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奥迪与王皓,那些技术引领者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视频平台的首页有自己独特的推荐机制和算法。当你看某一个类型的视频越多,观看的时间越久,首页出现同类型视频的概率也就越高。

因此,像我这种同时关注了汽车和乒乓球的人,毫不意外的在8月底收到了一条视频的推送。

这就是由奥迪联合腾讯新闻制作的关于全新奥迪A6L的定制纪录片——《时代逐风者》之王皓篇。

这支纪录片讲述了王皓从全球顶尖的乒乓球选手一路到金牌教练员的身份变化,也记录了王皓职业生涯中的高光与低谷。

但相较于过往的种种,这支纪录片更多的还是想表达王皓为了梦想而拼搏,同时用前无古人的技术捍卫国球荣耀的精神。

如果你是乒乓球迷,这是一条一定要先赞后看的视频。

事实上,关于奥迪和王皓的跨界联动不只是给了双方粉丝一个双厨狂喜的机会。它实现了一个更理想化的目标是,奥迪精准的掌握了王皓与自家品牌在性格、技术、发展上的一些共鸣。

要说奥迪品牌的市场营销部门只是随便找了一个冠军运动员做代言,而不是有明确了解王皓技术特点的人,反正我是不信的。

用通俗的话来讲,奥迪与王皓都是不同时代的技术引领者。他们在不断发展、不断突破的过程中,都是在没有人行进过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而最终,他们也都凭借独一无二的技术实力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奥迪与王皓是如何在不同行业,达到了相同的技术共鸣,这就是一个说来话长的故事了…

直板横打与Quattro全时四驱

打乒乓球的朋友都知道,反手是直板的死穴,时至今日依旧如此。

自从日本运动员发明了弧圈球技术,以直板单面快攻为主流打法的中国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冲击。

说到底,直板单面的进攻能力在弧圈球技术的大框架下几乎很难超越横板的两面弧圈。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革,也就成为了早年间直板运动员的重要使命。

最终,中国队摸索出了一个新的技术体系——直板横打。

如同字面意思一样,直板横打就是让传统直板的背面也贴上胶皮,并且通过和横板一样的推、拉、弹、拨等动作,实现相同的进攻能力。

不过在早期,这项技术更多是作为直板的辅助手段,进攻能力和质量都比较一般,像江嘉良、刘国梁、马琳等运动员,都已经在当时能够熟练运用直板横打技术。

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位来自八一队的小将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个人就是王皓。

王皓的技术相当具有特点,他仍然是传统的直板握拍,但反手完全放弃了推挡,而是只用横打技术。

在当时,这种极为先进的技术让王皓自成一派,甚至对教练员也推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教练员带过这种技术的运动员,所以训练体系都要逐步摸索。

好在,由于王皓本人足够勤奋努力,同时对反手进攻的理解能力也远远超过其他人。因此二十一世纪初,王皓凭借优秀的综合实力在国家一队中站稳了脚跟,彻底把直板横打这项技术带到了世界舞台。

如果为奥迪找出一个足以媲美直板横打的伟大技术,那一定是Quattro四驱系统。

与直板横打的技术发展相似,早年间,四驱系统并没有出现在家用车上,而是军用越野车的专属配置。它之所以能够被奥迪发现并改良为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其实背后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大众集团是德军主要的汽车装备制造商。

为了满足军车在全路况下的综合性能,工程师们为当时的军车配备了四驱系统以增强脱困性能。后来随着战事结束,四驱系统只保留在了大众Lltis这样的越野车上。

这个故事,也就随着大众Lltis展开了。

1977年2月,在芬兰位于北极圈内的一片森林中,奥迪的测试部主管驾驶着只有75匹马力的大众Lltis跟随着在一支以奥迪100为基础研发的、拥有200匹马力的前驱车队伍后面。

当时的大众Lltis,只是作为后勤保障车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奥迪100车队在直线上可以凭借强劲的动力将大众Lltis狠狠甩开,但只要遇到了冰雪路面和弯道,大众Lltis的行驶表现竟然比200匹马力的奥迪100还优秀的多。

这种现象引发了时任奥迪技术总监的费迪南德·皮耶希(费迪南·保时捷的外孙,前大众集团董事长兼CEO)的诸多思考。

随后,他与底盘研发部门主管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将大众Lltis的四驱技术移植到奥迪的轿车上。

于是,一项研发项目代号为EA262的计划就此展开了,而当时空间和技术基础都比较好的纵置前驱车型奥迪80,成为了率先应用这项技术的公版车型。

1980年1月,原型车奥迪A1诞生。奥迪的测试小组为了展示车辆的性能,带着当时的大众销售主管再一次来到了被冰雪覆盖的山区,结果这台仅装配着夏季轮胎的奥迪A1在性能上远远超过了绑着防滑链的其它汽车,一鸣惊人。

