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315”大揭秘,最后一招踢爆“老人保健品”!


可能大家都开始烦了,“速马力”这件事,纠缠了差不多一周,而事情的发展也超出我的预期,当事方不按套路的出牌太多,像极一部悬疑电影,难怪吃瓜群众大呼,精彩过瘾。如果你还不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请到@大家车言论查看《瞬间爆炸!最近汽车圈的“315”?速马力事件从头到脚最猛围观。》


今天的文章,应该是《大家车言论》上从没有过的风格,非常严肃,非常专业,就是咱们高考时的语文阅读理解,如果你不知道之前发生的事情,估计你肯定看不下去。要特别鸣谢这位在微博上认识的科研工作者,他叫唐宇航,一位化学分析硕士,供职于浙江一家科研机构,他围观了整件事,最后坐不住了,凌晨爬起来写了以下这篇长文,私信发给了我,请大家坐稳,看看速马力在化学专家眼中是什么鬼。


(全文近五千字,请选择合适的姿势阅读)


《为什么我认为速马力是一个骗局?》

 

先说一个故事。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奶奶的妹妹经常让我去她家吃饭。在她家里,我看一个机器放在一坛子水上,那个机器喇叭中发出吱吱吱声音。我问她这是什么,她神秘地跟我说,上个月她买来了这个信息发生器——这机器会发出肉眼看不出的射线,可以把水分子打散。这样的水喝了,她手就不疼了(前段时间她出了车祸,手臂骨折了)。我说,你一个大学生还信这个?她一脸不高兴。后来,机器掉进了水里坏了,去修的时候发现,这机器也就只有一个喇叭,老板也不知去向。

 

最近我闲来无事刷微博,留意到了这个争论,出于专业敏感性,根据他们提供的专利号,我查阅了专利说明书,做了一些的了解,现在把我的看法写出来。


一、他们里面圆圆的填料是什么东西?


按照速马力标称可以实现的效果,首先怀疑填充物为固体形态的燃油添加剂,但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燃油添加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目前燃油添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市面上买的“汽油精”,另外就是金属有机物添加剂。


前者主要成分是聚异丁烯胺或者聚醚胺,用以洗脱积碳,并阻止积碳生成。另外一种是诸如四乙基铅、锰添加剂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等成分,主要用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四乙基铅早就被禁用,MMT自国五标准实施以来也被禁止添加。


从速马力厂方“可以泡茶喝”的表述,以及提供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这种小圆球应该是不含上述添加剂的,这就太神奇了,圆圆的球里面究竟有什么?


聪哥要插嘴:这就是速马力狡猾的地方,大家可以看我的对话框,发明人吕亦瑜先生多次明确表示,速马力里面绝对不含任何燃油添加剂,事实上,他说谎!通过唐老师找到的说明说,明确表明了燃油添加剂颗粒成分,啪啪啪打脸疼啊。



说实话,在看到他们的专利说明书之前,我也不好确定。后来我根据他们提供的专利号,下载了专利说明书。说明书上是这样写的:“将稀土元素及贵重金属元素同A型、X型、Y型、ZSM型分子筛、p型分子筛、SAPO 型、丝光沸石、八面沸石、或钛硅分子筛中至少一种或几种复合制成球形催化剂颗粒,作为发动机燃油催化剂同多孔陶瓷球形颗粒或柱状颗粒以及麦饭石远红外球型颗粒、锗石球型颗粒或托玛琳石球型颗粒(电气石颗粒)一起混合组成燃油催化物颗粒装填进上述燃油催化器中空壳体内”……



需要看详细配方,请放大专利说明图片

 

看到这里就很明白了,按照产品设计,球里面毫无疑问装的就是催化剂!专利写明,填充料主要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分子筛。什么是A型、X型、Y型、ZSM型分子筛?别被他这种描述吓住,也就是俗话说的“沸石” ,这类多孔物质,经常作为催化剂载体。不过,速马力很狡猾,他把几乎所有的分子筛类型,所有的稀土金属、贵金属元素都罗列进了这个专利,说了等于没说一样。



还有一种是麦饭石远红外球型颗粒、 锗石球型颗粒或托玛琳石球型颗粒(电气石颗粒)。这些颗粒,其实就是为了炒作所谓的“热振效应”、“远红外技术”概念。

 

二、那么他们提到的 “远红外技术” 、“热振效应”,是什么概念?


