接近了。
虽然大屏幕用起来很顺手,但在这个能动嘴就不动手的时代,语音系统还是很必要的。大多数自主品牌已经把语音识别研究的相当透彻了,比亚迪肯定也不会落后,我们随时能够通过语音系统来唤醒或控制车机系统,执行播放音乐或者完成目的地定位导航等基础功能。可能现在很多人还不适应用语音来完成操作,包括我,但我依然推荐这个功能,因为开车过程中还是要安全第一,低头操作屏幕还是会分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意外了。
有着2765mm的轴距做基础,加上纯平的地板和能调节的靠背,宋PLUS EV的后排表现不言而喻,正常身材想要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就跟吃饭一样简单。坐垫舒适性很有必要提一下,因为实在是又软又舒服,它的软并不是说像剔掉了骨头的肘子,而是那种支撑到位同时还很软的软。
底盘大师亲自操刀的作品
目前全系提供两款车型,都搭载比亚迪独家科技“刀片电池”,最大功率135kW,最大扭矩280N·m,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都是505km,加上全新一代智能温控系统支持,一年四季都能保证续航里程没有太大变化。而且我们也实测过,这个数据比较可靠,充满一次电应该足够大多数人一周通勤所需。
回到文章最开头我们说过的,不少人都换了电车,开上你就明白了,原因很简单,纯电车是真的好开+省心啊。没有燃油车的发动机噪音,没有燃油车的换挡顿挫,没有燃油车随机增长的油费,况且加速的时候真的有种不一样的快感,就像堵了好几天的马桶突然畅通无阻一样。
宋PLUS EV共有四种驾驶模式,分别是ECO、NORMAL、SPORT和雪地,加速踏板在ECO和NORMAL模式下显得稍微有些慵懒,但切换到SPORT模式之后,车的性格立刻变了,所以如果是第一次驾驶的话需要熟悉一下。动能回收共有两挡,分别是标准和较大,不过就算开到较大这档,车辆拖拽感也不是很明显,不用担心乘员感到不适,也不用担心平常堵车开启这个挡位时,车辆没有了惯性,和前车拉开差距。
说回宋PLUS EV,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设计经过德系大师汉斯的调校,不管是在高速转弯,还是紧急变道时都能提供足够支撑。经过路况不好的坑洼路段时,可以轻松过滤掉一些细小的弹跳,再把部分路感传递给驾驶员。方向盘没有SUV那种飘忽的设定,精准度极其接近一些定位运动的轿车,仅为5.55m的转弯半径,单车道调头时也能一把过,特别轻巧。在前风挡、前玻璃运用了高效能隔热隔音玻璃,有效抵挡车外噪音传进车内,让本来就没有了发动机噪音的宋PLUS想不安静都难。
全是黑科技的可移动大型充电宝
最后还有几点值得一提的,首先是宋PLUS EV因为支持最高90千瓦的直流快充,所以30分钟就可以从30%充到80%,74分钟就能充满。还有就是全系标配了一个黑科技,VTOL对外放电功能,能反向给其他电器充电,宛如一块大型充电宝。如果你喜欢自驾游真的非常方便,以后也能在户外享受到各种大餐了。
上面说的那么多东西,其实只需要16.98万起就能拥有,这个价钱如果购买燃油车,你能享受到的东西应该不只是少一半那么简单。之前一直没有考虑换一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电动技术不成熟,加上价格普遍高于燃油车,性价比不是那么明显,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电动技术早已成熟,价格上也已经开始不断向燃油车靠拢,那选择一台日常使用成本明显更低的纯电动车,是不是就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