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被申请冻结7652万元财产,威马怎么啦?

威马汽车最近怎么啦?今日威马汽车有刷爆了媒体朋友圈。

2022年的威马,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销量逐渐与头部势力拉开距离的情况下,员工降薪、核心零部件断供、联合创始人离职等情况接踵而来。近日,威马汽车更是被申请冻结7652万元财产,这让本就不富裕的日子“雪上加霜”。据天眼查显示,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与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非诉保全审查裁定书公开。文书显示,申请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请求法院查封、冻结被申请人威马两公司价值7652万元的财产。法院认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执行。

公告文书显示,申请人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因与被申请人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生纠纷,向本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要求查封、冻结被申请人价值人民币76,527,699.33元的财产,并以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方式提供担保。

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本裁定立即开始执行。

据了解,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安吉零部件物流成员,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

曾经比肩“蔚小理”,深受资本青睐的威马,其实在2021年就逐渐走向下坡路。

2021年,威马汽车全年交付量4.42万辆。排在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哪吒汽车之后。2022年威马汽车前11月销量达3.23万辆,同比下滑10.26%。相比之下,头部势力“蔚小理”已经在10月突破了10万辆的销量,即便是同为二线新势力的零跑也在11月交付量突破10万辆,而威马10月份单月销量仅一千余辆。

除此之外,根据威马汽车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间亏损额持续增加,其中净亏损分别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三年亏损合计达174.35亿元,并且亏损面仍在扩大。

11月21日,威马董事长沈晖发布内部信,为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公司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其中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从曾经的造车优等生到需要和员工共克时艰,其实仅过去两年时间。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与蔚来、小鹏的研发、生产、交付基本处于同一节奏,但威马的底子要比任何一家新势力好,例如创始人沈晖有着丰富汽车从业经历,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更为主要的是,威马是第一个拥有自主生产能力的新势力品牌。拥有温州和黄冈两大生产基地,超过六百家线下经销门店,分布在全国211个城市。

从多个维度看,威马似乎要比同期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更加扎实,也更有发展机遇,但实际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令人难以恭维,威马不仅没有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大众,反而从第一梯队的位置,滑落至如今岌岌可危的市场处境。

11月25日,媒体曾到访威马汽车上海总部,而这栋总部大楼显得格外安静,只有极少数的员工出入。工作人员透露,近期威马员工开始居家办公,要等到12月5日才会复工,但园区其它办公楼却一切正常,一些员工午饭后在园区内散步休息。据了解,威马在总部一层设立了一个面积不小的用户中心,但已经停用,无人值班显得十分空荡,仅10余张证明过往的荣誉证书还挂在墙上。值得一提的是。通往大楼内部的红毯已经布满污渍,大堂内随处可见飘零的枯树叶。

但面临巨大资金缺口,降薪的“节流”也只是杯水车薪。进入12月,威马再次被爆由于拖欠供应商账款,威马的核心零部件断供,工厂已经基本停产;第一款轿车M7的项目也已经停滞。 威马W6和威马M7。据了解,威马W6于2021年4月16日上市,11月仅交付1辆,而威马M7被认为是威马实现翻盘的重要车型,预计下半年上市交付,但受困于资金链压力,至今未有上市的消息。

2018年4月,威马首款量产SUV——威马EX5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1.23-14.98万元。2019年,威马全年销量1.69万辆,在新势力排名中仅次于蔚来。彼时,沈晖意气风发,在微博上与美团创始人王兴打赌,声称威马会成为造成新势力的Top3之一。

2020年,威马年销2.25万辆,位于造车新势力第四名。2021年,威马以4.42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五,而“蔚小理”三家车企的销量都超过9万辆,甚至最晚出场的哪吒汽车都比威马多出2.5万辆。进入2022年后,威马不再对外公布交付数量,而乘联会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威马累计销量为29284辆,在新势力品牌中垫底。很明显,威马在销量上的已经全面掉队,并且经营状况正在不断恶化。

