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全新SL的设计故事,专访杨子墨

背景:SL内饰是朋友杨子墨在奔驰最后的量产项目之一,早在2016年-2017年左右他就拿下了这个量产项目。所以在正式官方解密之后,我就约了一个简单的专访,挖挖SL设计背后的故事。需要提醒一下,因为子墨已经离开奔驰,以下的采访内容只代表他的真实经历回答我的关切,不代表奔驰官方观点。(就是不是奔驰安排,也没有经过官方审稿的意思)



1.SL从归属乘用车调整为归属AMG,AMG在设计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刁钻要求?

AMG还是非常尊重设计部门,对设计本身并没有提出太多的意见,他们更关注:基于JD.POWER调研结果而来的希望提升SL内部储物空间的需求、工程的可行性以及时间管理。所以在定稿前,AMG团队会每两周来一次设计中心,定稿后一周一次,就为了对接这些细节。


2.中控台造型和四门GT很相似,是故意作为GT家族的基因延续吗?为什么一款全新的车型不彻底做一款全新的中控台。



还是传承,依然延用了NACA air in take的造型,为了呼应电气化和数字化的趋势,所以给了在按键区更多的留白,凸显了中控区域的简约感。而且还兼顾了隐藏屏幕旋转枢轴的功能需求。




3.Gorden Wagener在INS上发的两张图,从图上看最早的SL出风口是方圆形的,为什么到了量产变成了现在的圆形涡扇造型?


奔驰非常看重出风口的设计。最开始的这个方案后来给了C级,Gorden Wagener还是希望是一个正圆的结构,所以我就又修改了设计,做了第二版的涡扇形状。因为都是奔驰产品线顶部的定位,所以后来这款设计也被“共享”到了EQS上。


4.我注意到区别于S级,SL的主仪表加两个“帽檐”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让内饰更有设计?




首先是屏幕和方向盘之间因为需要留出足够的安全溃缩量,所以就显得特别空,这个“帽檐”就起到了非常好的过渡作用;这个“帽檐”也可以连接起前部的HUD区域;因为当时有要求能看出屏幕厚度,所以帽檐中间刻意分开并没有做成E级(W213)和S级(W222)那样。“帽檐”本身也可以起遮光的作用,至于你觉得更有设计也是功能需求后额外的情感收获。




5.产品定位上SL从2座调整为4座在设计上会不会有什么挑战?

其实从内饰设计来说区别不大,因为毕竟后排的座椅也不是全尺寸,内侧门板也不用做特别设计。(补充:在新闻稿上对后座的描述是适合1.5米左右的人,所以基本就是给孩子准备的了)




6.那我正好接着问,为什么氛围灯没有延续到后排呢?


这个设计在2017年定稿,直到我18年中离职,这些后期关乎成本和落地细节的问题还在讨论中,所以最后产品落地过程中的取舍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奔驰SL级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896关注 | 271作品
+ 关注
自由职业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