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前概念车,看“山的那边”

Concept car, shows the further


站在时间长河的下游回望,每个时代的汽车造型,都有自己的主旋律,或者说“时代精神”:30年代是流线勃兴,50年代是国民小车觉醒(主战场在欧洲,美国则是超级流线型),70年代是楔形扁平,21世纪初是雕塑激情……


图1 1974年的兰博基尼Countach,那个时代的偶像 图1 1974年的兰博基尼Countach,那个时代的偶像


而在当下,这种时代精神,无疑是“电动智能”。电动化带来了布置松绑和装饰元素,智能化更是以体验变革乃至革命的方式,深度影响了汽车的本质属性,促使汽车由内而外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些内容,ICONA和大家之前已从不同角度探讨过多次。

但……,然后呢?


概念车知道答案

Catch the trend

30年代的流线勃兴,滥觞于20世纪初那些“水滴”试验车;50年代的国民车,可以从30年代的Tatra和甲壳虫原型车上看到影子;70年代的楔形发端于60年代的概念车探索,更不必提班戈早在80年代就在做情感化雕塑曲面的尝试了……


图2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四大楔形概念车 图2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四大楔形概念车


当下的电动智能风格也不例外,21世纪初的不少概念车,就已经体现出二十年后的气质。通用在2002年推出的Hy-Wire概念车,不管是车身厚度、无格栅设计、电子外后视镜还是车内的屏幕甚至空调的电动出风口,都颇有当代智能汽车的神韵。


图3 通用汽车Hy-Wire概念车 图3 通用汽车Hy-Wire概念车


当然,这并不奇怪。概念车作为“时光的使者”,展现出的就是设计者眼中的未来图景,一个时代有代表性的开创型概念车,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内的普遍预测和行业生态的集聚方向,也引领了公众、投资者和后续设计者对下一个时代的预期和投注方向,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开创型概念车逐字逐句定义了未来感”。

既然21世纪初的概念车定义了当今汽车的时代精神,那要探知未来10~20年的时代精神,我们自然应该把目光对准当今的概念车,在目眩神迷中捕捉时光的讯息。


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Electrification, another mountain to Climb

不同于楔形造型这类“聚焦于形态”的创新,汽车的电动智能化是一场 “技术驱动,体验接棒” 的全方位革命,将使汽车从动力到使用方式产生本质性变化。由于技术发展的规律和智能化的巨大潜力,这场革命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未来的发展空间也远没有看到尽头,因此仍有不少概念车致力于在这个已有方向上作深入探讨。


【宝马 Dee】

智能汽车的座舱发展中,当前盛行于量产车的无疑是屏幕+语音路线,因为成本相对可控,技术更加成熟。但大屏的布置严重局限了内饰设计和交互范围,长远来看将被更沉浸、更广阔的综合性交互方式取代。

图4 图4


例如宝马Dee的先进平视显示系统,这种“超级HUD”不仅可以显示基础的驾驶信息和交互内容,还可以让你在“元宇宙”里开车,车外平平无奇的场景也可以被渲染成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与宝马异曲同工的还有奥迪的AR头戴式显示设备方案,这类“去屏化”智能设计解放了触屏交互的“手眼矛盾”,可以在保证良好手操舒适性的前提下,获得大面积的显示和交互空间。

【标致Inception】

图5 图5



面对屏幕带来的复杂度, 标致Inception的座舱理念i-cockpit则采用了“化”的方法,将交互内容“打碎”,让信息界面散入内饰各个部件,甚至外饰的细节中,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车门上的条带状界面显示了车辆的基础信息,方向盘上的信息界面支持快捷的手势操控,前方的环形仪表则可以显示重要的驾驶信息,而这些都不影响副驾和后排乘客各自对屏幕的使用。在很多对手致力于营造“多人同乐座舱”的时候,标致独具匠心地瞄准了“每个人的独乐座舱”。

【华人运通 Concept H】

图6 图6
图7 图7



再来看一下华人运通在2018年发布的Concept H概念车,无论是造型还是座舱设计,放到如今也是妥妥的“极富前瞻性和科技感”。比如,Concept H搭载了线控可变位转向系统,可重构驾驶舱系统,通过线控驾驶科技,其方向盘可以移动至车内任意座位,使车内乘客都可以驾驶车辆。而Concept H的超现实沉浸座舱系统通过一个大尺寸的连续多曲面屏,能够以图像的方式链接真实或虚拟,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无缝切换。

此外,Concept H搭载的是前瞻底盘转向集成系统以及连动式座舱系统也是刷新了大家对智能电动汽车的科技认知。


山的那边,是海

Design revolution

另一些概念车,则在电动智能时代给出了一些“反叛”式的观点。它们不局限于遵从这个时代的主流方向,而是在思考“下一个是什么?”,或者“把电动智能化放在一边,造型本该如何发展?”

