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经销商库存同比增长,销量腰斩 该不该由断供背锅?

5月10日,乘联会公布了4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情况。数据显示,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1-4月累计零售量为595.7万辆,同比减少80万辆,同比减少11.9%。

 

从车企销量排名来看,除比亚迪之外,包括大众、本田、丰田、日产、通用等在华的多家主流合资车企的销量,几乎无一例外的出现腰斩。目前大部分车企给出的下滑原因,主要是由于4月份吉林、上海等地疫情爆发,导致零部件生产和供应受阻,从而影响了整车厂的生产和交付。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车企还因为上海疫情,停工停产了一段时间。

 


 

照理来说,一直以来,由于国内经销商们普遍手里都有库存,短暂的生产受阻,并不会迅速的影响到终端市场的销量。然而有意思的是,一边是厂商大幅减产,另一边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也在大幅提升。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最新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显示,4月国内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4%,同比去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环比上个月也增长了2.8%,库存预警指数仍然位于荣枯线之上。从具体的品牌类型来看,包括豪华品牌、主流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库存指数纷纷环比上个月上涨。

 


 

这也就是说,经销商手里的库存仍然是过剩的。那么,为什么4月份国内各个车企都出现了如此之大的降幅?4月份多家车企销量腰斩,到底是车企没车,还是消费者没有购车需求?

 

事实上,车企生产受影响多少有些停滞,终端市场普遍缺车,但疫情对消费者出行以及消费能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近两年来,作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不断。这也只是疫情影响,导致经济环境受挫的一个缩影,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工作环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网友戏谑,“疫情前大家都在考虑如何在副业上创收,但疫情影响下的现在,大家只想保住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个人所得税也同比下降了51.3%。大环境不稳定,加上居民收入的下滑,也让消费者不敢轻易触碰大宗消费。

 

由于本轮疫情持续时间较长,波及面积较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为了保证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和可控,部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暂时延后。与此同时,一季度以来,新能源车价的上涨、燃油车油价、车价双涨,也加深了消费者的持币观望心理。

 

我们也从部分主流汽车品牌经销商那里证实,4月份汽车市场,并非只是“缺车”,还缺“消费者”。来自吉利汽车的某一4S店销售顾问告诉我们,“有车但是卖不出去,一些畅销车型也比较缺车。”

 

这也就是说,4月车市下滑腰斩,主要是受产能不足、需求延后两个原因所致。

 

除了汽车产业,包括房地产市场、电影市场、酒店餐饮市场、旅游在内的多个事关消费者生活的经济产业,纷纷出现了下滑,甚至受到重创,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产业的“艰难”就可想而知。

 


 

除了终端消费需求延缓,导致终端销量大幅下滑的因素之外,由于4月份全国多地爆发疫情,部分城市中,不仅消费者的出行和消费受到了限制,而且部分经销商的线下经营也受到了疫情的直接影响。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调查的94个城市样本中,由于疫情防控政策规定,有34个城市的经销商有闭店现象,其中闭店时间超过一周的经销商达到了六成以上。

 

也就是说,本轮疫情导致车市销量腰斩,不仅仅只是上游零部件企业以及整车厂“生产”受到了影响,包括经销商的经营,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当然,这个影响是短暂的。伴随着疫情逐渐的好转,产能的回升,需求的逐步释放,国内车市很有可能还会像2020年那样,迎来一波“报复性增长”。只不过,这个转折点何时到来,目前仍然充满了不确定。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1万作品
+ 关注
资深媒体人,原凤凰汽车总编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9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