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楠尽|王传福、魏建军、李斌“突袭”柏林


德国的汽车圈或许没有想到,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已经悄然集结在了柏林城下。

几乎在一周之内,多家中国车企接连发布了重磅的德国市场大动作。

近日,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全球汽车租赁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根据双方协议,SIXT将在未来6年内向比亚迪采购至少10万辆新能源车。SIXT是一家于1912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的汽车租赁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成长为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


与比亚迪同一时间抢滩德国的还有造车新势力。作为头部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用一场创始人李斌的英文秀官宣了对德国市场的“开战”。蔚来创立之初,就一直对标奥宝奔,而德国作为德系豪华品牌的大本营,李斌用一场在柏林的发布会宣告了蔚来的阳谋,杀入对手腹地,同对手展开包括中德两大市场的全线作战。

“蔚来登陆欧洲,不是简单地来卖车,而是一个完整的智能汽车理念、服务体系的输出。”李斌和蔚来初来乍到,选择了颇为意外的订阅模式。该订阅模式提供了短期和长期两种订阅服务。其中,短期订阅起订时间为一个月,可提前两周随时取消当月订阅,可以任意更换车辆,随着车龄增加,月租费将相应降低。长期订阅只可选择一款车型,但享受较低的固定订阅价格,订阅周期12-60个月不等。订阅到期后用户不终止订阅,按照灵活订阅条款自动续订。

一直都表态要进军德国市场的魏建军也没有食言,长城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向着柏林出发。就在蔚来“插旗”德国之后,长城也第一时间官宣了自己的德国战略最新进展。


据长城汽车官微,长城汽车获得德国联邦机动车交通管理局(KBA)颁发的UN R155(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155号法规)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性证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德国KBA颁发此项认证的公司。根据了解,UN R155是联合国出台的关于车辆网络安全的强制性法规,于2021年1月生效。要求自2022年7月起,出口欧盟的新车型均需要满足该法规的要求。

一时间,剑拔弩张,分外热闹。王传福、魏建军和李斌齐聚柏林城下。

而德国市场显然已经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势力的崛起。几乎在第一时间,德国媒体就纷纷表达了对于中国汽车的高度关注。一时间,担忧、焦虑写在了德国汽车的脸上。

“SIXT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德国一家当地权威媒体酸溜溜地表态。

“沃尔夫斯堡(德国,大众集团总部所在地)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新例子是,Sixt没有订购约10万辆大众新款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上述报道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将“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付出代价”。

一位德国汽车资深人士在接受另外一家德媒采访时也担忧地表示,在电动车领域,德国汽车的固有优势不复存在。“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比德国汽车制造商拥有更强的交付能力,Sixt订购其他欧洲电动汽车的交付时间往往需要一年以上。”

显然,比亚迪、蔚来发动的这场对德国汽车市场的“闪电战”引发了广泛的连锁反应,已经引发了德国汽车工业的警惕甚至敌意。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王传福们“突袭”柏林呢?2022年是否成为中国汽车“赴德元年”呢?

在我看来,疫情大流行之下,黑天鹅横飞的2022年,当然不是中国汽车发力国际化的好年景。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的浪潮暗潮涌动,贸易制裁和争端也是此起彼伏,中国汽车此时此刻“强攻”发达汽车国家市场,无疑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豪赌和冒险。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中国汽车看似在德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但也有可能是“大祸临头”的伏笔。

枪打出头鸟,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

德国汽车不会把将本土市场拱手相让,而除了市场因素之外,也需要考虑德国监管部门的微妙心理。

李斌们也知道德国的水很深。在召开德国发布会之后,李斌罕见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表明自己的心迹。“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蔚来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前方肯定满是坎坷与泞泥,但往更远方看,我们能看到希望与光明。”

蔚来从进军德国市场之初,就频繁和监管部门保持互动。“我们肯定会与当地的监管机构保持畅通的交流,一些相关工作也正在开展。”李斌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透露,为此,李斌与秦力洪共同拜访了当地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同时,蔚来汽车在柏林设立了专门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对接的职能部门,还加入了当地一些相关的协会。


但短时间内的沟通显然无法完全抵消掉政策或其他非市场因素的潜在风险。毕竟,作为外来的和尚,要想真正入乡随俗,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丰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多年之后,仍然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脚踏门”事件的重创,这几乎成为了丰田汽车创立以来最为危险的至暗时刻。

所以,外国的月亮一定不圆,惊涛骇浪也一定在等在中国汽车。建议王传福、魏建军和李斌,一定要抽时间读读《美国陷阱》这本书。

中国车企要想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企业,除了产品要实现畅销全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全球化水准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提升竞争力和风险能力的应有之义。就如同李书福在年初的一次演讲中表示的那样,企业治理理念与能力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依法合规推进现代企业治理,才是中国车企驶入远洋的基础。

我们当然乐见中国汽车的巨轮们纷纷出海,因为这注定是中国汽车的必经之路。但小心驶得万年船,中国汽车这条船要想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还要打牢船底,另外也要格外增强风险意识。唯有这样,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和挑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万关注 | 1万作品
+ 关注
二十年汽车知识每天更新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