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在生活中使用冰冻罗非鱼

当我打开小破站《三体》的第一集。

看到弹幕上频繁飞过的各种冰冻罗非鱼警告,我就知道都是十年老粉了,想当年史大队讲案例的时候,提百万也是下意识的夹紧了裤裆,从此再不敢直视罗非鱼。

比起汪某人当了一部书的人形摄像机、计时器,最后被“坐在王府井教堂门口痛哭流涕的知识分子”一笔带过,活了一百来岁,旁白帮着他寿终正寝。

史队长是坚挺到了第二部还有重要戏份的存在,而动漫版的三体也是跳过了第一部地球往事,从史强主导的古筝计划开始。

也就是为了得到第二红岸基地和三体星全部对话内容,在巴拿马运河最窄的地方竖杆子,拉起超韧性的纳米细丝墙,给ETO组织首领之一伊文斯所在的“末日审判号”船切片儿的那部分。

纳米细丝的高隐蔽性可以诛杀ETO成员,又能够保证数据切割面平整,方便恢复。

简单聊聊观后感。

灰不叽的画面压迫感很足,浩劫氛围中该有的颓靡、以及星际宇宙中的工业感,这一类的大场景没话说。开局斩妹,撞出一个违背地心引力的三百六十度大回旋,紧接着就是罗辑的追命大逃亡,节奏尚可。

就是这人物建模的精致程度比起灵笼,咱不能说差的有些远,但是有距离,比如这男性角色们人均面瘫三白眼,但妹纸们塑造的前凸后翘,眉眼倒是挺有风情。

艺画天开你是懂观众的。

客观来说,完成度还可以。但是绝没有到达一个可以和原著比高的水平。

就像偶然看到一篇书评所说的,三体本就是一本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作者也是偏向于科学实在论和技术至上主义的硬科幻爱好者,而动漫则运用了更符合大众审美的后现代元素。

随着故事的展开,各类建筑的灰败堆砌出浓郁的废土风,智子出现时色彩艳丽的屏障和墨子的癫狂,则是直面锤脸的赛博朋克感。作者笔下想呈现出的乌托邦,本就和赛博朋克背后的反乌托邦背道而驰。

有人说动漫与小说会有割裂感,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观众们无需对着原著拿动漫找不同,三体的魅力,本就是将油墨印在纸张上,反复斟酌作者世界观的构建,看遣词造句,看故事情节的推动。

跟着思考人类这一个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宇宙的本身,而每个角色也从来只是推动和孵化情节的符号、工具,回顾观看体验是深度的、极理性的,甚至还透着些严肃。

而动漫作品,看个爽就够了,爽到视和听,就是好作品。目前动漫版只播出了两集,后续是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还要等观众们的反响。

个人浅见出圈容易、出名难,想俘获原著粉的好评最难,对于纯路人而言,书的情节和世界观环环相扣,猛地想看明白又有门槛。

除了被冰冻罗非鱼弹幕刷屏,就是被“这是计划的一部分”洗脑了,艺画天开又和汽车跨界合作了,前有奥迪概念车&灵笼掀起了一阵热度,今有长安汽车冠名《三体》碰撞出火花。

而这一次独家冠名,大概是除了“合资杀手”外,在讨论度上最出圈的一次。

无疑是好现象,自主品牌脱胎换骨,玩的越来越洋气,削尖了脑袋从娃娃抓起,开始百花齐放式对话年轻人。

倒也不是一个说车的还得时刻强调家国情怀,非得合资、自主分那么明白。

只是作为国货热切的追随者,颇有些翻身农奴把歌唱,我心甚慰的既视感,德美日搞了这么多年的天下三分,早该多一些中国车出来闻名遐迩了。

作为长安汽车电气化的主力车型,三体动漫频繁的内嵌广告位、以及品牌自己的宣发大多也都奉献给了深蓝SL03。

长安EPA1纯电平台打造,16.89万起步,四款车型三种模式,包括增程式、纯电以及还没普及的氢动力。

老实说,长安和三体结合的倒也不突兀。

某种程度上,除了旗下走量的CS家族,引力系列下的各种UNI们,走的都是未来科幻感,算的上把新能源车的前卫外观用在油车上,用的最早、最成功的那一个。

拿引力系列的首款轿车UNI-V来说,酷似概念车设计,倒梯形封闭式的进气格栅和狭长的大灯组,张力十足,辨识度这部分拉的很满。

在宣发上也是随处可见的星际、宇航和空间元素,算的上把宇宙这点儿事玩明白了。

最后,聊点有意思的。

在找素材的时候,看到一个视频,作者在向人们诠释究竟三体宇宙和漫威宇宙的世界观,有怎样的关系,又有什么本质差异?

但简单来说,其实他们既对立、又统一。微观来看,他们是量子力学中同一个现象的两种解释,即叠加态的消失和多元宇宙的诞生。

这个现象耳熟能详,就是光子和滤光片那点儿事。

一段光波经过滤光片,穿透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光子被一分为二,这是波粒二象性。但一旦有人眼参与观测,神奇的现象就出现了,光子就会随机或穿透、或反射,但无论以哪种方式出现都会是一个完整的光子,并没有被滤光片一分为二。

对于这个现象,现今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基于哥本哈根的诠释,即量子状态的坍缩,你看到它,它就消失了,这个理论也是刘慈欣《三体》和《球状闪电》的世界观;

而另一种就是埃弗雷特的诠释,它并不是消失了,只是你看不见而已。

这个理论类似多元宇宙的基础,因为只是看不见,所以你可以用某种方式看见,就出现了银河护卫队星际穿梭在不同的宇宙中着陆,甚至于将时间倒退。

而作为多元宇宙的佐证——弦理论。

现今也只存在于数学的领域,但数学是不是科学,至今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数学的很多解是人定的,弦理论的实践需要在10维-26维的空间中进行验证。

相比多元宇宙,似乎叠加态的消失更容易让人们信服,因为我们只生活在三维空间中。

回忆起最初看《三体》时的情景,作为一个理科常年不及格,需要文科填坑来让总体账面不那么难看的人,真的是在逐字逐句、认认真真的连查带看。

我虽然不太喜欢那些物理学说的弯弯绕绕,但始终保持着对这个世界上,一切未知领域的好奇。

薛定谔的猫、特修斯之船,三体黑暗森林中的费米悖论、霍金提出又推翻的生死悖论、量子力学的观测bug、乃至一切起源的进化论....... 无论是哪个领域,看到最后都是细思极恐的一阵胆寒。

大抵,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5关注 | 32作品
+ 关注
车言阅色,以精致以观,以悦耳以听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