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频发,如何看待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最近看到这么一张表格,统计了2022年1月到7月新能源车,也就是纯电车型自燃的一些案例。里面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和电动车品牌,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当然电池类型不管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类型都有涉及。还有就是比亚迪和特斯拉要多一些,最可怕的还有一点是在静态停止的状态下都有发生自燃的状况,甚至把当时的这个城市的天气也都统计出来了,我觉得这个表格还能看出一些问题的。


韩 旭

信者传媒创始人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一张触目惊心的图片。无力从专业角度分析原因也无意统计自燃品牌与涉及车型,但一目了然,满屏皆是比亚迪。


谈到比亚迪,可以追溯到2007年夏。比亚迪当时在京召开发布会,扬言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现在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新能源尤其纯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做到了。不止现在,几年前比亚迪就几乎垄断了纯电动市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总是有了。近两年比亚迪进一步锐化品牌聚焦纯电市场,更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停售燃油车。一系列举动,一系列第一,不仅让比亚迪在中国乃至世界独树一帜,更得到跨国大厂与各方资本垂青,助力比亚迪成就一个王朝。



当然,上半年比亚迪旗下多款车型频繁起火的事实也是板上钉钉,涉及电池类型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也包含一些三元锂电池。如统计,其它品牌的自燃车型也来自这两种电池,可以简单判断,这两种电池都达不到绝对安全,在某些外界条件下可能产生自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使用以上两种电池的合资品牌,无论德系几家百年老店还是日系、美系品牌的纯电动车型,无一上榜。这对比亚迪和榜上新势力造车品牌充满讽刺,也给这些企图弯道超车或急于求成的伙伴们当头一棒,“降降温吧,中国速度。”


更想表达的是对纯电动市场以及电动世界的漠不关心。坦率的讲我并不认为电动车是真正的“车”。然而夸张又残酷的现实是,电动车或许并正在走在未来不远的某个时刻取代燃油车成为第一驱动力和出行工具的路上。而我理解的那些真正的车,正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必要提醒在座各位,请保持多样性,就像保护物种多样性一样保护驱动方式多样性。如果事物远离了多样性,脆弱性就越来越强。

于是借着自燃专题,期待物种更加丰富,世界更加多彩。


王 堃

豪车事 CEO兼总编辑


对于电动车起火这件事,人们既非常恐惧,又似乎习以为常。但凡每次碰到电动车起火的事故,就总会引发大家对于电池遭受碰撞后“热失控”的担忧,更会有新能源企业不断以暴力测试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电池足够安全。


然而,在这张统计表格中我们却发现,绝大部分电动车起火时都处于静止停放状态。这其中仅有小部分处于充电状态,剩下的事故都是车停在那儿,莫名其妙就着火了。所以电动车在碰撞时更脆弱的判断有些站不住脚了——因为很多电动车即便停在那里也不安全。


此外,根据表格里的统计显示,起火的这些电动车中,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明显超过采用三元锂电池的车型。这当然与销量及市占率有直接关系,但这一事实似乎也在说明磷酸铁锂电池在热失控方面更安全的论断有失偏颇。


其实对于电动车这样的新生物种来说,出现些问题是正常的。发生问题了,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假装鸵鸟无视其存在,或者干脆转移话题或视线。


在这个问题上,主机厂有责任、各种科研监测机构有责任、相关媒体同样有责任。我们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来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性。或者至少能让我们的消费者在用车的时候心知肚明,一旦出现起火的苗头,能够快速自救或帮助他人……


邓 玺

资深媒体人


通过2022年1-7月份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可以看出,近百辆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出现在上述表格中,其中比亚迪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居多。在分析上述自燃事件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国内2022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数据。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而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产销量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21.6%。


抛开新能源车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和其它三电技术特性来看,上半年260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对比不到百辆新能源车自燃,从相对角度来看,新能源车还是比较安全可靠的。至于比亚迪自燃车型居多,很大程度上也跟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多、销量大不无关系。


此外,前段时间某日系高端豪华品牌的旗舰MPV车型,百万的售价和几十万的加价,碰撞后也发生了自燃。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车辆自燃是有多种因素导致而成,不能因为新能源车的电池稳定性相对于燃油车较弱,我们就用有色眼镜来看待,一有车辆自燃,第一反应就是新能源车着火了。而燃油车着火了,我们就另眼看待,习以为常了。


