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华为下手快准狠,问界还怎么迷雾闯关



出品|车谈会深度组

文|赵妙琳

责编|袁桂远


尽管华为签订下“三年不造车”协议,也坚定不移地不断向外界释放“不造车”的讯息,但我们都心知肚明,即便不造车的条款加上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期限,其实都没有多大意义。华为与汽车,早已牢牢捆绑在一起。


私以为,比起其它跨界品牌横冲直撞进而只剩一地鸡毛,华为这种吊人胃口式的曲线造车形式,才是“高招”。


这几年来,“不造车”的华为与一众车企一直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两年前的夏天,上汽曾公开表示,不会与华为一类的厂商合作,因为会丢掉“灵魂”,仍记得该言论一出,便铺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关于“躯体与灵魂”的讨论。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车企甘愿自动与华为绑定,比如广汽埃安,在“灵魂论”发出的一周后,高调“官宣”与华为达成合作。


然而,时光流转,3月,广汽集团却用一纸文书,宣告二者的深度合作就此“告吹”。




对此,我们很难不猜测:曾经的“香饽饽”华为,如今也走到了被车企“抛弃”这步田地了?


摆上台面的技术话语权之争


时间倒流回2021年。


彼时,华为在消费者业务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压力,甚至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华为不得不开始寻求破冰方式,探索手机之外的智慧生活场景,如智能穿戴、智慧屏、平板以及汽车座舱等其它品类发展的可能。


同年,汽车行业发生“蝶变”。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市场渗透率达13%;汽车智能化变革来势汹汹,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动力电池产业高歌猛进,进入了“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跨界造车”成了高频词,百度和吉利组建“集度汽车”,小米CEO雷军押上人生全部的信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我们把这一年叫做汽车市场的“拐点”。


在克服了技术封锁的劫难后,也在上面我所提到的种种内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华为加大押注汽车业务,在零部件供应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渠道商等赛道上进行持续探索。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华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无可比拟,所以当它一开拓汽车业务路径,便收到了不少汽车企业“递”上的橄榄枝,比如北汽、广汽、长安以及小康股份。


好比是谈恋爱,一开始被一个人的才华吸引而决定在一起,但当真正在一起后,越来越多矛盾开始产生,不得不让人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关系。在华为与广汽的这段合作关系里,也是如此。




两年前,广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底盘平台和华为计算与通信架构,共同开发一系列智能汽车,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而广汽埃安AH8是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定位中大型SUV,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对于广汽而言,那时候的华为,正如恋爱关系里那个才华横溢的TA,是一个跨界赋能者的形象,不存在利益冲突。


然而,当两条直线有了交点,各种利益矛盾也开始缠绕交织。


去年,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在一场行业论坛上公开“吐槽”:在与华为的合作里,埃安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无可非议,要提升竞争力,品牌固然需要借助核心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但除此之外,也得考虑科研成本支出的合理性。


而追根结底,华为与广汽合作关系的变更,实质上是智能汽车话语权的争夺,更是合作各方实力的较量。




这样看来,过去上汽看似“狂妄”的言论,实则也是集团实力和底气的展现。


这些在汽车市场扎根已久的国有企业,无论是集团背景还是多年来的沉淀与积累,都是造车新势力所无可比拟的。就像是Old Money和New Money的区别,前者的实力和名望是通过漫长时间的积累,后者则是抓住时代机遇快速杀入“名利场”。


比造车新势力们有更多的资源整合优势的这些国有车企,在面对如华为一类的强势合作伙伴,有更多的底气“say goodbye”。


另一方面,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是数据,在华为充当强势方的情境下,华为可能会掌握众多数据,而车企可能掌握自己的数据。对去掌握闭环数据权利的失去,是广汽所忌惮的。强势如华为,当遇上更强势的广汽,分开也就成了必然。


除此之外,独立发展又背靠国资的广汽埃安,不仅起点高、资源优势大,拥有较大决策自主权的它,一直高举技术创新的旗帜,在三电及智能领域保持着快速的更新迭代速度,今年发布的夸克电区、由针刺走向枪击的弹匣电池2.0技术等,都表明了广汽埃安已全面进入技术井喷的阶段。




因此,保住自己“灵魂”的方式绝不仅仅是放弃与华为一类的科技公司达成合作,而是坚持全方位技术创新,把技术握在自己的手里,也唯有这样,才有更多的话语权,有足够的底气保证能不在合作中被“汲取灵魂”。


华为与汽车的“一体化共生”


不过,即便广汽放弃与华为深度捆绑,选择更好地专注自己,也改变不了华为在对汽车业务板块的“进攻”,华为与汽车,正逐渐走向一体化共生。


在最新的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除了推出多款手机和耳机产品,还公布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最新动态。


