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车战略,图穷匕见

在TNGA架构的加持下,曾经一向保守稳健的丰田,开始走上了产品投放的快车道。一番“推拉揉捏”之后,一批带着不同的尺寸和风格,却几乎采用同样内核的新车,下饺子一般推向市场。

而今天这番景象,也让人仿佛看到了几分大众当年的影子。

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检验,“多车战略”、“姊妹车型”这样的操作已经被大众汽车反复验证,尽管市场口碑虽然褒贬不一,且被冠上了“套娃”的名号,但“嫌货才是买货人”,对设计上的口诛笔伐依然难挡销量上的成功。

而十年之后,丰田的这次“抄作业”,还能复刻大众成功吗?


架构加持,初尝甜头

在造车这件事儿上,常有人说德系是日系的师傅,但丰田作为全球领先的车企,对于大众“套娃”的本领同样没有错过。

早在2012年,丰田汽车已经宣布启动TNGA新全球架构战略,但直到2017年,在丰田持续的宣传和推广之下,这个听起来有些抽象的战略才渐渐为部分人所理解。


而这套听起来复杂的架构战略,虽然脱胎于福特的流水线、升华于大众的平台化,但从本质上来讲:提高核心零部件的通用率、降低研发成本和生产周期,依然是其最本质好处。

如此一来,丰田汽车便不再需要在差异不大的平台和搭配上浪费时间。只需要在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研发、生产出性能最好的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搭配给相近的细分车型。


这样的基础研发能力,也为丰田后续的“多车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 卡罗拉姊妹车型的雷凌,也正式成为丰田在中国试水多车战略的第一款车型。


从历年的销量上看,如果不谈政治事件对丰田的影响,自广汽丰田推出雷凌之后,卡罗拉和雷凌两款车型纷纷走上了销量的快车道,曾经月销1.5万辆的卡罗拉,一举跃升至每月2.5万辆左右,而雷凌月销量也长期稳定在1.5万辆左右。

如此来看,所谓的“双车战略”,无疑在丰田身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丰田也乘着胜利的的东风,在TNGA架构的加持下,信心满满的丰田在中国进入了产品投放的爆发期。


同门之争,相忘江湖

如此多的车型像下饺子一般投向市场,和产品版图共同扩大的,还有丰田在争夺市场份额上的野心。


在现有的车型中,南北丰田在小型SUV、紧凑型SUV以及中型SUV都有所布局。

小型SUV市场有奕泽IZOA和C-HR;紧凑型SUV市场有RAV4荣放和威兰达;中型SUV市场有皇冠陆放和汉兰达,甚至还推出了定位更加豪华的威飒和凌放。

而就在今年一开年,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将市场进一步分割,丰田的产品版图得到持续扩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丰田在雷凌和卡罗拉这对“姊妹”的身上尝到了甜头,但是在有限的市场份额里,“孩子”多了,必然遇到抢地盘打架的事情。

虽然初衷都是一致对外、梦想取得1+1>2的效果,但从事实上看,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并非如想象般顺利,“多车战略”也没能完全按着理想的态势发展下去。

2021年,中国车市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狭义乘用车实现了同比4.4%的增幅,达到了2014.6万辆。而丰田凭借其在华超过160万辆的销量成绩,位居日系之首,增幅甚至超过大众。

但是在高光销量的背后,尚且不提机油乳化以及十余次召回带来的影响,数次加价以及低配高价的产品定位,也正在慢慢抵消丰田“皮实耐用”的口碑,丰田在快速发展中暗藏危机。


从细分车型来看,为南北丰田贡献重要销量的,依然是雷凌和凯美瑞、卡罗拉和荣放这些已至暮年的当家车型,虽然也在电动化和高端化上早有布局,但目前的效果,依然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这样的背景下,再看“多车战略”下饺子般的投放方式,颇有些在燃油车时代做出最后挣扎的味道。

 

车闻说:

内卷之后的市场竞争将变为品类的竞争。


把这些风格迥异、尺寸不一,但却大多采用相近的配置、同样的内核的新车一股脑儿地推向市场,表面来看可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竞争机会。


但如果把视野放大就会发现,今天的汽车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新能源的变革都在真实而快速发生,吃过见过的大众已经开始调转船头走向电动化,而真生属于丰田的电动车型依然未见踪影。

如此大动干戈之后,留给丰田的时间还有多少?空间还有多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78关注 | 308作品
+ 关注
听车闻 聊车事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