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元和60万元的电动汽车,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不同,或者说比起小不同,还是价格差一倍这个不同给大家的感知更深刻,这是国内长轴车很有空间市场的一个结果,因为想要 5系的空间又掏不起3系的钱,所以奥迪A6加长之风,席卷整个豪华车市场,不管卖得动卖不动都要加长轴距。。。

为什么落地30万的3Li系更容易让人接受,而落地60万的5系标轴却更难让人接受,这是因为有一个边际递减规律的存在,心理学上的边际效应,其实和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俗来讲,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开始的时候,获得的回报很高,越到后来,回报就越少。

换到汽车性能上,就会发现,30万是一个门槛,把电动车做到30出头的时候,它的性能投入回报会进入一个边界,再往上投钱,你的加速依然难以突破3s,至少要到100万的时候,才能从3进入2,比如深蓝20万刚好能做到5.9s单电机布局,而且没有成本做出双电机的版本,而29.9万的极氪001可以刚好做到3.8s,而lotus的Eletre却只有102万的R+版本能把性能做到2.95s,作为平台化的车型,诞生于PMA平台,显然30万获得账面参数性价比十分的高。。。。所以本来计划20万买车,结果发现多加10万获得性能提升是很“聪明”是很实惠的,也到了普通人能咬牙的极限。但是从30万到100万的性能提升显得不是让人很心动。。。如果你对比参数表的话,你可以非常自以为是的认为,那些买100万车Eletre跟买001的比,显得智商不够高。

这就是汽车性能的边际递减效应,可以得到个较为清晰的结论,以30万的车很难在账面参数上性能上被60万的车在性能上拉出显著大的差异。。。。如果你是键盘选车党,那么这题显然不适合你。


如何在参数表以外展示差距(静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一旦价格超过30万之后,关于选购的问题就很少了,因为30万以上的产品,基本进入了一个试车选购的环节,因为参数表上已经没办法展示车子的差异了,比如Camry 2.0和ES200,就是非常典型的现象,这两台车在参数表上能看到的差异就是轴距的差别,如果换成avlong那就没啥差别,但是消费者为啥愿意多花10万去买Lexus,这就是Lexus诞生之初需要回答,抛去品牌的溢价之外,这台车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车外的造型,可以看到Lexus具备豪华车该有的细节和气势,虽然大嘴的Camry也有气势,但是放在ES旁边就会觉得底气不足了,而且Lexus具有更多更完善的细节。。。

比如参数化设计的中网,完整无缝的中网镀铬线条,而且是粗细渐变的设计,,前保的雾灯区域处理,用了两层材质,这些细节让成型工艺更加花费成本和时间,而且你会发现Lexus所有的前脸线条都是源于logo,logo位于整个前脸的C位,不管是左右位置还是前后位置上,所有线条的虚拟延长线似乎都能汇于logo处,一看就知道这种设计很花了些心思,而凯美瑞则显得线条的流畅程度明显拉低一个档次,而Camry则是规律化的中网,看着给人感觉就是工艺简单快速的直觉反应。。。而车身的比例感,ES也会更好,而且ES会更加凸显年轻和运动,因为采用了比较有溢价能力的fastback设计,fastback的设计相对于sedan的造型会更加显贵些。。。

而飞行家和探险者也是明显的案例,价格差了更多,可以见到飞行家相对于探险者的全方面的领先,在轴距不变的前提下,给了飞行家更高的上限,比如3.0T发动机比如空气悬架,比如车内大量实木装饰和无尽的真皮,



 

这就是设计和材料和工艺的价值,有点像同一个小区的别墅,有的人花了10万装的像农村房子,门口都是菜地,家里只刷大白。但是有人花了50万装修,设计的就中式园林了。30万的车,比如我自己开的L7,你可以看到它设计用了些好料,比如半苯胺和Nappa真皮,


但是它在细节的地方还是用了一些廉价的东西,比如中央扶手的钢琴漆,钢琴漆从一个高档的东西已经被十多万的车用遍了,目前已经是接近廉价的代名词,

而我上次体验到的高合HiPhi Z就很少有这种材质了,它的内饰用了很多新材质和新工艺,令人印象深刻就是那个炫彩材质,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它不简单是超纤维打孔、孔里面有炫彩的荧光粉,而是将类似荧光质的材料作为底子,同时还有置入一些LED灯源,这个车门板的材质才如此的丰富,而中控区域,运用了类金属材质的装饰板和带珠光粉材质的塑料装饰板,一下子这种材质的新奇感和层次丰富感就让这个中控区域看着就显得贵。。。

同时还有车内大屏的运动幅度,Z的屏幕是我在所有车企见到人机工程最优秀的一款,毫无夸张,后面有三根丝杠,

让屏幕在一定范围内实现6轴的运动,也就是说它能做到追随人眼,你躺一点,它的角度就会跟着变化。

更贵的车,总是喜欢用更前卫的造型和更多更复杂的细节来装饰自己,就像ES高配的大灯,充满着细节,但是Camry到顶,大灯依然停留在满足照明的程度,


同时也可以看到L7只有40万才有大灯投影功能和矩阵交互功能,而更贵的Z就已经把这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大灯作为标配,同时Z的座椅具有电动可调的腿托,可以调节角度和长度,而我的L7虽然是定位于操控的车,但是前排座椅是没有腿托的。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如何体验差异(动态)

