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锋敛锐轻秩序:智能汽车色彩设计趋势

CMF trends of the intelligent era


我们用整个人生去探索这世界,但童年烙印左右了我们处事的风格。

我们以多年交往去了解一个人,但初次见面塑造了我们认知的惯性。

我们花十年时间去享受一辆车,但第一印象决定了我们潜在的好恶。

图1 图1



即便仅仅局限于视觉印象,“第一印象”也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且不同场景下的第一印象,有不同的核心元素。如果是图片或近在咫尺的偶遇,你记住的可能是摇曳的光影或有趣的灯具细节;如果是远处飞驰的匆匆一瞥,你记住的可能是低趴的姿态或修长的比例。

然而不管怎样,你的第一印象里,极大概率少不了色彩——虽然你自己不一定意识得到。不信,请仔细回忆并描述一下你见到过的某辆车。

图2 图2



发现了吗?你的视觉印象里多多少少有色彩的痕迹。如果是亮橙、炫紫这类跳脱色彩,你的描述里一定少不了它;如果是黑白灰这类寻常色彩,可能在你的描述中悄悄被隐没了,但仔细回忆,色彩印象仍会在眼前逐渐加载出来。


近几年,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也会发现汽车的色彩似乎越来越“淡”了,是科技化的必然嚒?还是对色彩的情怀已泯然于众?在智能汽车时代,色彩的未来又会怎样?ICONA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色彩那些事儿。


智能时代的辩证:低纯高明何以内外通吃?

Color trends in intelligent era

既然色彩如此重要,我们干脆把汽车内外饰色彩都做得尽可能鲜艳,让大家都能记住,岂不美哉?

图3 图3


也不行。一方面,“五色使人目迷”,如果马路上的车辆个个都是大红大绿的刺激色,势必使大家审美疲劳,其污染程度不亚于晚间闹市区的车辆全开远光灯,内饰更是如此,不管从驾驶安全的角度还是乘员舒适的角度,都不应轻易采用大面积鲜艳色彩;另一方面,汽车的色彩代表了车主的格调和趣味,多数车辆也要兼顾一些商务、礼仪需求。因此市面上的多数车辆还是选择黑/白/灰外饰配上黑/米/棕内饰,营造一种“外在沉稳,内在温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感受,但每款车大抵也会推出一两个个性化比较明显和出挑的色彩配置,让追求个性的激进用户也能得偿所愿。

图4 图4



当时钟拨到“电动智能”这一档,内外饰色彩又将产生怎样的变革呢?

让我们简单回溯到智能汽车的体验本质:移动的、信息化的生活空间。很明显,它与传统汽车的核心差异就在于“空间”与“信息”,这也成了破题关键。

外饰上,智能汽车多从“信息”入手,更接近电子产品的科技感,大量选取蓝绿色系的“冷色”和纯度(饱和度)较低的“冷淡色”来烘托智能设备的理性。

图5 图5



当然,一味冷淡理性未免有些无聊,这个世界终归需要一些多彩的小趣味。只不过,综合智能属性和这个时代的审美趋势,智能汽车的“趣味”注入了更多的“孤独艺术家”气质,除了传统的黑白灰外,多摒弃鲜艳的大红大紫,而是选取低纯度和高明度的“莫兰迪色系”,适度“逗漏”出一点色彩倾向即可,既用轻浅明快的色调凸显了电动车的纯净环保,也以“高级感”的低纯度审美赢得了目标用户的好评

图6蔚来ET5与智己L7的色彩配置,像是加了一层柔光油画滤镜 图6蔚来ET5与智己L7的色彩配置,像是加了一层柔光油画滤镜


内饰色彩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但原因更多元。为了强调“空间”属性,浅淡的色彩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逼仄感,使人感受到空间的宜人、让乘客乃至驾驶员更能放松身心,使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功能;为了突出“信息”属性,内饰的视觉核心收束到屏幕、方向盘等核心交互部件,其余内饰设计,从形面、元素到色彩都不宜过于抢戏,而应点到为止,衬托出有调性的内敛氛围。

图7 现代Ioniq 5的内饰,以素白的色调和简洁的造型烘托出核心交互区域 图7 现代Ioniq 5的内饰,以素白的色调和简洁的造型烘托出核心交互区域


从“让色彩简洁”到“用色彩实现简洁”

