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标准续航水太深,你被骗了吗?

验选车猫哥给各位客官老爷们请安了,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看作吐槽贴。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换车的时候,将目光转向新能源车,但续航里程似乎无论如何都跑不到厂家所宣传的数值,例如标500km,无论怎么开,能跑到400km就算是谢天谢地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厂家给的续航里程数据,都是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测出来的,常见的有NEDC、WLTP和EPA,这些测试毕竟脱离实际,所以测试的续航里程有“水分”,但它们之间也有差异,说直白点,有好有坏,在选择的时候别被厂家忽悠了。

纯电动车的真实续航里程一直都是未知数,只有车主买回去自己测试了才知道,厂家的值只能做参考而已 纯电动车的真实续航里程一直都是未知数,只有车主买回去自己测试了才知道,厂家的值只能做参考而已

NEDC,是目前最常用的标准,全名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就是新欧洲循环测试,国内工信部对新能源车的综合续航里程测试使用的就是这套标准,但这套标准多源自上世纪末,各方面的标准都稍显过时,例如空调、大灯、座椅加热等用电系统在测试过程中都不会开启,整个测试过程车速都不会过高,大多情况是匀速测试,称为目前“最水标准”不过分,所以如果你选购的车使用的是NEDC标准,我劝你主动打7折左右,算下来的值也只能作为参考

由4个城市循环工况和1个郊区循环工况组成,从图表可以看出,变化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 由4个城市循环工况和1个郊区循环工况组成,从图表可以看出,变化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

WLTP,全称“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就是世界轻型汽车测试规程,由美国、欧盟以及日本共同定制的一套标准,整个测试包含低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四部分,还将车辆的滚阻、挡位、负载等考虑进去,并且车速也不会一直维持某一固定车速,尽量贴近日常用车习惯,所以测试结果要比NEDC准确很多,要问可信度几成?我建议你在厂家的基础上打8-8.5折较为合理。

由四个循环工况组成,从图表可以看出,整个测试循环的规律性并不明显,因此更符合实际驾驶工况 由四个循环工况组成,从图表可以看出,整个测试循环的规律性并不明显,因此更符合实际驾驶工况

还有一种EPA,就是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缩写,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可以理解为美国工信部的测试,这是目前为止最严苛的测试标准,测试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工况。例如城市模拟过程,会将高峰期通勤包含在内,更加符合走走停停的城市交通,车速变化也更加频繁,甚至将车辆充电时间考虑进去,一顿操作之后所获得的结果自然是最接近真实工况的,但也并非1:1,建议打9折左右,如果你的脚法够细腻,获得更高的达成率也不是不可能。

EPA将环境温度和电器设备负载考虑进去,覆盖了城市、高速、激烈驾驶,测试循环更加复杂,更贴近真实环境 EPA将环境温度和电器设备负载考虑进去,覆盖了城市、高速、激烈驾驶,测试循环更加复杂,更贴近真实环境

对了,还有另一个CLTC,这是转为中国国情研发的《中国汽车行驶工况》中的乘用车部分,官方解释是符合中国道路场景的一套标准,但测试出来的续航里程却比NDEC还要高,主要原因在于测试过程中的最高速比NEDC要低一些,例如最高车速,CLTC的测试最高速只有114km/h,所以参考意义也不大,大家只做了解即可。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宝马iX,WLTP纯电续航里程是630km,但CLTC纯电续航里程则是665km……

同一款车,不同的测试环境,不同的使用环境,不同的驾驶员,最终都会导致纯电续航里程存在差异 同一款车,不同的测试环境,不同的使用环境,不同的驾驶员,最终都会导致纯电续航里程存在差异

关于具体的测试方法及流程就不跟大家展示了,知道结果就好,想要达到更高的续航里程,注定需要电池组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若密度不够,只能堆更多的电池,无论哪种车辆的风险都会增加,一方面是技术屏障,一方面是安全屏障,新能源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部分新车的官方续航里程已经超过700km,但实际几成呢?在此呼吁各大厂家多研究一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盲目的高科技,各种语音控制、驾驶辅助自然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好的人机交互,但参与感更低的驾驶,还是驾驶吗?还需要驾驶证吗?

更好的人机交互固然重要,但如果驾驶员的参与感越来越低,除了空间私密,与乘坐公共交通有什么区别? 更好的人机交互固然重要,但如果驾驶员的参与感越来越低,除了空间私密,与乘坐公共交通有什么区别?

关注猫哥,带你了解更多更多真实检测案例,还有更多有趣的汽车知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40关注 | 136作品
+ 关注
第三方汽车检测平台创始人之一,一个喜欢玩儿车的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