这之后,Quattro成为了奥迪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后来奥迪还推出采用Quattro四驱技术的赛车,在这套如同黑科技般的四驱系统加持下,奥迪Quattro赛车在赛场上共拿到了23次分站的冠军,2次厂商年度冠军,2次车手年度冠军。

以至于到了后来,赛事组委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要求四轮驱动的赛车额外增加重量不得超过95kg,并且宣布自1998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四驱车参赛。

放眼全球市场,能像奥迪这样用黑科技般的技术倒逼官方修改比赛规则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而奥迪的Quattro技术,也从最初的空心传动轴,后来发展到行星齿轮中央差速器,再到托森式中央差速器,最后到自家研发的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

可以说,奥迪Quattro技术的一路走来也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奥迪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确定了以Quattro全时四驱作为奥迪的招牌技术。

能够将四驱系统彻底推广至家用车市场,也无愧于奥迪的那句标语——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远台反手反拉弧圈球与W12发动机

故事回到王皓身上,在确定了国家一队的位置之后,完全采用直板横打的王皓吹响了高歌猛进的号角。

在当时,王皓已经可以和孔令辉、王励勤、马琳这些主力打得有来有回。2004年多哈世乒赛,王皓作为男单二号出战,首轮比赛就对上了欧洲天才选手波尔,并且以大比分3:0获胜。

这场比赛,奠定了王皓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基础。同时,王皓技术的先进性也开始显现出来。

在2000年~2004年之间,王皓凭借异于常人的手腕结构(王皓手腕的力量非常大,可以展开的角度一般人达不到)练就了一身独门本领,其中最具观赏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招式,就是远台反手反拉弧圈球。

这种技术在当时的直板环境里简直是不敢想象,王皓也扎扎实实的给欧洲人上了一课——直板也能有美好的未来。

正是有了这项技术,使得王皓在面对波尔这种顶级的两面弧圈打法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甚至能在远台用反手和波尔周旋。

当然,王皓此时的打法仍然还不够全面,这也是他在雅典憾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像王皓这种顶级的反手技术,它的前瞻性必须要配合奥迪顶级的发动机技术才能令人信服。而这个重任,就落到了W12发动机的身上。

与远台反手反拉弧圈球技术一样,奥迪W12发动机一经问世,很快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奥迪所青睐的W12发动机,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对标V12发动机的唯一筹码。

关于W12发动机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劳斯莱斯被收购的故事。1998年,当时宝马和大众集团对于收购劳斯莱斯都是势在必得。

宝马以为10亿欧元足以拿下劳斯莱斯,但它还是低估了大众集团的决心。没过几天,大众集团开除了14.4亿的天价,收购了劳斯莱斯相关车型、工厂、以及旗下的宾利品牌。

此时宝马心有不甘,一方面以停止宝马V12发动机对劳斯莱斯车型的供应作为威胁,另一方面从劳斯莱斯的母公司劳斯莱斯航空发动机那里获得了劳斯莱斯品牌的授权。

这下大众花了高价,但却因为当时没有自己的12缸发动机技术而吃了大亏。

在欧盟的调停下大众最终只获得5年的劳斯莱斯品牌使用权,并在五年后将劳斯莱斯品牌归还给了宝马,只保留继续生产开发宾利品牌。

经过了这么一折腾,皮耶希意识到了一定要开发属于自己的12缸发动机。但V12发动机的门槛儿相对比较高,宝马之所以能够开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宝马早期有着航空发动机的制造经验。

而在充分了解了集团内部的发动机技术之后,皮耶希决定另辟蹊径,开发一台W型排列的12缸发动机。

从结构上看,这台W12发动机的设计灵感其实来自于大众特有的VR6发动机。由于它的夹角很小,只有15度,所以能够在纵向长度与四缸发动机类似的前提下塞下六个气缸并共用一个缸盖。

然后在VR6的基础上,将两台VR6发动机以72度夹角再次排列成V型,形成类似字母W的排列形式,就变成了奥迪引以为傲的W12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的曲轴上能够紧凑的排列下12个连杆,其中4个一组以12度夹角布置在曲轴上。

因此相比于V12发动机,奥迪W12发动机的纵向长度可以节省30%,并且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唯一可以搭配四驱系统的12缸发动机。

考虑到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在当时已经是奥迪的招牌技术,与W12发动机的通力协作,确实称得上天作之合。

