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倒下汽车品牌看看都有谁?

最好的光景永远是过去,最难的阶段始终是明年。当所有车企在2021年高歌猛进的时候,谁也没想到2022年竟然是面临寒冬的一年。2022年无论是传统燃油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倒下的数量不少。如果给这些倒下的车企树一座墓碑,你会给它们刻上什么样的墓志铭?2022年是大洗牌的一年,比亚迪的突飞猛进彻底改写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格局;新势力中已经有几个品牌,看起来站稳了脚跟。

有新人笑,自然就有旧人哭。今年,也有不少品牌Say Goodbye了。前两天我们痛惜了观致生不逢时,今天要说这些品牌,大家觉得走得冤吗?

自主品牌的创业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自然会有些前浪死在沙滩上。今年,已经有宝沃、陆风、猎豹三个曾经叱咤风云过的品牌,进入了破产程序。

自游家:“体面的我走了,正如我体面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个用户。”

李一男,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26岁成华为最年轻的常务副总裁,38岁出任百度CTO,再往后成功创办小牛电动,称得上是头顶无数光环的“创二代”。然而,就在李一男创立的汽车品牌自游家首款产品自游家NV即将进入交付的时候,却迎来了至暗时刻。

就在几天前,自游家官方发布消息,由于公司自身原因,自游家NV短期内将无法交付。官方将会为24376名已支付定金的用户退还定金,并且赠送一台NV车模和200元星巴克消费卡。从公告的言辞语气当中,以及后续开启的团队解散行动,不难看出李一男和自游家的造车之路或许已到了尽头。

自游家的问题出在生产资质上,负责为自游家代工生产的大乘汽车目前负债累累,早已停止生产运营。按照相关规定,大乘汽车想要复工生产必须通过工信部核查。而大乘汽车恰恰是还卡在核查阶段,因此自游家NV也无法正常生产。按理说,对于生产资质的问题李一男应该清楚,要么早做预案寻找替代者,要么就不要急于宣布年内交付。或许李一男和他的团队,要么是对造车了解太少,要么就是赌性太重。但至少,李一男是个体面人,撤退得也是不慌不忙。

理论上来说自游家尚未完全失败,毕竟另找一家代工企业并不是不可能,但是从眼下就立刻解散团队的做法来看,另寻代工伙伴的道路似乎也并不顺利,而自游家的资金储备或许也未必能撑到重启的那一刻了。

宝沃讲了一个十分美好的故事:将一个倒闭数十年的品牌,描绘成了被挑战BBA,却被各种势力打压的悲情角色。其实宝沃的历史也没那么坎坷传奇,二战结束后因为经营不善被淘汰的汽车品牌比比皆是。宝沃是个德国传统品牌,但地位也不至于比肩奔驰,宝马。宝沃汽车:“即使吾身已亡,世人也将记住德系第四豪华品牌。”

如果不是一纸《民事裁定书》,可能很多人都会以为宝沃早就破产了。

今年4月8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由于北京宝沃财务枯竭,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因此申请破产清算,并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相关申请。近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获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裁定宣告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缸内直喷技术的鼻祖;与奔驰宝马齐名的德系豪华品牌;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最大的汽车出口企业……7年前,宝沃这个早已入土了半个多世纪的德国品牌,被北汽福田用500万欧元从坟墓里挖了出来,在聪明的中国人包装之下,摇身一变成了媲美BBA的德系第四豪华品牌。

但好景不长,经历了短暂的风光之后,宝沃三年累计亏损40亿元,市场表现一败涂地,让北汽福田不得不放弃宝沃。随后毫无造车诚意的神州优车收购了宝沃,最后把宝沃玩死在了自己手里。

时至今日,即使是宝沃破产,仍然有新闻的标题是“德系第四豪华品牌破产”,这可能是宝沃留给我们最后的一个梗了。

广汽菲克:“对不起,也许是我走太急,没有勇气告诉你。”

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立于2010年3月,先期引进的是菲亚特品牌,国产车型包括菲翔、致悦、菲跃等。2014年,菲亚特与克莱斯勒合并,Jeep品牌也于2015年开始国产化,陆续国产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大指挥官等车型,并凭借“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pp”这句广告语而红遍大江南北。Jeep品牌的国产化使得广汽菲克迎来短暂的高光时刻,2016年广汽菲克销量为17.99万辆,2017年同比增长23.57%至22.23万辆,是广汽菲克成立以来的销量巅峰。然而,2018年菲亚特品牌因为销量惨淡宣布退出中国,广汽菲克仅剩下Jeep品牌独立发展,刚好Jeep品牌因产品出现“烧机油”问题被“315晚会”点名。此后,广汽菲克开始走下坡路,连续四年销量下跌,2018年-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分别为12.52万辆、7.39万辆、4.05万辆、2.01万辆。进入2022年后,广汽菲克已经停摆,多月产销直接为“0”或’-”。

“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这句曾经红极一时的广告词已经在市场失去声量。与讴歌不同的是,未来Jeep品牌将会以进口的身份在国内销售。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仍能买到更加纯粹的Jeep车型,但叠加关税、运输等问题,预示着Jeep品牌车型的售价将十分昂贵,注定只是小众品牌且难有座位。当然,这是Jeep的无奈之举,也是Stellantis集团最后的体面。