有些人可能会被“远红外” “远红外技术”这些词给吓跑。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射红外线,我们人体也不例外,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而“热振效应”是速马力强行发明了,科学家并没有这个名字,我姑且当他们写错字,最接近的,应该是“共振效应”。那共振效应又是什么意思?物体之所以有温度,是由于分子的振动。我们冬天搓手,手就会热,本质上就是你手上的分子振动加快所致。


速马力的理论模型出来了,因为远红外线波长在4-1000微米之间,与我们人体发出的波长有一小部分是重叠的,如果用9微米左右的波长照射人体,就会产生共振,就有发热效果。还有一些中医医院里的红外线治疗仪,就是用到了红外线的共振作用,让我们局部发热,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但这个套在汽油上效果究竟怎么样,我表示呵呵。


虽然这玩意在常温下,会发出波长为少量的远红外线,和人体红外波长重叠。但要说加热什么的,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个红外线的量实在太小了,让周围的水升高1度都是天方夜谭。如果真的能升高温度,那我们烧水就不用煤气了,直接丢几颗石头进去,不就得了?


三、放在发动机进气口上的,可以产生电离、负氧的网,是什么概念?

 

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外行的,电离又不是东西,是一个过程,怎么可能“产生”?只能“发生”。最重要的,是空气电离需要极高的能量,这个网没有外接任何高压电源,也没有任何放射性,放到水里,都不能将水温升高。怎么能将空气中的水或者氧气电离?如果存在这么一个技术,建议去申请诺贝尔奖,这就是传说中的永动机,不需要输入能源,就有高额的输出能量,将来神舟飞船能量源,说不定就可以用到你这个产品。


聪哥插嘴:说到这里,我能不能稍稍掩嘴偷笑一下,我刺激到速马力的第一篇微博,就是说他们发明的是伟大堪比永动机的诺贝尔奖级别圣物。

 

四、他们有专利哎!这个总不会假的吧?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其中发明专利含金量高,需要经历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和授权五个阶段。尤其是实质审查这个阶段,有专门的专家对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详细审查,如果通不过,就被驳回,申请无效。这是一个很漫长的阶段,一年能下来已经算是很快了。



而这个速马力燃油催化剂,申请的是“实用新型”。这种形式的专利,不用经过实质审查,保护的是产品,而不是方法。此类专利基本上就是表面上看起来高大上,但只要出钱找专门的机构帮你申请,很快就能申请下来。受政策指引,各地将专利数量作为地方科技创新的政绩来标榜,导致我国这几年专利量猛增,部分高校、政府还对此有补贴。但是,很多专利基本上是毫无价值。因此,就有了很多所谓的“泡沫专利”。


看到这你就明白了,当速马力理直气壮地说,我有专利时,你可以不屑他们一句:切,谁说专利就不会假?坑蒙拐骗的专利多了去了。曾经我也一度认为他里面的催化剂,能把汽油的长链分子打散成短链烷烃,后来我一看他这个专利说明书,就知道是个骗局。


话再说回来,如果真的有催化剂,能在不高的温度、常规大气压下,将汽油分子打散成短链烷烃,那么全世界的炼油厂都要倒闭了。根本就不需要那些复杂的催化裂解装置,用速马力产品就好了!这个开发出催化剂的人,应该得国家科技进步技术一等奖,去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褒扬。


五、难道他们出具的那份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也是假的吗?


这份报告已经在5月22日晚上,被他们自己删掉了。他们贴出这份报告的原意在于,证明他们的产品里面没有催化剂。


但这份报告非常可疑!首先,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已通过CMA国家计量认证,但在这份报告上,看不到MA的蓝色印章。因此,报告不具备公正性,存在造假可能。其次,使用标准错误。他要检测陶瓷中的金属,但通篇都是用的是GB T5750.6-2006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这个方法检验对象,是生活用水。


这样的标准只能用来评价水,检测水中的金属含量,但不能被用于检测陶瓷中的金属含量。因为就算存在金属成分,用蒸馏水泡一下未经粉碎的陶瓷球,重金属是出不来的。就好比你领口很脏,你不加洗衣粉,不搓揉,仅仅用清水泡一下,脏东西出得来才怪。检测陶瓷中的金属,是有专门的方法的,比如GB 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再次,厂方在自己专利说明书上都说了,催化剂是稀土元素或者贵金属。但在这份报告中,却在测锌,铅、铁这种常规金属,典型的缘木求鱼。

 

 六、但是很多人说安装了有用哎!


八十年代流行气功治病,九十年代流行菩提功等接收“宇宙信息”治病,本世纪初流行吃生泥鳅治病,吃绿豆治病,前段时间流行的“拍打疗法治病”,很多人也是拍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这些方法有用,治好了他们的慢性病。但后来,这些闹剧都被证明是江湖骗子的骗局。既然是骗局,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甘当人肉广告呢?