在静态欣赏完一台车的设计用料和做工还有些新奇炫酷配置后,再把车子开起来,我在一个知乎经典的问题中,提到了好车和一般车,最大差异在于两点,隔震和隔音。如何做好隔震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非常考验车厂的功底,从我个人经验上说,车身性能,副车架性能,悬架性能特别是各类电控执行器(比如空悬和CDC)的性能发挥,对隔震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既要保持尽可能圆润的冲击又不能给人松散的体验,就像面条煮到软绵绵反而不好吃而要保持一定的筋道。要把这件事做好,豪华配置装上车只是第一步,还得投入大量资源反复评估测试把匹配和调校做到极致,这个度的把握对车厂的烹饪功力要求非常高。现在40万左右的车也开始配CDC甚至空气弹簧,但是开过以后让人印象深刻的车型却很少,开完Z以后这个车底盘的隔震和极出色的稳定性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说到隔音,电动车极佳的静音体验秒杀油车完全没啥悬念,主打运动的Z穿梭于车流中车内却极安静,这有点超出预期,这车厂有点“相当厚道”。各类声学包隔音材料以及全车各处夹胶玻璃用料足够扎实,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上车开起来你就能感受到,试完再看和30万的车拉开了多大的差距。

我们从车身说起,在车身性能这块,车身刚度高不只反应车身的坚固程度,实际上也给底盘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安装基座,车身扭转刚度和各个安装点刚度适当提高一些,能够让从地面到车身的各级隔震系统(轮胎,弹簧,减震器,衬套等)更好的有节奏的发挥作用,最大程度把震动和冲击滤除保持车内更愉悦的驾乘体验,而一些安装点横向刚度的提升对提高转向的动态响应帮助也很大。所以Z的车身扭转刚度和连接点刚度一开始就提了更高的要求,在驾驶体验上不只是隔震好而且整体感很强底盘也非常紧致,这种柔韧的感受甚至可以说高于60万这个档位,推荐大家一试。实际上在我开过的大部分30多万的车里面,不少车型会出现松散的感受,包括纯进口的燃油轿车也包括国产的某势力,在一些关键连接点刚度不足,导致走烂路整个车稀里哗啦。

而在一些关键点运用一些吸震性能更优秀的小部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滤震作用,比如控制臂连接点采用液压衬套进一步滤除细碎震动,就让方向盘盘感更干净。

 

从底盘本身来说,由于一般豪华车型都偏大偏重,既要保持高速沉稳又要保持低速灵活轻巧就不得不做取舍,现在有了后轮转向这样的豪华配置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这让标配了后转的Z,既能够在低速掉头停车这样常用的驾驶工况灵活轻巧,又能在高速巡航的时候始终保持极平稳的车身姿态,在高速反复体验变道感觉整个车身仿佛在横移且横移以后车尾没有多余动作,侧倾几乎察觉不到,这样干净利落的车身姿态把控体现了难得的底盘调教功底,这种行云流水的驾驶感受和从容安稳游刃有余的体验,也是30万级别的车型无法兼顾的。

这种东西一旦用过就会爱上,我也是L7用户,3.1米的车,能一把掉头的快乐和方便,一般人想象不到,这就是底盘花钱用料带来的体验幸福感。。。而Z相对于L7来说,还能给到更舒适的乘坐体验,空气悬架带来的价值功不可没。空气弹簧独有的隔震特性特别是阻尼特性和非线性动刚度特性,在过滤破损细碎路面的密集冲击时充分发挥了作用,通过空气弹簧的过滤,可以做到螺旋弹簧达不到的舒适度,空簧天然自带辅簧,滤震恰到好处,这大概就是钱的魅力吧。

 

对于底盘弹性件的运用,特别是空簧CDC这些以往超豪华车型才能选配到的好食材,对于火候和调料更为讲究,厨师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潜能,我认为经验很重要,热情和灵感可能更为关键。在众多组合当中,找到最好最适合的那款搭配,是一件相当考验团队综合实力的事。开Z的时候试过几个比较苛刻的工况,连续颠簸路上的滤震和余震,两端沉降较多的小桥不同车速通过时的冲击和收敛,高速通过弯道的车身侧倾控制以及线性度,高速变道时尾部的收敛,通过这些工况Z的表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隐隐透着一股久远的工匠精神,当然百闻不如一试,大家尽管去试一试。透过现象往细看,对于前后悬上下跳行程的选定,弹簧减震器的匹配,稳定杆恰到好处的运用,前后不同胎宽抓地力的充分利用,前后轴的平衡,每一项都非常重要绝没法“随便”,就得细细体味甄别一点点调,就得花费足够的耐心去精心调整。


 前段时间Z在金港刷到不错的成绩,量产车刷新中国品牌圈速这是件有意思的事。油车时代受限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关键技术,国产量产车不经过改装在赛道上很难有所发挥,这是国产车向上突破的一大掣肘。而进入电车时代以后大马力发动机和复杂的变速箱被取代,零百加速做到4秒以内的国产车也越来越多,高合率先在底盘这块突破,不经改装就在赛道上取得优秀战绩,这种向上的追求是否也是60万车型所独有呢?

 

回到题目的问题,30万的车满足你对于豪华的理解和认知,更好的用料做工,更高的性能,更强的操控,同时给你足够的舒适,这属于边际效益的极限,一分钱一分货,两分钱一分半货,但是60万的车,静态给你更好的材料,更新的材质,更丰富的搭配,更多的细节,动态上则希望做到面面俱到,更强的操控还有完全不损失的舒适,除了常规卖点外,还能给你带来更新奇更独特的体验,而这个领域显然不是性价比可以理解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918关注 | 70作品
+ 关注
一群汽车终身爱好者的观点体验和技术认知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