10月底,广汽菲克在经历了数年的挣扎之后,最终还是宣告破产。这家合资车企在2015年Jeep车型国产后曾一度迎来高光时刻,不过随后的惨淡销量早已暗示了其出局的结局。

截至申请破产之前,广汽菲克已经总负债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0.80%,加上惨淡的销量,恐怕没几个人会认为广汽菲克还有救了。早有异心的Stellantis集团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分手,广汽集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次破产虽然在意料之中,却也来得是疾如闪电。

只不过可能是破产来得太快,广汽菲克甚至没有事先通知经销商,这种操作让经销商卖不掉手里的库存车,也无法为已购车客户继续提供维修服务。最后,近50家经销商联名集体维权,投诉广汽菲克的债务未完全清偿就进行破产,他们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想死却不能速死,破产了还被一干债主投诉,这么狼狈的破产应该是在中国车企破产史上的第一遭吧。

观致汽车:“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你所有承诺,全部都太脆弱。”

出身不凡的观致汽车,曾经是雄心勃勃的奇瑞与以色列集团共同打造的豪华品牌。只可惜生不逢时,10年前的中国市场还是合资车的天下,即使有奇瑞的大力投入,观致自始至终在市场上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三年累计亏损66亿元的观致汽车,反而成了奇瑞的负担。

2017年,宝能集团收购观致,开启了跨界造车之路。彼时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曾表示,从2018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将向观致汽车投资100亿元,总共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新车研发。观致汽车也一度迎来了短暂的“曙光”,2018年观致汽车销量为6.6万辆,同比增长320%。

但后来人们才发现,这只是宝能集团自产自销的操作,将观致汽车生产的车辆卖给自己旗下的联动云租车平台。泡沫之后,观致汽车销量继续连年下跌,惨不忍睹。而宝能接盘观致后,以造车为名在全国各地大肆圈地,让自己也深陷资金泥潭不能自拔,再也无力在观致上投入,只能断臂求生。

最近,观致汽车的生产线设备等资产被法院申请法拍,才让人们重新想起了这个品牌。令人唏嘘的是,经分析财产查询反馈发现,观致汽车名下存款只有2651.30元。观致汽车已经是资不抵债,名存实亡,无力回天。

奇点汽车:“PPT,将由我带进坟墓;新能源,会因你迈向未来。 ”

奇点汽车,初代新势力PPT造车“三剑客”之一。其余两个,游侠汽车和乐视汽车早已泯然众人,奇点汽车可能是最后一个。

耗时7年,耗资170亿,奇点汽车却还停留在“PPT阶段”。奇点iS6从2017年亮相,宣布2018年交付,此后交付时间一推再推,至今遥遥无期。2021年360公司曾经考察奇点汽车,计划投资奇点,但周鸿祎最终选择了哪吒汽车。也就是从2021年开始,奇点汽车频频大规模拖欠员工薪资,另一边,众多供应商开始对奇点汽车投诉,导致奇点汽车公司被法院多次列为被执行人。

与其他失败的造车新势力类似,奇点汽车在早期大肆铺张的布局各种业务,甚至连造车这件事该怎么做都没想明白,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造车时间和大量资金,同时也在摇摆的过程中没有积累太多的技术。

今年7月,奇点汽车已经被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强制破产重整,最终结局如何相信已经不言自明了。

4月8日,广汽本田及广汽讴歌在其官网发布通知宣布,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Acura品牌的现有产品,广汽本田相关渠道继续为广汽Acura车主提供尊荣服务,始终保障车主权益。这也意味着,2023年起Acura(讴歌)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之一,讴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算晚。讴歌是本田汽车针对北美市场推出高端品牌,一经推出bian2006年,讴歌宣布进入中国市场,这是讴歌品牌创立20年来首次进入北美以外的市场,讴歌首批引入中国的车型有两款——RL和TL,但这两款车都只提供一种配置,指导价分别为68万元和43万元。

2009年,讴歌邀请天王巨星刘德华代言,此时讴歌才算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此后,讴歌相继向国内导入了ILX、TLX、RLX、ZDX、RDX、NSX等多款车型,不过直到2015年,它的年销量也没有突破5000辆的瓶颈。

为了讨好中国消费者,广汽本田于2016年成立广汽本田第二事业,负责销售讴歌国产车型和进口车型。同年7月,广汽讴歌首款国产SUV CDX正式上市,指导价22.98-30.98万元。事实证明,国产确实有助于销量的提升,2017年讴歌在华销量为1.63万辆,创造了讴歌入华以来的巅峰。然而,讴歌的问题仍然在于品牌知名度较低、产品更新缓慢等,这些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导致讴歌国产化后销量一直不愠不火。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讴歌在中国市场共销售新车5762辆,同比下降48.6%,包括2810年CDX和2952辆RDX,而同期讴歌在美国市场销量为15.74万辆。

前11月,讴歌在华销量仅2007辆,同比下滑67.15%。在卖完库存后,讴歌再很难与中国消费者相见了。有人说,并不排除讴歌以进口的方式在中国销售,但这本来就是讴歌走过的路,16年的时间都没能在中国市场大红大紫,未来谁还会买一辆高价的讴歌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58关注 | 503作品
+ 关注
一个正在努力学习的汽车小白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