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涨价另有目的,新能源化压力下战略调整,豪华品牌转型急迫

受全球通胀及供应链涨价而提价,宝马的这波操作表面上完全符合商业逻辑,而就其本身而言,缩短销售战线,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单车利润率,摆脱无效消耗,为其转型升级赢得空间,这才是背后的真实目的。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判断,宝马面对新能源化和电气化,有了严重的危机感。

宝马的品牌影响力依然全球领跑,虽然2022年全球销量同比下滑,但其在高端品牌市场老大地位基本确立。当然,市场份额提升也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残酷价格战,集体涨价显然来自这种默契。

另外一个维度上,在2023年年初的统计中,2022年宝马品牌的投诉率也位居高位,其中传统顽疾烧机油和车机系统与宣传不符占据投诉前列。可见的消费习惯改变,尤其是车机系统的应用电子化,传统高端燃油车的弊端被高端新能源车的优势全方位碾压。

与此同时,危机已经成为现实。根据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豪华车市场整体销量为309万辆,同比增长6%,但是其中传统豪华车市场整体下滑4%,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长49%。中国新能源车高端产品形成规模并且确立了标准,传统豪华车不得不跟。

显然宝马的职业经理人更清楚如何务实地保全利润最大化。涨价,会筛除那些边缘用户,大部分忠实消费者不在乎多花个一万两万。此举无疑以高质量收缩替代低价位扩张。另一方面,在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推出了5款纯电动车型,2023年这个数字达到11款,预计到2030年,宝马全球销量至少50%将来自于纯电动车型,中国市场带来的刺激和危机,倒逼宝马的策略改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485关注 | 203作品
+ 关注
冷静的汽车行业思考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