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党又赢了!电池原材料价格暴跌,谁来掀下一波电车“降价潮”

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朋友,还记得去年的那一波算“锂”狠吗?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市场上对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幅增加。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可在“口罩”以及上游矿山资源被少数贸易商垄断等影响下,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一举把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度高达60万元/吨!


这对新能源汽车挥出了沉重的一击,动力电池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大头,有部分车型的成本占比超过了整车价格的50%!对此,广汽董事长曾庆洪还曾说过“现在车企是在给电池厂打工。”足以看出原材料的上涨,让车企们举步维艰。


不过,现在一码哥觉得曾懂现在的心情应该与当时截然不同了。根据上海钢联的数据显示,锂电材料报价持续走低,2月份工业级碳酸锂均价更是首次跌穿了40万元/吨大关!


供需关系转变

一码哥这里就直接引用李想的话:


说白了,由于目前社会大环境以及补贴政策退出前提前释放了消费需求等原因,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有点供大于求了。


电池圈也打“价格战”

其实动力电池圈中,并不是宁德时代一家独大。像是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还有长城组建的蜂巢以及广汽扶持中航锂电,它们也凭借着各自的优势疯狂扩张市场。

宁德时代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据悉,其正在向理想、蔚来、极氪等多家战略客户推出“锂矿返利”计划,核心条款是:在未来的三年,宁德时代把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向签约车企结算,而后者则需要将约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前者。

说白了,这就是动力电池厂商也开始打“价格战”,以谋求与下游的稳固合作。这样势必将让利给下游车企,让其更有底气降价,从而取代更多替代油车,形成需求的增量,可谓是一个良性的闭环。


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逐渐完善

其实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集体涨价,锂电池市上下游产业链的产能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目前,越来越多车企加速贯通锂电池市场上下游的完整产业体系,其中上面提到的比亚迪、长城汽车与广汽集体就是其中的一员。产业配套进一步优化,也为新能源汽车售价越来越便宜创造了有利条件。


谁来掀下一波电车“降价潮”?

一码哥认为特斯拉是第一个,马斯克说过:特斯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所以说,特斯拉在降价这事上是最没有包袱的!

就在年初国家新能源补贴正式退场之时,特斯拉没有按照套路出牌,反倒是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让Model3及ModelY在国内价格降至历史最低位。

在前不久举办的投资者日上,马斯克也宣布未来一台特斯拉的生产成本能降低 50% ,目前Model 3已降低30%,还有20%的空间。此外,Model 3改款车型也箭在弦上了,据路透社称,特斯拉正在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寻求合作,以降低4680电池成本,预计届时特斯拉的车型价格还将有进一步的下降。

第二个引领“降价潮”的车企,一码哥认为是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中的“龙头老大”,比亚迪在动力电池、SiC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拥有非常强大的自研能力,让整车层面拥有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前些日子,比亚迪推出起售价仅为9.98万的 秦PLUS DM-i冠军版,终结了日系车在紧凑级轿车的统治地位,紧接着它对旗下两款中高端车型汉EV和唐DM-i推出了冠军版车型,在做了一系列增配改善之后,非但没让价格上涨,汉EV的起售价还低了一万,这明显是对合资B级车市场动起了“杀心”。


总结

按照数据来看,今年2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0%的临界点,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巨大冲击已成定局,而未来新能源车降价,也将加速替代燃油车。

虽然前段时间,湖北车市拉开了车市补贴潮,让燃油车的销量反弹,但一码哥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割肉让利甩卖库存的方式,势必会损害车企建立起来燃油车价格体系,变相加速了淘汰赛的进程。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型的不断推出,燃油车固守的10万-30万元腹地将会逐步受到蚕食,未来一段时间燃油车的处境也会越来越尴尬。

最后一码哥引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来总结:“燃油车在透支,电动车在绽放”。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秦PLUS 唐新能源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7关注 | 29作品
+ 关注
一码哥,专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朋友,解决你看车、选车、用车遇到的一切疑难杂症!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