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都说好开的中国汽车是什么?

11月26日,“2022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在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重磅发布,作为中国汽车出海的王牌劲旅,上汽MG成功入选。MG的脱颖而出,与其强劲技术实力、过硬产品品质、全球化体系支撑密不可分,更是我国汽车工业乘“新四化”之风、由大变强、换道超车的生动展现。

上汽名爵(MG)入选“2022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 上汽名爵(MG)入选“2022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

实力出圈 “全球车”风靡欧洲市场

“2022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评选活动全面综合了海外消费者网络投票、产品出口量、海外传播声量、专家评审等维度,最终形成50个入选品牌名单,横跨汽车、金融、网络服务、家电等11大类产业。这其中,汽车工业作为技术、资金、人才高度密集,高度全球化、高度竞争的现代化大工业,是中国工业化水平集中代表。

“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10月,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同比增长54.1%。作为连续6年位居中国车企出口量第一的整车厂商,上汽集团前10个月海外销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达到77.2万辆,几乎占据中国车企出口总量的1/3。而MG品牌,就是上汽集团驰骋海外的一支王牌劲旅。

近日,在欧洲,不少国家的消费者在MG门店里见到了一张来自中国的“新面孔”——纯电超能跨界车上汽MG MULAN(海外定名MG4 ELECTRIC)。作为一款真正的“全球车”,MG MULAN引发了海外市场的高度关注,目前已在德国、法国、英国等近20个欧洲国家同步上市。

MU MULAN自上海发运出口欧洲市场 MU MULAN自上海发运出口欧洲市场


什么是“全球车”?在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张亮看来,一辆真正的“全球车”,不仅要有全球共同研发的过程,同时要真正意义上满足全球标准、全球质量以及全球用户的审美需求。据介绍,MG MULAN上能够看到多种需求的融合,包括时尚的造型风格、强劲的动力、良好的操控表现、满足中国和欧洲“五星标准”的安全保护等等,“同时我们在电池安全上做到了最严苛的标准,在环保上也达到了比较高的设计标准,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

MG MULAN,海外定名MG4 ELECTRIC,谐音“MG FOR ELECTRIC”,彰显品牌 MG MULAN,海外定名MG4 ELECTRIC,谐音“MG FOR ELECTRIC”,彰显品牌


而这款承载着MG品牌心血与期待的新车,不出意外地“征服”了海外用户。“一款令人向往的汽车”“极其舒适的驾驶感受”“可能是同级别唯一值得推荐的汽车”.......自登陆欧洲市场以来,MG“全球车”凭借过硬的实力和品质,赢得了TopGear、AutoCar、CarMagazine等全球知名汽车媒体的认可,在海外掀起了一股年轻化和运动化的风潮。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汽车媒体之一AutoExpress更是在试驾过后给出了4.5分(满分5分)的高分评价。

换道先行 “跟随者”变身“并跑者”

MG“全球车”的成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全球的又一生动案例。

站在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全球车企机遇平等。近年来,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车企,通过发力纯电、插电、燃料电池三大领域,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和投入,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全球领先,为推进全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在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的同时,中国车企的品牌美誉度也在显著提升,一批自主品牌逐渐成为受认可的世界性汽车品牌。依托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紧抓这一“换道超车”窗口期,从最早的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开始拓展本地汽车工业水平更强的英国、法国乃至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从多年前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到现在一步步进入了汽车工业水平越来越成熟的市场,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现在,中国汽车与日系、韩系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介绍,2019年底,上汽开始开拓欧洲市场,2021年在欧洲市场的销售达到7.3万辆,而在2022年,欧洲市场有望成为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据透露,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整车销量有望突破100万辆,“中国智造”在全球将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目前,上汽集团在海外拥有硅谷、伦敦、特拉维夫3大研发创新中心,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车制造基地,100余个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和1800多个营销服务网点,并开通了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6条自营国际航线。其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六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

“2022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活动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中国经济信息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国网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网、参考消息报社、中国新华新闻信息中心(CNC)、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名牌》杂志社提供支持。(邓侃)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25关注 | 78作品
+ 关注
分享自己的用车知识
Ta的内容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