而且熟悉超跑的朋友应该知道,后来布加迪威航的W16发动机,也是根据W12发动机的基础升级而来。

王皓与奥迪都像世界证明了,最顶级的技术不只要有前瞻性,还要有实用性。

反手防侧身变直线与ASF全铝车身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

张怡宁拿到了中国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100块金牌,顺势接过了王楠的大旗,成为了中国女乒的领军人物。而相比之下,男队显然就没这么幸运了。

随着马琳和王励勤的相继淘汰,王皓孤身一人站在了决赛场上,对面是气势如虹的韩国名将柳承敏。

此前对柳承敏保持全胜的王皓,在那一场输球了。

且不说心态方面,王皓当时的技术体系中,确实缺少吊右压左的一板球。在经过了数年的磨练之后,王皓终于在08年左右练就了另一个独门本领,也就是反手防侧身变直线。

也正是这项技术,成为了王皓后来对抗马琳、柳承敏、王励勤、甚至是马龙这种正手出色的运动员,为数不多的奇招之一。

事实上,早年间王皓虽然英俊帅气,但体重一直是国乒男队中比较大的(笑)。因此,他的技术特点往往围绕着站桩输出展开,其中反手变直线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就。用武侠小说的话来说,王皓那时已经拥有了“金刚不坏之体”。

那么,奥迪又有什么技术能与之形成契合呢?

这就不得不提奥迪在1993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ASF全铝车身框架结构。

关于奥迪空间框架结构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

那个时候,奥迪便提出了坚持制造轻质车身以减轻总体质量的理念,并希望以此打破日益增加的汽车重量和日益复杂的舒适及安全装置之间的螺旋上升趋势。

1993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空间框架结构的概念车,一辆铝制车身外壳和磨光铝制外表的奥迪A8亮相。次年,奥迪A8作为世界首款铝制车身量产车投放市场。

在很多公司还在研究铝制车身汽车的可行性时,奥迪已经在开香槟庆祝铝制车身框架应用的第N个年头了。

相较于钢制车身,铝制车身可以大幅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动态操控性、以及燃油经济性,这对后来的汽车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最著名的广告是,奥迪表示全铝车身框架仅重230kg,只需要44000个氢气球就可以让它轻盈升起。

毫无疑问,奥迪的全铝车身框架与王皓的“金刚不坏之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想要名留青史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于是距离最近的时间点上,王皓和奥迪又在一项技术上实现了共鸣。

二次启动的救球能力与48V主动式防倾杆

也许是王皓的天赋异禀让大家只关注到了他的反手,但其实在王皓技术框架中,正手质量、台内控制、落点意识都是他得分的关键一环。

而且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是,王皓拥有历代运动员中最好的二次启动的救球能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王皓对阵马琳。在一个关键球上,马琳打了一个擦网,这个球在球网上跳了三下,王皓马上二次启动救到了球,同时很快连续衔接了下一板进攻,并拿下了这个关键分。

据我了解,这只是王皓很多意外救球中的一个,还有很多我说不上名字的比赛中,王皓每次都能展现这样的救球能力。这种稳定性,确实让他具备了大将之风。

那么,说到稳定性,奥迪在近些年也带来了一个相似的技术,就是48V主动式防倾杆。而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项技术,奥迪的RS家族才能在与宝马M家族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

48V主动防倾杆的核心来源是48V电机,这也是奥迪率先采用的轻混技术。而有了容量更大的电机之后,它就能承担一些除了电子系统之外的功能。

比如说,奥迪的48V电机可以单独提高或减少每一个车轮的负荷。这样在极限状态下,前轴的两个车轮可以向相反的方向提供支撑力,以达到平稳过弯的目的。

这个配置在奥迪的一些高端车型上均为标配,而且由于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会带来天然的稳定性,与全轮转向结合之后,主动式防倾杆就让车辆的上手门槛儿变得很低。或者说,相比于大马力后驱车,奥迪的高端车型明显要更好开一些。

从各种意义上看,这应该也算是车辆对于底盘支撑性的二次优化了。

写在最后

结合上述的种种,我认为奥迪选择让王皓作为全新A6L的代言人之一,实在是一个精妙绝伦的选择。从技术到发展,从气质到成就,奥迪与王皓确实形成了太多的共鸣。

有时候我们总说,一个合适的代言人会给品牌带来无数的想象空间,而奥迪这次显然是赢在了前面。

最后,我真诚的建议,无论是奥迪的车主还是王皓的粉丝都可以去看看那支纪录片。就连《时代逐风者》这个名字,似乎也完全是为他们而起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99关注 | 334作品
+ 关注
车生活影像分享互动媒体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