另据美国汽车保险推荐网站,根据美国国家运辅安全委员会(NTSB)、美国运输统计局(BTS)以及美国政府召回数据作为源头,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显示,电动车自燃的比例远低于燃油车,其中各类型汽车每10万辆起火事故中,混合动力车3474次,燃油车1529次,纯电车25次。纯电车的起火概率仅为燃油车的1/60,混合动力车的1/140。


当然,新能源车自燃的概率再低也不是零,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对于消费者也是一场灾难。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产品的安全系数也会与日俱增。


李晓非

汽车华尔街总编辑

近期一张纯电动汽车因为各种原因着火的图表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大部分的市售车型均在表内出现,起火时的状态也是各种各样,这份表格的流传让很多消费者都对于购买电动汽车产生了犹豫。


而在日前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据里也可以清楚看到,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火灾事故64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增加32%。日均超7例火灾发生的惊人数据让“纯电动汽车自燃”这个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从技术角度来说,“电池热失控”是目前尚无法完全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所有新能源汽车厂家虽然对自家电池包都进行了严密保护,各种安全结构设计、散热设计和防火设计也是层出不穷,但只要是电池包受到了一些剧烈冲击,“自燃”现象就会在一定概率内发生。甚至有的冲击可能驾驶者根本感觉不到,但也会让电池包留下“暗伤”,在后续的使用中产生火灾。


我跟韩旭老师的观点有些差异,虽然我也是一个燃油汽车的忠实拥趸,但并不反对新能源汽车的热销,我觉得很多技术是在使用中慢慢改进的,不过对新能源汽车厂家我还是有些建议的,由于新能源汽车在电池安全领域暂时无法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好好利用传播资料和技术手段,提前告知顾客如何去避免“电池热失控”现象的发生,是每个负责任的厂家都应该做的,不是把车卖给消费者之后就一劳永逸。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能源解决方案中的一个品类,确实发展势头迅猛,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绝对是必然现象,我只希望这些问题最后不是只让消费者去承担后果,厂家应该尽到最大责任,跟消费者一起去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张效铭

咪车总经理 首席内容官

虽然有统计说,纯电车型自燃的比例远低于燃油车自燃的,这个比例按台数来算的。但是我要说,这么多年燃油车都没有一个这样的表单,我觉得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不管前两年比较有名的上海地库特斯拉爆燃事件,还是一系列的蔚来、比亚迪以及北汽等等电动车自燃的事件来看,电动车爆燃的情况,包括电动自行车,出现问题以后造成的影响,往往损失都是巨大的,因为你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都是特斯拉的事故。一个是特斯拉正常行驶,被闯红灯的燃油车撞飞以后,从视频中看出几乎是车辆落地电池就已经起火。还有就是林志颖事件,看似不快的碰撞,而且从车体结构来看,并没有多大的损失的情况下已经起火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燃油车发生自燃事件一般是在行驶过程中,线路老化、油路出现问题等引起的,基本没有在静止的时候发生过,而且燃油车自燃都是先冒烟,会给乘客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我觉得这是纯电车型完全不可比拟的。


然后就是自身的感受,自从电动车越来越广泛的普及,我自己在机场或者是其他地方长时间停车的时候,都会尽量选择远离特斯拉,远离纯电车型,避免会有不必要的麻烦。之前没有电动车的时候,起码停车这个环节你是不用过多担心的,因为燃油车它不会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发生不可控的自燃事故。


再一个就是看另外一组数据,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有640起,同比上升32%,也就是说中国平均每天发生超过7例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就这个趋势而言也是非常可怕的。


最后,不管这个电动车自燃的比例有多低,目前爆出来的各种事故案例,已经足够触目惊心。我希望所有的电动车制造企业,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亦或是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供应商,应该更加注意电池的安全,让消费者拥有一个更加安心的使用环境。


不过目前来看,不管是哪一款电池形式,都没有厂家宣扬的有那么安全。我希望电池厂家甚至主机厂都能像燃油车时代的沃尔沃一样,针对每一款自己的车辆事故都有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真正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推出一些智能副驾、大屏幕等等的这些比较鸡肋配置作为纯电车型推广的噱头,需要真正的把安全落实到位。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57关注 | 111作品
+ 关注
在这里会看到大咖们的独到见解,了解圈内人的观点!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