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造车势力的电动车,价格普遍更高一些?

新能源汽车取代纯燃油汽车是必然趋势,因为在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的现在,有限的石油储备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都决定着燃油车难以继续野蛮生长,目前人类能找到的解决方案就是电动汽车,因为相对比更加环保的氢能源,电能在技术层面更加容易实现。


但是现在的纯电动汽车都值得买吗?这个问题就要认真思考,这两天和几个车友聊天,其中一人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新造车势力的车型价格普遍居高,比如蔚来、理想的价格都在30万以上,其他新品牌的车型价格也普遍在20万元以上,而挂着老品牌的纯电动汽车价格反而相对亲民,是因为新造车势力的技术含量更高吗?

虽然“智能化”是纯电动汽车的卖点之一,但不是新造车势力的独有优势,甚至如纯燃油的 沃尔沃S90等车型搭载的City Safety,所具备的辅助能力还要超过很多纯电动汽车,从新能源全品牌车型来看,后来者并没有在综合产品力上有明显超越。


要说新造车势力的技术含量更高,显然是一个站不住脚的命题。在纯燃油汽车时代,发动机排量、动力储备、变速箱能效、底盘调校都是决定价格的直接因素,配置反倒在其次。到了新能源时代,我们已经发现,大家最为关心的续航能力、充电时间、动力储备、系统配置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雷同,决定价格的因素似乎变得很模糊。

而且有一点必须要认清,国家对于驾驶辅助系统的应用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比如新能源车企前两年都大肆宣传的“自动驾驶”,现在已经成为了广告禁词,甚至不能直接提及L2级以上。因为现实情况是,辅助系统即便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驾驶难度,以及提升对周围环境的监测,但是本质上,对驾驶者本身的驾驶技能、安全意识的要求,和燃油汽车一般无二,更不能盲目信从。


那么为什么产品性质雷同,新造车势力卖得更贵呢?

这就牵扯到了企业积累,不管是比亚迪还是特斯拉,不管是大众还是丰田,在进入新能源赛道之前,这些老牌车企都完成了全产业布局,包括自有的研发生产平台和资金人才储备,以及外部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甚至于,传统车企和第三方供应商在常年合作之后,很多核心技术已经真正实现了联合开发,所以新造车势力常常挂在嘴边宣传的“整车完成度”,在传统车企来说就是基础中的基础。


和所有生产企业一样,产业链布局越完整越成熟,车企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成本就能被控制得更低,遍布全国的成熟销售渠道也能转嫁车企的运营风险,更低的经营成本就直接决定了比亚迪、特斯拉、上汽、吉利等车企有了定价更低的能力和空间。

而新造车势力目前还存在研发、生产上的困难,除了个别品牌之外,代工生产是行业的普遍现状,如比亚迪遍布深圳、长沙、西安、常州的新能源工厂、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都是新造车势力们目前可望而不可及的硬性优势。


虽然代工可以降低前期成本,但是又成了新造车势力陷入被动的首因,生意场上只有利益而没有友情候补的说法,一纸代工合同就能让新造车势力多年翻不过身,一定程度上被代工企业掐住了咽喉。

除了研发和生产成本更高之外,新造车势力在盈利范围上也比较单一,目前基本上都是依靠融资发展,全力以赴只为了生存,抛开还在生产燃油车的车企不谈。以比亚迪为例,它除了本身销量达之外,还有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配件及组装等产业,能够提供集团30%的盈利,特斯拉真正盈利的开端,是开通了付费软件。


不管是比亚迪在传统行业的钻营,还是特斯拉在软件领域的成就,也同样是新造车势力短期内难有建树的领域。因为一个品牌,本质上是产品和技术积累起来的,最终还是看产品和技术。

新造车势力在存在很多短板的情况下,还想要把产品卖出去,就必须在营销和定价上花心思,讲好故事卖出高价,然后点点滴滴的塑造起一个车企必须拥有的硬实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你有没有做好当韭菜的觉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沃尔沃S90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422关注 | 1801作品
+ 关注
你的车有啥缺点,我来告诉你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