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硬科普:国产车竞相追逐的混动车,究竟比电车强在哪?

汽车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分裂”过。一边是燃油车市场一片哀嚎,大呼转型电动化;一边是国产车前赴后继,竞相追逐混动新赛道。比亚迪推出了DM-i、长安推出了IDD、长城推出了DHT……曾经被日系两田牢牢把控的混动市场,如今变了天。


从诞生到辉煌,混动不是为省钱而生

1997年,搭载混动技术的丰田普锐斯在日本诞生,任谁也没能想到,一套镍氢电池加上一套行星齿轮组,就能把油耗降低30%之多,但更让人没能想到的是,这套系统无形中让车价提高了近50%,同时在丰田的技术壁垒之下,尽管节油能力优秀,但消费者也会算账,少有人会为了节油环保付出如此大的成本,2005年底拉到中国市场高价售卖的的普锐斯,最后也不得不草草收场,停了产线。


只是风水轮转,时隔近20年,丰田终于通过设在常熟的研发中心将这套系统成功国产,把成本降了下来,率先应用在了自家的销量担当——卡罗拉和雷凌身上,并冠以“双擎”之名。

与此同时,同期发展的本田也同样绕开了丰田行星齿轮组的技术专利,另辟蹊径搞了一个离合器在上面,同样在混动市场混得风生水起,自此,丰田本田算是成功撬开了混动市场的大门。

20年培育的混动市场,却被电动车抢了风头

任谁也没能想到,刚刚以为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丰田和本田,在混动技术尚未完成全系普及的时候,就被电动车抢占了市场的风口。

大约从2007年开始,也就是普锐斯诞生十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车展上还是政府的工作会议上,新能源汽车处处成为焦点。并且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目标的持续严苛,以电动车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也成了汽车厂家的新战场。


“由来只有新人笑,那人看到旧人哭”,市场就这样无情地把这句亦诗亦词的慨叹送了给丰田和本田。在丰田章男大呼电动车被过度炒作、推广纯电动车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切实际的同时,中国和欧洲市场几乎齐头并进,开始大力发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电动车,尽管丰田本田在去年底已经开始服软,提出了自己的电动化战略,但相比进入发展深水区的中国市场,还是晚了一大步。

兜兜转转,世界就是一个圈

有些讽刺的是,在新能源汽车立下25%渗透率的目标、造车新势力前赴后继发力电动车的同时,电动车起火自燃等安全问题,以及充电效率低导致的续航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混动这项曾经被许多厂家嗤之以鼻的“过渡技术”,被重新审视并且走上大规模应用的舞台。


尤其在一些国产汽车品牌身上,随着技术的进步,绕开丰田、本田的技术专利已经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混动带来的好处却是肉眼可见:节油、能上新能源车牌、智能化程度更高……这样的背景下,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再次遍地开花。

混动成了油加电,国产路线有些偏

“把浪费掉的能源回收起来”,这是早期接触丰田混动技术的时候,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宣传语。事实上丰田本田也完全在践行这条技术路线,就是以节油为核心,通过发动机运行工况的优化以及动能回收等等技术手段,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但是再看今天一些品牌所谓的混动技术,给发动机加上三电系统就成了混动,在发动机变速箱上基本没有太大优化,甚至为了彰显各自的技术优势,车企纷纷把续驶里程作为产品营销的一个卖点,开始给混动插上了电。

而这些插混汽车的续驶里程纪录几乎每个月都在刷新,从800km、1000km,到1200km,甚至更高,不断有新纪录诞生。但其实回到技术本身,只要增加电池、增大油箱容量,所谓的高续航并非难以办到,但是带来车重的大幅增加无形中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翻开一些所谓宣称续航超过1000km车型的参数表,整车重量赫然在目:两吨以上!

技术路线本无对错,擦亮眼睛学会选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无论是超过两吨的插电式混动,还是精益求精的日系两田,亦或者新势力的纯电车,回到产品本身,多元发展是汽车市场走向变革的阶段性产物,也必然有一些车企走上一些冤枉路,但车闻之所以开今天的选题,还是希望大家在选车的时候能够擦亮眼睛,毕竟买单是我们自己。


​所以车闻最后还是想给大家一些建议,我们共同交流。

从实际使用上来说,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虽然曾经饱受质疑,但经历了数十年的市场检验,在成本控制以及成熟度上依然值得信赖,如果你只想降低油耗,那选“两田”的混动车没错。

而一些国产品牌的插电混动,目前依然在采用堆砌配置的老套风格,配置实在但并不均衡,大电池、大油箱都是你要付出的成本,但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你真的需要1000公里的续航吗,问问自己再说。

而对于纯电车来说,蔚小理以及一些传统车企推出的纯电车型,各有各的味道,新势力产品在设计上更加激进大胆,科技含量也要更多;而传统车企或者一些合资车企受限于体系制约以及理念上的区别,往往偏保守的居多,在使用他们的产品时,更像是买了一款纯电动力的燃油车。

最后是燃油车,现在还值不值得买?值得!目前来看燃油的能量密度依然远超电池,一箱油跑上600公里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用车生活,而且积累了百年的燃油车产业,配套设施丰富、产品也算可靠耐用,是个目前不会错的选择。

车闻说:

开题时候本想做一篇科普,准备给大家抽丝剥茧讲讲这些产品的技术差异,看看孰强孰弱,但写着写着就觉得,汽车作为一款代步工具,我们已经在它身上耽搁时间太多。所以还是从实际选车的角度给大家提了一些我的看法,希望大家能有收获。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78关注 | 308作品
+ 关注
听车闻 聊车事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