Achieve simplicity through color

上述的“内外都爱莫兰迪”还只是个开始。“卷”如蔚来,不仅给出了“内外莫兰迪”之间的推荐搭配关系,更是用“素模化”的处理手法,将本不属于同一分件的元素赋予同一色彩和尽可能相近的材质,以使其达成视觉上的“一体”,例如图中的方向盘,将品牌LOGO、按键和饰件都统一到方向盘包覆和DAB盖板,乃至整个内饰的配色上。当然,这样的色彩套系表达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标准答案,而是蔚来自身在配色方面的选择,也代表了一些追求调性的品牌在色彩配置上正在付诸的思考。

图8 图8


这种处理手法的颠覆性不可小觑。

图9 图9


在此之前,当我们提到“色彩”与“简洁”的关系,一般是指向“配色不要太复杂”,全车内饰以一种彩色与黑色搭配,再以镀铬材质略加点缀即可。但这种新手法,将本来是金属色或高亮黑的饰件也纳入内饰的统一色调,一方面使配色更纯净、风格更纯粹;一方面也反哺了造型元素,让整个空间显得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一种“科幻感”,弱化分件的秩序痕迹,使各个零件仿佛只是同一个表面上“生长”出的器官,某种程度上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使车辆的日常使用也带有了未来空间站或是虚拟世界的气质。

图10 图10


当智能汽车的内外饰设计放弃了传统意义上“五光十色”的丰富感和冲击感,采用尽可能多的“留白”手法,其醉翁之意就不言自明了。


宝蕴光含,无限延展

Dynamic CMF solution

智能汽车的用户体验中,交互是重中之重,其中最重要的,目前仍是屏幕交互。关于屏幕交互的层级与逻辑,之前我们也作过深入探讨,此处不再展开;屏幕里的色彩也应服务于交互理念,当前的主流风格一般也是遵从屏幕交互大趋势,强调信息交互效率,以黑白为主,色调偏向理性;不少厂家也会在屏幕内设置鲜亮色调,贯穿交互全程,作为品牌调性和情绪价值的一部分。

图11 路特斯的明黄色元素使交互体验更具激情 图11 路特斯的明黄色元素使交互体验更具激情


屏幕交互的一大特点就是“无限复用”,一个像素点有多达10亿种颜色可以显示,而这种理念,也同样在影响屏幕外的交互,最佳例证就是车内氛围灯

图12 奔驰EQS的氛围灯 图12 奔驰EQS的氛围灯


传统车型也可以有色彩缤纷的氛围灯,但它们大多是烘托“内饰的氛围”,与真皮、镀铬和塑料件相映生辉,塑造机械座舱内的舒适感受;而受益于软件架构,智能汽车的氛围灯可以与屏幕乃至整车的场景模式联动,使用户享受智能座舱乃至智能居室的体验。

图13 奔驰EQS的氛围灯模式设置 图13 奔驰EQS的氛围灯模式设置



这样一来,内饰的留白也更体现出衬托的意义——牺牲一些“静态”的色彩丰富度,来保证无限延展的、“动态”的“色光丰富度”。这一点在一些概念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作为软件功能,离量产也并不遥远,也许下一次OTA升级就会多出几种灯效。

图14 雷诺Scenic Vision概念车的留白内饰与幻彩材质效果 图14 雷诺Scenic Vision概念车的留白内饰与幻彩材质效果



除此之外,“旁逸斜出”的色光交互在外饰也有体现。

图15 高合HiPhi X的像素前交互灯 图15 高合HiPhi X的像素前交互灯



图16 智己L7的DLP投影前灯 图16 智己L7的DLP投影前灯



不管是像素灯还是投影灯,都将智能汽车与人的交互界面扩展到车外,甚至取代车身色彩,成为车外更具识别度的“动态色光特征”。

当然,再扩展一步,车身色彩为什么不能“动态”起来呢?

图17 宝马Dee概念车的电子墨水技术 图17 宝马Dee概念车的电子墨水技术


从96年前通用汽车成立“艺术与色彩部”开始,汽车对的色彩的追求,始终为情绪价值和吸引力服务。智能汽车在色彩风格上以“空间”和“信息”破题,充分利用智能化的优势,采用“静态内敛,动态发散”的策略,营造留白而蕴藉的、充满惊喜的色彩体验,让用户沉浸于智能化移动空间的综合体验之中,从第一眼爱到每时每刻。



*参考资料:图片1/3/7/9/14引用自wheelsage; 图片4引用自sina; 图片5/13引用自汽车之家;图片6引用自蔚来官网/智己官网;图片8引用自蔚来官网;图片10引用自站酷;图片11引用自微信视频号;图片12引用自netcarshow;图片15引用自163;图片16引用自pcauto;图片17引用自宝马官方。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377关注 | 287作品
+ 关注
解读汽车设计潮流趋势,创造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分享你所不知道的设计知识。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