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楠尽|狂飙的余承东


“告诉老莫,我想吃鱼了。”

这句台词相信大家已经随处可见了。

而这个梗放在华为的余承东身上同样有效。因为他最近告诉了赛力斯,华为也想吃大鱼了,而这条大鱼就是问界要达到百万产销。

近日,赛力斯与华为在深圳签署联合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宣布,赛力斯公司的联合业务目标是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

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实现年销百万辆的规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赛力斯和华为“牵手”是在2021年,凭借着华为的品牌光环和渠道加持,原本孱弱不堪、处于倒闭边缘的赛力斯起死回生,并成为了新能源的一匹黑马。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AITO 问界M5、M7以及M5纯电版相继上市,2022年累计销量超7.5万辆,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但是从不到8万辆,到百万辆,简单地说,就是要增长14倍之多,如果说华为和赛力斯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完成了从零到一,展现了赛力斯速度。那么,接下来不到3年的时间,华为要展现华为光速。挑战之大,压力山大。

但对于余承东而言,2023年他首度和赛力斯定下了首个产销百万的军令状,则表明了余承东和华为的车BU开启了一个新的【狂飙】模式,此举意义重大。

在我看来,2023年,狂飙的余承东将把坚持【不造车】的华为带向何方?是2023年新能源车市大势中的一个颇值得观察和解读的线索之一。


那么,为什么余承东要和赛力斯立下一个百万产销的“小目标”?这个石破天惊的百万产销KPI背后,有着怎样耐人寻味的故事?

首先,这个百万产销,最直接的是喊给张兴海和赛力斯“听”的。

作为华人智选车模式的首家合作伙伴,赛力斯是提供给了华为一个切入汽车产业的新“试验田”,在华为不造车的基本前提之下,华为如何从汽车产业掘金最大化?赛力斯无疑是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从现在来看,赛力斯所代表的智选车模式相较零部件模式,是最适合当下华为最大利益化的模式。对于赛力斯这家同华为合作规模最大,在产品定义、合作研发中给与华为更多话语权、跟随华为最久的车企,余承东和华为自然是要“投桃报李”,给张兴海和赛力斯一份“厚礼”。

正如余承东所说的那样,“赛力斯是华为合作最早、投入最深、产品型号最多的车企。双方过去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跨界合作基础,具备充分的互信,未来还将持续长期合作。”在我看来,百万产销是余承东给赛力斯吃得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度捆绑赛力斯的“糖果”。

这次,双方宣布深化合作协议,无疑是智选车模式初战告捷后一个最好的注脚。

时光回溯到2019年,在美国的不断打压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应运而生,余承东和王军临危受命,肩负起了在汽车圈为这家中国中坚智能通讯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

彼时,华为汽车的主要业务被划分了三个部分:其一,华为HI模式;其二,类Tier 1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其三,华为智选车模式。显而易见,王军主管的HI模式,以及汽车零部件业务已经因为业绩未达标而被降低了权重,而凭借卖赛力斯卖的风生水起的余承东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内部赛马的最大赢家。

三年之后,高下立判。

2023年2月,媒体爆出,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注意,是被停职而非调职。任正非用一招“斩马谡”表达了华为对于余承东的最大限度的信任和支持。

此时此刻,对于华为和任正非而言,继手机之后,余承东再度证明了自己,他在商业和营销上的超高天赋,让内部的竞争对手甘拜下风,更是为华为在竞争白热化的智能汽车的赛道上拥有了立足之地。


其次,外部形势急剧变化,也让余承东要及早喊出百万产销“军令状”。

虽然难度巨大,但形势逼人,竞争对手纷纷对外释放了新信号,这让余承东不得不加快了攻城拔寨的步伐,毕竟,兵贵神速,速度为王。

值得注意的是,余承东的老对手——小米的雷军正在加快进军智能汽车的步伐。就在不久之前,雷军在投资者日上放了大卫星,小米汽车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而小米汽车量产汽车还未下线。

几乎是同一时间,媒体曝料称【空降】至小鹏汽车的新总裁王凤英定下了三年小鹏销量达到百万级别,五年小鹏市值达千亿美元的KPI。理想汽车的李想也早早就喊出过到2025年,理想汽车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

一向格局很大,心气很高的余承东,在业绩上从来不服输的他怎么会容忍华为在KPI上甘居人后呢?

而且,华为一向的作风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特别擅长打恶战,死守上甘岭。

“把凉气传达给每一个人。”

任正非的心中,永远有一个危机四伏的冬天。

对华为和余承东而言,极具挑战性的经营目标从来都是振奋军心最好的一剂良药。准备开启车BU狂飙模式的余承东立下赛力斯百万辆目标也就不足奇怪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否百万产销就是余承东和车BU的未来天花板呢?

在我看来,区区百万产销规模,装不下老余的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余承东在独揽车BU大权之后,两度打卡长安阿维塔,火速和江淮汽车结缘,一座30万产能的新工厂拔地而起。并且接受媒体采访,首度对外披露了自己的新战略,那就是从智选车模式升级为生态模式。

何为华为汽车的大生态?

徐承东给予了清晰的解读。他在媒体采访中提及,“华为没有必要下场造车,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通过成立问界生态汽车联盟,选择少数几家车企加入,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把体验打造到极致,做好产品区隔,共同抓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时间窗口。华为紧密合作的车企会在一两年内率先走向盈利,并且会成为中国盈利最好的车企之一。”

而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华为主要做中高端产品,不会涉及20万价位以下市场,并且要通过产销规模的大爆发摊薄成本。

这是华为掘金汽车圈的一大新战略,也是可能关乎余承东和华为未来成败的一步大棋,影响深远。值得仔细研读。

赛力斯未来产销规模破百万,仅仅是徐徐展开的生态战略的一小步。

根据我的估算,目前余承东为赛力斯定下了百万产销规模,而再加上后续的几家,整个华为汽车生态的产销规模有望突破150万,这意味着华系车的整个体量未来将与一汽大众这样的合资霸主一争高下。

狂飙的余承东,要吃大鱼,余大嘴也有了新的绰号,余生态。

去年,我国新能源产销高烧不退,全年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幅为93%,市占率达到26%。2023年,虽然补贴断供,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依旧大江大河,大风大浪,这是不可逆的基本定势。

根据乘联会的预测,在2022年650万辆销量的基础上,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近31%,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6%。而电动车百人会给出的最新预测则是有望逼近千万辆规模。

或许,未来华为仍然坚持不造车,但并不妨碍华为汽车在新汽车大赛道上狂飙,并不妨碍“渔夫”余承东出海打鱼。

“一个人是打不过的,要几个兄弟一起打,这就是我们成立生态联盟的原因。我相信和华为合作最紧密的这几家车企,会是少数能活到最后的企业。”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事物都在互相残杀。捕鱼就是要了我的老命,可是它同时也养活我。”

2022年,比亚迪捞了一网大鱼,2023年,狂飙的余承东会战绩几何?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问界M5 问界M7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万关注 | 1万作品
+ 关注
二十年汽车知识每天更新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