除了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威马的资金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累计亏损136.32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威马账面上现金流只有41.56亿元,“以亏损冲销量”的模式宣告失效,再加上上市迟迟未果,沈晖开始战略收缩,对内裁员降薪,对外减少交付。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威马汽车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此前的17000万元增至52000万元,新增股东绵阳安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由原来100%降至约32.7%。而新股东绵阳安州投资公司正是由四川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财政厅共同持股的企业。这也意味着威马汽车科技(四川)有限公司获得了国资入股,或许将迎来新的生机。

新增股东绵阳安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其持股67.31%成为威马四川公司的最大股东。同时,法定代表人由沈晖变更为何伟。

据威马汽车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威马在2019年至2021年间亏损额持续增加,其中2021年巨亏82亿元。近期,威马汽车频繁被曝执行降薪降本等计划。同时,威马计划通过借壳Apollo智慧出行在港股实现上市消息也不胫而走,但威马方面尚未对此做出回应。在2021年底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威马汽车预留了6120万元预算,这笔预算主要用于应对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纠纷,另一用途则是用于2022年底至2023年中期完成对涉及纠纷的技术方案或者专利的更换或淘汰。

作为曾经的新势力头部车企之一,进入2022年后,威马汽车一直过得不太太平,尤其是下半年,市场上关于威马汽车的负面消息颇多,包括降薪、裁员、闭店、或被收购等。

据威马汽车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研发开支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分别占比同期总收入的50.7%、37.1%和20.7%。从数据上看看,威马汽车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并不高,并且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2019年-2021年3年期间累计开支不足30亿元。与目前主流的“蔚小理”相比,威马汽车拥有更为雄厚的资源,包括拥有25万辆产能的两座自建工厂、超300亿元的融资规模、超600家经销门店,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上,与“蔚小理”相比,威马汽车在研发投入上的比重不高。

威马汽车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营收17.621亿、26.717亿元、47.425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3年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从2017年至今威马汽车亏损数额已超百亿元。2017年威马汽车曾提出“128”战略,即围绕1个电子电气架构研发2个车型平台,并推出8款电动车。但到目前为止,威马汽车旗下五款车型均基于第一代架构和平台打造,此外,今年6月1日,威马汽车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但威马汽车上市之路并不顺利,目前其招股书在本月初已是“失效”状态,威马汽车已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刻。

一审被判侵害吉利商业秘密面临700万元赔偿,威马已上诉

历时四年,吉利汽车与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案终于迎来新进展了。据报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已对吉利和威马21亿元天价知识产权纠纷做出一审判决,该案一审判决书已于9月下发。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结果,威马需赔偿吉利700万元,其中包括威马汽车需赔偿吉利汽车700万元,包括经济损失500万元和为制止侵权的各项花费200万元。此外,威马汽车要停止使用用于EX5车型上的5个汽车零部件图纸,这5个汽车零部件图纸包括前稳定杆总成、后桥总成安装支架、前悬左下摆臂、前稳定杆左趁套、后桥总成,均为汽车底盘零部件。法院审理后认定,这5个图纸相关信息均属于吉利汽车。

针对上述消息,吉利汽车暂未回应;威马汽车回应称,该案件判决尚未生效,已经提起上诉;停用图纸对公司没有实质性影响或影响不大。

这里先来回顾下这个事件的缘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信息显示,2018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将威马汽车告上法庭,要求威马赔偿21亿元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2019年9月17日,该案件首次开庭,威马汽车委托环球律师事务所应诉,当时威马汽车向媒体表示:“威马汽车没有任何侵权行为,我们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从天眼查app官网了解,威马汽车共有70起专利权权属纠纷,绝大部分均与吉利汽车有关,天眼查显示,除一起案件以吉利方主动撤诉结案外,其余案件仍在民事一审阶段。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由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沈晖创办,总部位于上海,而吉利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品牌,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杭州。实际上,威马汽车与吉利汽车存在诸多关联,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在2009-2014年期间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而威马汽车多名内部高层人员也均曾在吉利汽车任过职,包括威马联合创始人侯海靖也是来自吉利汽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58关注 | 503作品
+ 关注
一个正在努力学习的汽车小白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