比如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汽车旗下的全系车型都将会在3月升级成华为HarmoneyOS 3.0系统, 问界M5、M5 EV的高阶智能驾驶版本将会在今年四月份亮相,这两款车型可以不依赖高精度地图。




有意思的是,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还在发布会上公开“拉踩”:“很多车企的产品质量在华为标准下根本就不能出厂,却还在大量发货。”虽然没有点名,但凭借着“出格”的发言,已经顺带着让华为智选模式出圈。


据了解,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共分为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和华为智选车模式,三种模式的合作深度依次递增。


在零部件供应商合作模式的道路上,华为早已撕开了一个口子。虽然广汽埃安与其终止原有的联合造车模式,但华为依旧作为零部件供应商继续进行合作,除此之外,比亚迪、上汽、吉利、长城等都与华为达成此种模式的合作,而在刚开启预售的东风风行雷霆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其搭载了华为热泵管理系统。


在Huawei Inside合作模式上,华为则负责给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长安、北汽包括此前的广汽都选择了此种模式的合作。而华为智选模式则是由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赛力斯问界便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产物。我们接下来重点聊聊问界汽车。




从问界问世之际,有关它“身份”的“流言蜚语”便从未停止过。虽然华为一直强调“不造车”,但这个由它“包揽”式主导研发的品牌,在某种层面上而言,是属于华为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很多人眼里,华为已经造车了,只是它自己不承认。


而据了解,自3月8号起,在问界汽车的官网、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账号中,“AITO 问界”隐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HUAWEI 问界”,这一改动,很难不让人想入非非。




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变动给华为引来了外界的诸多猜测,所以“HUAWEI”字样在上面停留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摘除了。下手快准狠!


三月最后一天,有消息透露,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内网署名发文,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而在前几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也对“HUAWEI 问界”风波作出了解释:“本来希望以问界作为跨界合作的品牌,所以在它前面加了‘HUAWEI’”、“华为不造车,是帮助车企一起造好车,我们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实质上本质没有改变,依旧想做‘HUAWEI 问界’的生态品牌,共同打造系列化车型”。


不管华为到底什么才是华为的真正目的,但至少有两点我们可以肯定,一是华为要做“HUAWEI 问界”的生态品牌,二是通过这场沸沸扬扬的“冠名”事件,华为和问界都免费公关宣传了一波。


所以这番想要强调华为IP,却又显得纠结别扭的操作,到底是为何?


大概率是为了挽救问界的销量。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问界系列的销量不断遭遇滑坡,今年1、2月份,问界销量分别为4475辆和3535辆,比起去年12月份的10134辆,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对这个出道即巅峰的品牌而言,这样的成绩是难以接受的。


出道时,问界所获得的漂亮的销量数据,很大程度上是有着华为“buff”的加成,如今遭遇销量危机,也就想着故技重施,通过强调华为IP,改善折戟的销量。


而对于华为方面来说,虽然不想“承认”问界的“身份”,但问界怎么说都是它在智能汽车上的一次重要实验,也不愿眼睁睁看着它沉没,也就与赛力斯达成一致,“出卖”自己的名气为问界保驾护航。




就目前而言,我们暂时无法分辨此种强调IP的方式是否对提升问界销量奏效,但问界汽车销量的腰斩,实则也与它自身离不开关系。


首先,产品力不到位。有人质疑,问界M5、M7其实是由赛力斯过去老产品“换壳”而来,不是新平台上研发的产品,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而且车型上空间以及部分细节设置,达不到它定价的水平。


其次,营销和服务不到位。问界的推广主要依托余承东的“大嘴”,缺少完整的推广与宣传链条,与此同时,问界的售后其实是依靠赛力斯之前的维修服务体系,而这一体系以前主要为中低端车型服务,服务能力与质量一时间跟不上来。


不过呢,毕竟只是合作关系,华为可能也难以顾及全局,而且按照规划,华为与赛力斯马上又要推出新车型了,不管“HUAWEI 问界”的名称是否使用,有了前面这支“预防针”,未来AITO问界退场,HUAWEI问界顶上,我们也不会觉得意外了。


车谈君观察


不管是曲线还是直线,既然想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绝不能独善其身。


就目前华为的种种操作来看,华为正不断与汽车行业深度绑定,现在华为不造车,未来的华为未必会不造车,华为到底是想继续沉淀,成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新车企,还是只是想成为博世一般的供应商,暂时难下定论。


但随着华为不断深入,它逐渐变得与汽车行业一体化共生,与其说华为是被车企“抛弃”,不如说传统汽车研发人与软件开发人的矛盾与冲突正在愈演愈烈。不论如何,华为和车企们的“爱恨情仇”,才刚开始。


只是目前来看,哎,华为下手这么狠,问界还怎么迷雾闯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问界M5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409关注 | 1105作品
+ 关注
《车谈会》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