【领克 The Next Day】

图8 图8


同属自主品牌,领克The Next Day概念车的造型风格却大相径庭。它致力于表述“多即是多”的理念,采用纷繁的装饰元素和丰富的细节雕琢,给观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当然,这些元素和细节并不是简单堆砌,而是以“密排平行线格栅”和“金色细饰条”等线索缀连,呈现出“繁而不乱”的美学品格,用充沛的情感能量感染着每一个人。毫无疑问,这是一款带有机甲风的、赛博朋克式的车型,它不强调智能感,但它汹涌的情感力量同样在定义“未来”。

【奔驰 Project SMNR】

图9 图9


从AVTR(阿凡达)概念车开始,奔驰的设计就开始探索“汽车”与“生命”的关联,有意识地使用更多有机曲面和生物感的元素。在这台SMNR虚拟概念车上,奔驰更是以克莱因瓶式的曲面机理和透明的材质,传达出生命、神经元和自然能量的抽象理念,而其崇尚自然交流、平等沟通乃至“性灵相通”的交互理念,也许与当前人工智能的方向殊途同归。

【凯迪拉克 InnerSpace】

图10 图10


以InnerSpace为代表的一众“纯乘坐”概念车,则将目光对准了纯自动驾驶场景。此时的车辆将是一个纯粹的“乘员舱”,某种意义上回归了“马车车厢”的需求:舒适豪华的乘坐享受。自动驾驶的前提相当于车夫在外面赶车,用户在车内的“第三空间”体验不必再迁就驾驶员的需求。因此内饰设计成了颇具科技感的奢华包房,生活气息代替了冷冰冰硬邦邦的功能感,座椅也更适于乘坐,甚至可以随开门动作而旋转迎宾;与此同时,车辆的外饰设计更加单厢——毕竟不再需要驾驶视野了。


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精灵?

Special species

除上述两者之外,另一类设计价值观其实一直都在——有趣的大玩具。它打通了科技与情感,兼具造型美和易用性,甚至充满了社会文化价值。可以预见,即便难以成为主流,它也会一直与汽车行业一起存续下去。或许多数人不会购买,但即使在路边看一眼,你也会浮出情不自禁的笑容……又或许,哪天它真的成了爆款呢?(五菱mini EV直呼内行。)

【雪铁龙 Oli】

图11 图11


无需赘言,看到它的第一眼,你就知道,这辆仿佛从乐高或者《我的世界》里开出来的大玩具,绝对有趣。竖直的平面风挡、鲜亮的撞色搭配、几何感极强的型面都把“好玩”两个字写在了脑门上。

当然,这种产品化甚至玩具化的设计语言,其优势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日常短途使用中绝佳的适配性:方正的驾驶舱,头部空间和前视野都不成问题;灵活的后备箱,可以兼容“小皮卡”的使用场景;盒子式的整车形态好开好停,也实现了空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至于风阻……你在跟玩具聊经济性?

当然,这远不是雪铁龙“玩具”风格的开始,法国人的小心思多着呢。汽车生活的梦想,可以是璀璨的美梦,也不妨是童心的甜梦。

图12 图12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无边界的语言,不存在谁是谁非的标准答案,尤其是汽车设计,更是集理念、智慧、创意、科技、情怀等多个维度的表现方式。无论是怎么流行怎么来的“实用主义”,还是怎么好看怎么来的“纯粹主义”,抑或是怎么喜欢怎么来的“情怀主义”,都是让我们这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养料”。没有百花齐放,哪来的绚丽多彩?




*参考资料:图1-4/8/10-12引用自wheelsage;图5/9引用自netcarshow ;图6-7引用自华人运通官网。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377关注 | 287作品
+ 关注
解读汽车设计潮流趋势,创造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分享你所不知道的设计知识。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