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轮值
![](http://cjh2.autoimg.cn/chejiahaodfs/g26/M02/27/C1/1000x0_q100_autohomecar__ChxkjmMkRaOAPbXcAABU2YorlJU535.png?x_image_process=text/5Li757yW6KeG6KeS/fontSize/13)
_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
_
“禁售燃油车”最早是一些欧洲国家由政府出面提出的一个减排口号,早在2016年挪威和荷兰就提出了“禁燃”时间表。这两个国家既没有强大的汽车工业,也没能源大量需求的安全之忧,所以“禁燃”完全不会伤到自己,尽可以做减排先锋。而到了2022年6月,欧盟提出2035年“禁燃”时间表,之后国内的长城哈弗和中国海南提出了2030年停售燃油车和“禁燃”时间表。个别车企和中国某些省份提出“禁燃”,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否意味着全中国需要在某个时间点执行“禁燃”吗?
笔者觉得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谨慎探讨。
欧盟禁燃(含混动和插混),主要是考虑减排,但其实也有很多其他深层和复杂的原因。包括ABB和大众在内的主流欧洲车企,并没有在合适的时间窗里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混合动力和插混系统,于是,在电动车时代到来的时候,传统燃油车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另外,相比燃油车对石油的依赖,电动车对于电力的依赖还是要安全的多,无论这个石油是来自中东还是其他产油地区。
而中国禁燃(不含混动和插混),面临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庞大的就业人群,不仅是供应本土,很多世界汽车的产业链也在中国。如果在某个时间点禁燃,这些产业转型和人群去向何处?其次是自主品牌已经发展出相对成熟的混动和插混系统,无论是长城、吉利还是长安,都已经拥有了高水平的混动系统,这些系统的性能和能耗都比较优秀,从而让燃油车有更长久的存在价值。最后,中国地域辽阔,发展又不均衡,各地能源诉求不尽相同。例如,冬季的东北地区,电动车的续航性就很差,还是还是不能完全替代燃油车。
此外,目前的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车,还有一些产业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率还不能很好的解决,例如,二手车残值问题,长途驾驶充电基础设施问题,废旧电池回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禁燃”也不会水到渠成。
当然,无论“禁燃”与否,节能减排的大趋势是肯定的。在这个大主题下,其实可以有多元的能源方案:就是说燃油车、混动车、电动车甚至未来的氢能源车,大家和谐共存。在政府必要的初期政策助推之后,各种能源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之后靠消费者和市场自主的选择,来决定未来能源的走向。这样既可以保证产业的转型更加顺滑,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产生最优的能源方案。
总之,情况不相同,“禁燃”需谨慎。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禁,这个概念应该是慎重对待的。因为它是一种极端的措施或称为“权力表达”。那么就要考虑,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如果禁,就应该是确信行使这种权力是确定正确的,起码是在做出此决定且实施它的那两个时刻,权力者确信其正确性,并承诺为此承担责任。从这个角度就能看出,权力所辖的地域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有很大概率会做出不同决策。特别是汽车工业大国,在尽力碳中和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全球市场的产业竞争。如果“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因为缺乏基础设施支撑,该怎样有效的过渡?而且,内燃机并不必然增加碳排放,利用碳中和燃料,它们就是绿色的。比如氢气、生物燃料等等。这个世界上的人类相似性大于差异性,都会头脑发热,而且,欧洲国家运动式的头脑发热比之世界其它地方毫不逊色,甚至是同样有着“引领”作用的,就像他们自认的在人类科学和文明发展中有引领作用一样。剧烈的世界大战,严重的碳排放,都是他们“引领”的。当他们再次想在碳中和上引领的时候,其它地方的人们,应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和决定了。当然,2030也好,2035也罢,都是一张远期支票。德州扑克游戏中,发完第一手牌,各方就得下注。后面还要发牌,还要下注。对赌的戏码还多着呢。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这几天马斯克不也有番言论,说如今的燃油车就是下一个蒸汽机,总之就是该退出历史舞台。说实话,这样的言论真是挺招人烦的,电动车要是真各种好,不用禁售,没人买了自然也就没人造,然后它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最近电动车产业一点儿不消停,一会儿锂矿飙涨了,一会儿缺电趴窝了。讲真,开一燃油车还真是挺踏实的。事实证明,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石油依然会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能源。各种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始作俑者,也就是欧洲,打着减排的口号,结果俄乌战争一来,煤电又烧起来,核电又搞起来了。口里喊着不,身体是诚实的。
等什么时候发电上游真是百分百清洁能源了,再来喊禁售口号吧,这样至少逻辑上也成立一些。
崔珺
风格车评出版人
市场化的产品需要市场化的规则进行管理。一个“禁”字就显得行政干预的味道更重了。是油是电?是增程还是插电?这都需要市场来进行自然选择。消费者真金白银的会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并不会心甘情愿的为政策买单,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一味的靠政府来进行强制化的并不能真的反应正确的市场行为。所以是油是电,交给市场就好了。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Vlog”、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禁售”这个词如果要用,那就是法律和法规层面的要求了。如果要到了“禁售”的这一步,一个可能就是燃油车的污染指数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另一个可能就是燃油资源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顶多只能是“限售”。而且还一个前提就是替代能源(不仅是电)的效率更高、零污染、更安全、更便捷。
传统车企在燃油车领域的投资成本还要逐年逐步摊平,能直接转变为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固然好,但肯定无法一刀切,用户的接受程度也是要逐步改变的。
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只是这个脚步是不是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快,还需要斟酌斟酌。
宋海涛
《海川品车》、《路边停车场》投资人
“禁燃”这话题就是欧洲人搞出来的,就是一套彻头彻尾的伪命题。看看今时今日的欧洲,两年前还被欧洲各国领导人奉若上宾的环保少女,当下已经被欧洲媒体扣上了被俄罗斯收买的“通敌”帽子。所以说,什么环保啊、能源危机啊、都是为了政客们某一阶段而服务的,需要,就扯起环保大旗,不需要,就只字不提了。而我们,则不能被这些别有用心的国外组织和处心积虑的政客们忽悠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步一步来,以中国市场之体量,以及国土面积跨度之大,绝不是电动车一己之力能解决的,混合动力和燃油动力,在一定时间内,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看看当下川渝地区的大面积缺电,电动车集体趴窝的事件,你就清楚,如果把出行都寄托在电动车上,是多么的愚蠢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