一个可能性是收了骗子的好处。截图上也公布了,速马力是某赛事的赞助商,人家给你送钱,你总要给人家美言几句,就努力配合你们表演喽。


第二种,是被“洗脑”。“洗脑”原因和方法也是千差万别,很值得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前几天微博上有爆出某男子吃铅治病的。这种人坚信吃重金属可以治病。这就很类似我们周围的老年人坚信吃保健品包治百病,被江湖骗子忽悠去了很多退休工资,其实都是一个性质的。只不过速马力这个骗术更高级,有专利和各种我都看不懂的科学词汇撑腰。


聪哥插嘴:唐老师说的这个“洗脑”提醒了我,这几天,好多在速马力各个群里的朋友找到我,说这些群像极了传销组织,每天准时有人发表使用感受,“动力太澎湃了”,“我现在都不敢加92#号汽油,引起动力太澎湃根本驾驭不了了”、“我的宝马535,用了速马力,至少加了50匹马力”……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所谓的速马力燃油催化器,在我眼中就是各种民间伪科学的大杂烩。他把基本上所有能搬用的概念,比如所有的沸石类型,几乎所有的稀土元素,几乎所有的贵金属,一股脑都塞进了他的专利、产品里面,跟“信息水”、“点石成金”的骗局,是同一个套路。


最后你也许会想,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承认这是一个骗局?其实,带头的那个核心人物心里,肯定是发虚的。但现在牛皮已经吹起来了,有公司,有业务,有产品,做了广告,有销售渠道,还赞助了比赛,里面牵扯到了太多的金钱利益,所以,绝对不能承认啊!


至于下面的销售和公关,就未必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了。毕竟,他们很多也是普通人,没有相关的学习背景,有些销售可能学历还不高,很容易落进这种骗局,为虎作伥。(完)



其实,关于速马力是不是一个纯骗局,我和唐老师也展开讨论过,毕竟还是有很多车友表示,车子刚刚装上去时,会有一定效果。但因为速马力营销手段太狡猾,胡话连篇,提交出来的所有观点,甚至是检测报告,都有明显弄虚作假,唐老师是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只能根据查到的证据分析,不诚实商家套路太深,还真摸不清。




例如他们用来煮水的沸石,明显就和大家从真实罐体里倒出来的颗粒有差异,前者是纯宝色,后者掺杂了红色,褐色,且大小不一的颗粒。极可能存在送检一套材料,实际装罐时又混入真正的燃油添加剂颗粒,然后根据不同的价格档次,勾兑不同比例的添加剂颗粒,装车后,稀释浓度不同,发动机状态也当然有区别。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经过我大量调查,走访了数十位曾经使用速马力的车主,大家普遍反应是符合我们的分析的,就是刚刚装上去后,动力似乎好了,但渐渐就没了感觉,半年之后,感觉也麻木了,直到把装置拆去,才发现早已失效。

 

我必须不厌其烦提醒大家,哪怕你就为了享受刚刚装车时的快感,也务必考虑安全风险,我问吕总:据我所知,已经至少有三部车,因为安装不当出现自燃事故,这该怎么办。而吕总的回答是:速马力是一定会负责到底,如果车烧了,我们肯定会赔偿。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实在无语,难道烧了管赔,就是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吗?




至今,调查速马力事件已经花了我一周时间,经历过被警告,粗言谩骂,甚至是恐吓,如同电影情节,但总算水落石出。感谢好多像唐老师这样的热心,客观,专业的陌生朋友支持,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和意见。


回顾事件,速马力事件给我们太多启发。对于消费者,请谨记,汽车行业是基于传统工业,更是服从基础科学的,再高深的科技都不可能违背常理,都必须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得通。以后碰上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黑科技,多留点心眼就不会上当。


不过,客观地说,我不认为速马力是纯骗局,毕竟这比那些宣称插在点烟器上可以多几十匹马力的把戏有技术含量得多,也多少能提升汽车性能。通篇装神弄鬼的宣称,完全不尊重科学,胡说八道张嘴便来,把消费者当“水鱼(粤语)”的营销策略,目的只有一个,让您虔诚地掏出1万多块钱去买一罐燃油添加剂。而明知自己的把戏见不得光,被媒体监督时还不可一世,张狂跋扈的嚣张气焰,就是典型的No zuo no die,看完速马力最后发出的“致用户书”,你也会同意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8万关注 | 90作品
+ 关注
《大家车言论》车评人,据说是最“重口味”车评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