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边亏边加码,埃安强势入局,Robotaxi有未来吗?

最近,有两则新闻“撞”到了一起。一是通用汽车公布了二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0%,而造成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旗下自动驾驶部门Cruise在第二季度“烧掉”了5亿美元,而之所以Cruise这么能“烧”,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们今年开始部署Robotaxi服务,这一举动也遭遇了通用内部非常大的反对声。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广汽埃安却宣布开启Robotaxi的研发布局,而且是整车企业投入全栈自研Robotaxi,首款车型AION LX L4 Robotaxi已经进行了超400天的虚拟仿真测试和真实复杂道路测试。

一边亏得底朝天还在咬牙坚持,另一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Robotaxi到底有怎么样的魅力呢?它能给车企带来什么?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前景广阔,Robotaxi的强大魅力

实际上不止是通用和埃安,Robotaxi也就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几乎是每一个有野心的车企都会涉足的领域。马斯克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做Robotaxi,在前不久的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他更是宣布2024年会量产无方向盘和踏板的新型“Robotaxi”。

华为、百度、小鹏、滴滴等科技企业和新势力,也都开展了相关布局。这当然不是因为它们喜欢“亏钱”,而是Robotaxi确实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是经济层面的收益,中金公司的报道显示,2030年全球Robotaxi的市场空间会达到2万亿美元,而中国则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相关车型的总销售额会达到2300亿美元,而采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订单金额会达到2600亿美元。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且离我们已经不远。一旦企业在这条赛道上成为头部企业,后续的收益是难以估量的。

而从另外的角度,Robotaxi也是自动驾驶研发的绝佳测试工具。因为Robotaxi的主战场就是复杂的市区交通场景,它所面临的各种突发情况几乎是最全的,同时还有着超长的运营时间,对于系统耐久性也有着超高的要求。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Robotaxi技术的落地,自动驾驶就啃下了技术层面最难啃的部分。毕竟连最复杂的场景都能应对开来,其他方面更是水到渠成了。

同时Robotaxi技术的成熟还能大幅提高公路安全性和通勤效率,出色的智能驾驶能力可以规避各种可能的交通事故,大数据又能及时对交叉路口的车流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

因此在智能驾驶的各项法规落地艰难的时候,Robotaxi反而成为了各地政府都非常支持的技术路线。比如北京已经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开始向部分企业颁发了相关的自动驾驶车辆准入书,这也让资本市场和企业看到了Robotaxi的商业化空间。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Robotaxi是非常好的技术试点,也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对于整个交通层面来说,它也同样意义重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2)试点少、体验差,技术问题最受关注

目前国内其实已经布局了不少Robotaxi,但在体验层面,依然还有较多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还是“打不到车”。以上海为例,本地的Robotaxi已经覆盖了不少网点,吸引了很多用户试乘。

但实际情况是,想体验的人多,往往等车时间非常长,甚至一两个小时打不到车也是常事。

而且目前的Robotaxi依然存在着不少技术问题,首先是运行太过小心,从进入视线到停到乘客身边,往往需要耗费近半分钟,因为系统要进行各种确认。遇到前方有车加塞时等情况,车辆往往会瞬时进入“当机”状态,不仅会急刹让加塞车辆通过,还需要老半天才恢复正常行驶状态。

另外最令乘客不爽的,还是当前几乎所有的Robotaxi,都有安全员在“值守”。不仅要查行程码测体温,还要核对手机号,提醒乘客系安全带等。还有一点,当前的Robotaxi测试,还只局限于从固定的A点到B点,很多人调笑像公交车更多一些。

这对于希望体验“自动驾驶”的乘客来说,确实是体验大打折扣。毕竟大家理想中的自动驾驶,是没有任何其他人参与操作的,直接智能系统就完成全部的动作,将大家送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价格,虽然当前的Robotaxi几乎都是提供免费的服务,但经历过电商大战,经历过滴滴与快的大战,经历过摩拜与小黄车大战的人都清楚,这只是技术推广期间的“红利”,最终技术还是要实现商业落地的。

百度第一代Apollo Moon无人车价格是48万元,目前的第六代Apollo RT6价格大约是25万元左右,价格已经降低了不少,但对于网约车市场10万左右的预期价格来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当然,这些其实都可以归结于技术问题。体验可以逐步提升,成本可以采用更经济化的技术方案,但前提是足够安全、可靠。

(3)各家玩法不一,广汽两头下注?

虽然都在押注Robotaxi,但目前来看,每家的玩法还是大不一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

以特斯拉为例,它的想法是直接“一步到位”。首先就不做有安全员“监督”的方案,直接在量产车上“拿掉”方向盘和制动踏板,颇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

而在技术层面,特斯拉依然坚持自己的纯视觉方案,毕竟激光雷达成本再低,也比像素几百万的摄像头贵得多。而且特斯拉是厂家入场造车,这让它在成本方面会比百度这样的科技公司更有优势,相比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后装改造的 Robotaxi,成本更是低了好几倍。

理论上,特斯拉的方案一旦实现,几乎就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问题是,它当前的问题依然非常多,既涉及到自身技术层面,也有政策方面的放行。

广汽实际上是“两头下注”,它与腾讯联合投资的如祺出行已经运行了三年多,其中就包括如祺Robotaxi板块。这可以认为是在做与百度们类似的事,那就是以第三方科技公司的身份进行运营层面的摸索。

如今埃安的入局,更像是厂家从技术层面的突破。毕竟埃安一直在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探索。它全球首个实现L3自动驾驶以及收割实现可交付应用中国高精地图的车企,也拥有全球首款量产5G车,最近推出了超视距召唤泊车以及城市NDA智能领航辅助功能。

这个时候让装备6激光雷达的AION LX L4 Robotaxi入局,很明显是想从技术层面直接冲击L4。

当然了,厂家入局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相比第三方的改装车辆,它们权责更分明。

(4)功夫拍案

车企们纷纷入局Robotaxi,还是因为这一块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一旦打通关键性的技术环境,后续可能会迎来市场的丰收。但从目前的实际体验来看,Robotaxi要解决的问题还非常大,体验和成本控制都还有较大的问题。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Robotaxi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想一想特斯拉三年前还濒临破产,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蔚小理们成立都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二维码开始大规模使用甚至还不到八年。

也许这就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2万关注 | 1.5万作品
+ 关注
这里是功夫了得的汽车机构媒体“少林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