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卖车,为什么造手机的比专业造车的,更受欢迎?

这几天看到一条有趣的新闻,一家知名的全球营销公司对20万美国消费者进行调查,其中26%选择苹果汽车,位居第三名,甚至超过了特斯拉(20%)。


即使苹果尚未将车造出来,但是江湖一直流传着它的传说,消费者的关注度与期待值居高不下。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小米身上,它同样没有拿出实车,甚至连PPT也没有,但因为它是小米,因为它是雷军赌上全部身家的最后一次创业,它就自带流量与热度。


相比苹果和小米,华为就具象多了,虽然它一再表态不造车,但车市处处留有它的身影,无论是鸿蒙车机系统、全栈智能辅助驾驶等智能解决方案,还是“亲儿子”AITO问界、“私生子”阿维塔、“养子”极狐、几何等等,都是华为在车市留下的显著印记,“华为”两个字一度成为不少车型的“流量秘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造手机的(严谨来说,它们最令人记住的身份标签是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后,怎么感觉比那些专业造车的大厂更受欢迎呢?

我们简单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一是新鲜感。大厂的优势在于造车底蕴深厚,它们在品控、行驶质感、操控感、各项机械部件之间的配合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点绝对是会做得比新进场的跨界者好的。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优势并不新鲜。高度繁荣的互联网催生了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而手机制造商相较汽车制造商而言,更早迈入智能时代进行原始积累,它们在智能生态、软件应用能力等领域的实力,并非汽车大厂一朝一夕可以追赶得上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传统大厂苦于车机不够智能,而那些车机广受好评的国产新势力,如蔚小理,它们的车机均是基于安卓系统改良而成,可见这道鸿沟并不是那么好跨越的。

现在苹果、小米、华为等手机制造商,只有华为算是正式“上车”,而它的带头示范,也证明了消费者对这些手机制造商的期待是值得的。以刚上市的 问界M5 EV为例,它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 3的纯电车型,从产品力来看,它传承了华为“万物互联”的优势,超级桌面、双屏协同、智能共享等应用,让车机操控如手机一样便捷、易用、高效。


二是好奇感。车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但手机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标配,而目前我国市场上,几乎是苹果、小米、华为三分天下,它们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苹果的系统与芯片,华为的互联体验,小米的高性价比,一听到它们要进军汽车行业,用户自然会感到兴奋与好奇:苹果造的车,是不是也能像手机一样颠覆市场?小米造的车,是不是也是“为年轻人而生”(便宜又大碗)?

换句话说,消费者是将他们对苹果、小米、华为等的认可与支持,扩散至其他领域,这是它们多年来积攒的口碑红利。


三是时代趋势。近几年是汽车制造业的变革期,传统大厂如大众、通用、宝马、吉利等,陆续宣布从“整车制造商”向“科技服务商”转型,转型原因自然与消费需求绑定,车企们深知,未来的汽车,将是智能化、多元化的移动出行空间,仅仅做“四个轮子”的代步工具,将会发展受限,甚至走向死路。


前文我们也说了,手机制造商比汽车制造商更早进入智能时代,也比它们更早成为“科技服务商”,段位领先一步,更受欢迎倒也不足为奇。

但是,手机相较汽车而言更为单一,它所要考虑的维度、涉及的领域并不像汽车那么复杂,因此若是这些跨界者以做手机的思路来做汽车,也是行不通的,在安全、品控、驾驶质感等方面,它们仍需虚心向老前辈请教。

而从行业角度来看,百花齐放是好事,各领域的佼佼者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突破,更是幸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问界M5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6关注 | 77作品
+ 关注
做青年人喜欢看的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