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韩国汽车工业历史(二)进军北美和中国

韩国汽车工业的从有到兴之发展轨迹几乎与日本企业如出一辙,这也要归功于日企给予了许多前期助力所致。由于日系车企趁着第一次石油危机凭借经济性、实用性特点成功打开北美市场,韩国车企也嗅到了蛋糕的香气。

韩国车企进军北美

上世纪80年代,韩国汽车工业在本土正旺之时,日系车企早已在北美大陆站稳脚跟,并且陆续推出豪华品牌,意图契合美国人的购车喜好。1976年至1986年,随着现代PONY成功进军北美,韩国车企也正式打响主要市场的征伐之路。

事实上,最初美国人对于外来品牌的认同感并不高,伴随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政府通过的《马斯基法案》明确要求了下一代车型的严苛排放标准(等同于在国5阶段直接提出国7标准),并放话谁能谁来,这项法案一度遭遇美国本土三巨头的联合抵制。

 

但本田通过搭载CVCC低公害发动机的CIVIC、马自达通过转子技术克服了困难后,直接让美国汽车巨头们哑口无言,同时更优秀的经济性也让石油危机笼罩下的美国民众拍手叫好,这是外来品牌头一次获得民众认可。

但是机会只有一次,韩国车企不可能在等到这种黄金风口。于是韩国车企将进军北美上升至战略高度,在异乡尽可能采用美国零部件,增加整车中的北美属性,等同于从政治角度来解决经济问题,最终获得了北美地区的民众认同。

汽车是消耗品,质量是衡量消耗期的考核指标。韩国车显然走了日本车的老路,初期靠经济性、便宜价打天下,后期质量令人堪忧。随着日系逐渐改良质量,韩系车的销量逐渐下滑。于是韩国企业在美国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并用高度合作的方式大量采用美系车技术,并且最终提出十年十万公里保修服务……

十年十万公里,这是上世纪90年代韩系车在美国的售后政策,你敢信?但无论如何,颇显极端的诚意还是换回了市场,一举让韩系车成为北美大陆的重要角色,甚至在千禧年时同级别车型价格直逼丰田。此时的韩国大宇汽车已经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申请破产,并被美国通用汽车收购。

当时间来到2009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把全世界经济笼罩上阴影,各大车企举步维艰,美国失业率飙升,甚至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的通用濒临破产。此时已经吞并了起亚汽车的现代在美国推出一项谄媚之态令人咋舌的政策,他们与保险公司合作,实施一项车主保障计划。

计划如下:“凡购买现代汽车一年期内的车主,如果因为失业导致无法偿还按揭,可以将车退还给厂家,由保险公司承担7500美金折旧费用。”如此,韩系车在金融危机阴影下,于北美地区竟然实现15%左右的业绩增长,并且将美国民众对于韩系车的热忱统统纳入怀中,甚至劳恩斯还成为了美国年度车型……

要知道同期的美国车企业绩下滑达到了四成。而2009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彼时的中国大陆正在发生什么呢?


 韩系车的中国之路

韩国汽车首次在中国粉墨登场要数捐赠给1990年亚运会的第一批现代千里马、大宇赛手。这批车的质量极其不稳定,与日系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讲真,虽然这批车是捐赠的,但给国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随后,韩国汽车以进口方式逐步引入国内,但受关注度始终不高。此时在中国市场,上汽大众桑塔纳车型成为国人的心头好,随着市场逐步打开,一个大机遇正在酝酿。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合资公司纷纷成立,北京现代工厂坐落于首都顺义区,东风悦达起亚工厂坐落于江苏盐城,与此同时现代起亚摩比斯在江苏竣工了首个海外零部件工厂。

此役韩国车占尽天时。其一,他们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个汽车产业合作大项目,遥遥领先于丰田、日产等巨头的入华时间,合作规模空前绝后;其二,彼时中国市场未进入井喷期,市场给韩国人留下了7年左右的磨合期。

这七年里,韩系车仅用2年时间便累计生产20万台汽车,并且诞生了千里马、雅绅特、赛拉图、索纳塔、狮跑、途胜等初期车型,常列于中国乘用车五强榜单之中。但是话说回来,韩系车并未给国人留下太多好印象,毕竟引入的车型并不具备突出特点。

比如途胜在CR-V出来之后便失去主流竞争力,赛拉图、雅绅特在丰田老花冠面前也不堪一击。更别提千里马,始终是出租运营的中坚力量,并且逐渐由二线向三线城市转移。

当时间来到2009年,随着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施行,我国进入了汽车工业井喷期,但彼时的市场并不饱和,各大品牌产品矩阵也不健全,遍地是人口红利、市场缺口红利,韩系车也凭借高优惠、高颜值、高配置等特点获得市场认可。

极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现代第八代索纳塔、ix35,以及由彼得·希瑞尔名作“呼啸前脸”一代的起亚K5、智跑。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现代起亚双品牌车型外,彼时我们购买到的凯越、景程、乐风等车型均来自韩国大宇,由上汽通用贴牌销售,二者相加,便知道韩国车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此后的市场,我们也都经历过,就不需要更多表述。2016之后的韩系车一蹶不振,甚至毫无生还迹象,直至今日推出再多的新车仍然气若游丝,这背后是韩系车在国内没有像北美那样的诚意,以及自主品牌以2015为元年快速崛起的本质。

2016年,韩系车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现代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5%,起亚汽车同比增长5.5%。销量增长幅度已经落后于主流中国品牌。

总结:

结合韩系车在目前的销量,总有人言自主品牌可以血虐韩系车,甚至让一文不值的韩系车就此消失。其实这番言论不可谓之对,也不可谓之不对。

首先失败的是韩系车,并不是韩国品牌;其次韩系车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呼风唤雨,甚至可以继续对中国市场不管不顾;最后韩国企业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态度,永远不会像对美国人那样谄媚,否则更多的销售资源和政策向中国倾斜,仍有可能力挽狂澜。

 

下一篇我们聊聊韩国汽车的底气在哪里。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2关注 | 35作品
+ 关注
专业探讨 严肃娱乐 去伪存真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