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行业本质,沃尔沃全面拥抱电动化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新势力”与“旧阵营”之间,已然形成巨大的分野。这一点,单从人流量就可以看出:自主品牌风头尽出,展台内外人头攒动;而一些合资品牌则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毫无疑问,电动车已经从燃油车手中抢到了时代的接力棒,下一步要吃掉更多的“蛋糕”。面对强势的新势力,一众传统汽车品牌也开始了自己的“生存反击战”,纷纷吹响转型电动化的号角,而沃尔沃已经走在了前面。


激烈的赛场,免不了剑拔弩张的气氛。一向低调温和的沃尔沃在「VOLVO TECHDAY暨EX90 中国首秀」发布会上,也开始公开放狠话了:“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能说出这番话,沃尔沃的底气在哪里?


发布会后,科技每日推送受邀参与到了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商务官兼副CEO安伯扬,以及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与媒体的对话环节,看看沃尔沃如何认知自己当下所处的竞争环境,又将以何种举措应对电动化的冲击。





在“喧嚣”中,寻找本质


传统主机厂要转型,并不容易,首先第一步就得攻克心理的难关,因为外面的世界太“喧嚣”。


开年以来,价格战激烈,燃油车的生存环境愈发逼仄,不得不降价求生,甚至以往高傲的豪华品牌,也纷纷以价换量。沃尔沃要不要跟?


行业向新四化转型,各车企开始堆配置,彩电、冰箱、大沙发,你没有就是你不行。沃尔沃要不要跟?


面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冲击,一些传统汽车企业开始进行转型升级,选择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化汽车。沃尔沃要不要跟?


以上种种喧嚣,在袁小林看来,不能算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他认为:“今天的市场竞争和以往的市场竞争没有本质区别,什么时候都得竞争,只不过会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如何应对呢?袁小林对此显得态度坚定:“当大家感到慌乱的时候,要回到最基本的东西。”


喧嚣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一味跟风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企业自乱阵脚。能不能拨开重重迷雾,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保持自己的节奏,才是沃尔沃最在意的事情。



回归产品、品牌、体系


对于沃尔沃来说,最本质的是什么?


在袁小林看来,无非就是做好三个点:产品、品牌和体系。


“你只要把这三点抓住,其他的都可以用这条线把它拎出来,因为在这个价值链上你参与到哪个环节,只要主机厂把产品、品牌、体系建立好了,其他人都可以参与。”


毫无疑问,这三点是沃尔沃电动化转型战略核心,也是实现其电动化野心的基础。


可是实践起来,显然不会那么轻松。而且很多东西没办法一蹴而就,需要慢功夫。


传统主机厂要转型,意味着上下游供应商体系、技术、渠道网点、营销传播等各方面都要进行调整,它其实不会像新势力走得那么轻松。但要活下去,必须拥抱时代变化。


而袁小林认为,体系的作用正是在此。“短板不会是一天发生的,体系是否能够让你有能力去应对变化。”


他以“国6A向国6b切换”为例,指出,这个事情并非什么新鲜事,但“关键在于你的体系能不能有能力根据市场销售的情况、整个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整个供应链体系以及生产计划”。在他看来,那些难以应对的企业,根本在于自身体系能力不过关。


而在品牌层面,沃尔沃也颇有考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这一基因如何在新时代一脉相承。让消费者“永远知道这个东西它是沃尔沃”,这就是沃尔沃的追求。




根植于品牌基因,沃尔沃在打造电动化产品上,围绕“安全”大下功夫。在发布会上,沃尔沃介绍了自己的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在世界树中,安全从传统的主、被动安全,进一步扩展为人本、车外、车身和车内四个不同的空间。


安伯扬认为,像沃尔沃这样专注于“产品、品牌、体系”的企业,在任何大环境下都没有问题,而且在市场广阔、机会剧增的中国市场,“一定能生存下来,一定能发展起来”。



沃尔沃的生存之道


2021年,沃尔沃发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出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虽然专注于全面电气化的未来,但全面电气化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沃尔沃认为,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可持续的基础,就是“保持盈利”。


在袁小林看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得有生存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盈利才能够可持续,咱们不能烧别人的钱,无论它是哪来的。”


此外,面向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生存?


安伯扬在对话中,多次提到自己曾来到中国,并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豪华车市场,也是电动化时代的创新先驱。他指出,会把沃尔沃汽车创新中心跟枢纽设置在中国,发挥地域、人才优势,并且通过全球资源的协同配合来提升效率。




袁小林对此补充道:“很多时候我们在谈中国和总部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好像就会很自然地把二者对立起来。从产品的战略规划阶段,到产品定义,再到后来的研发和落地执行,中国都是全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是整个过程当中的一部分。


最后,他强调了自己对于沃尔沃有能力在中国市场取得良好表现的信心:“我觉得我们可以继续在中国着力,也就是安伯扬说的All in,就是你实实在在的在这个地方有投入,因为一定会有回报。我们有这个能力,无论是中国,还是沃尔沃!”





结语


这场媒体对话结束之后,沃尔沃给笔者留下了两个印象深刻的标签:清醒、认真。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气化时代,沃尔沃的步伐不算快,但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凭借在“体系、品牌和产品”这三点上的着力,圈粉更多消费者,在新能源市场“后来居上”,似乎成为一件未来可期的事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2关注 | 328作品
+ 关注
我们致力于分享人类的前沿科技!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