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卡车有多结实?1972年苏联利哈乔夫汽车厂做了一次碰撞测试

关于苏联汽车,中国国内俄粉普遍的观点是皮实耐用,车身钢板厚撞谁谁完蛋,具体苏联卡车怎么样?

上世纪60年代,ЗИЛ-130卡车(吉尔130)是苏联主要的中型卡车之一,苏联交通管理部门也反应了些安全上的问题;满载金属或建筑材料的ЗИЛ-130卡车在正面撞车事故中驾驶室严重变形,乘员伤亡情况很严重。

1972年,苏联利哈乔夫汽车制造厂在莫斯科郊外的НАМИ汽车测试场做了一次碰撞测试,模拟满载建筑材料情况下自己生产的ЗИЛ-130卡车安全性。测试车辆是一辆从苏联特种部队找来的ЗИЛ-130军用版卡车,该车已经在苏军中服役了几年总行驶里程有5.5万公里。 这是这个苏联碰撞测试场在1972年做的第24次碰撞测试,因而车身标记了“24-72”。

碰撞测试方案;车上载有4个各一吨重的水泥块,模拟4吨的建筑材料,车辆的总重为9.2吨。 驾驶室中安置了两个假人,假人是莫斯科假肢厂提供的,它们被三点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 测试过程中一辆МАЗ-500卡车推动无动力的ЗИЛ-130卡车以38公里/时的速度撞向障碍物;一个105吨重的水泥墙(墙面覆盖有8毫米厚的胶合板)。

碰撞过程中МАЗ-500卡车在临近水泥墙25米距离时紧急制动,让ЗИЛ-130卡车依靠着惯性自己撞向水泥墙。

测试过程很顺利,高速摄影机拍下来撞击一刹那的过程,上图是前保险杠接触障碍物后第1毫秒拍摄的:货箱开始变形且已经与驾驶员颈部水平的驾驶室后壁接触,货厢内的混凝土块快速向前移动…… 撞击发生1秒后结果看下图。

测速仪纪录卡车撞墙撞击速度为34.4公里/时,低于测试速度要求,但是造成的破坏是惊人的。前冲的水泥块压瘪了驾驶舱,底盘大梁在巨大冲击下变形。



ЗИЛ-130卡车底盘没有任何撞击吸能的设计,所有撞击能量就只能自己消化了,最终造成底盘大梁纵向变形,变形幅度为92毫米。

撞击造成了货厢架和底盘大梁脱节,连接的铆钉全都断了。 撞击造成了货厢架和底盘大梁脱节,连接的铆钉全都断了。


这是后桥,板簧也都变形了。

这是后桥,板簧也都变形了。


驾驶室后背 驾驶室后背


撕开变形的驾驶室把测试假人拉了起来,看看“事故”后车内乘员的情况。看来莫斯科假人厂生产的假人够结实,它没有被压成薄饼。

测试结果的惨烈打击了利哈乔夫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认为35公里/时速撞墙测试速度太快了,但是!这和来自苏联交管部门的交通事故记录结果是相同的。1973年8月和1974年2月利哈乔夫厂又做了两次ЗИЛ-130卡车正面碰撞测试,ЗИЛ-130卡车本身并没有改进(改工艺太费钱,还要浪费更多的钢材),只是改变了一下模拟货物摆放的方式,厂方希望能从货物摆放方式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上世纪60年代,碰撞测试在西方国家都是个新鲜东西,既没有形成成熟的被动安全概念也没有成体系的测试方式,苏联跟着西方学很多些赶时髦的味道。此外,车身溃缩吸能概念是奔驰上世纪50年代首先采用的被动安全设计,整车首次采用车身溃缩吸能设计是60年代,也是奔驰,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溃缩吸能车身设计在西欧轿车中流线。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937关注 | 359作品
+ 关注
养闲中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